水稻条斑病菌harpin蛋白与水稻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影响植物生长与抗病防卫反应的机制

水稻条斑病菌harpin蛋白与水稻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影响植物生长与抗病防卫反应的机制

论文摘要

Harpin蛋白是由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一类多功能激发子,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病、抗虫和抗逆能力。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对水稻细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产生的蛋白质激发子HpaGXooc及其三个功能片段HpaG1-94、HpaG10-42、HpaG62-138(下标数字表示在HpaGXooc中的氨基酸序列起始和终止位置)对绿茶产量和品质所产生的效应展开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paG1-94、HpaGXooc和HpaG10-42,尤其是HpaG1-94,能够显著提高绿茶的产量和品质。对其内在分子与生化机制的研究显示HpaG1-94和HpaGXooc不仅调控绿茶中生长相关基因与品质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而且促进儿茶酚的大量积累。核黄素(VB2)也是一种多功能的激发子,它对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和抗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内合成核黄素,而人类和动物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外源施用核黄素能够诱导乙烯信号、茉莉酸信号和防卫反应信号,从而提高植物生长与抗病能力。对于增加内源核黄素的含量会对植物产生哪些生物效应并不清楚。而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lumazine synthase, LS)是催化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倒数第二步的酶,是核黄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之二是将从水稻中克隆的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oryza sativa Lumazine Synthase, OsLS)分别转入烟草和水稻,获得了异源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和同源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两种转基因植物在增加内源核黄素含量和增强抗病性方面是一致,但生长存在差异;同时,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生长和抗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材料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得突变体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而转移DNA (transferred DNA, T-DNA)插入突变以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和便于分析而在植物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论文研究的第三个内容是通过T-DNA插入的方法得到了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 ECC)具有抗病性的121-3突变体,并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一段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植物与T-DNA边界相融合的序列。HpaGXooc及其三个功能片段对绿茶的生物学效应HpaGXooc是由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产生的一类harpin蛋白质激发子。为了优化其功能,本实验室通过基因改造和蛋白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了HpaGXooc的九种不同大小的功能蛋白片段。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HpaG1-94、HpaG10-42以及HpaG62-138,均比HpaGXooc能够更好地促进番茄和烟草的生长、抗病和诱导过敏性细胞死亡(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HCD)。本研究是将HpaGXooc及其三种功能片段HpaGXooc和HpaG62-138)在一种重要的饮品植物-绿茶(Camellia sinensis)上施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施用HpaGXooc、HpaG10-42和HpaG62-138的茶树与施用空载体对照(empty vector protein, EVP)(不含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的茶树相比,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改良茶树生化特性。特别是施用HpaG1-94, HpaGXooc的茶树与对照相比,它们的采茶时间提前5-16天,采茶次数均多出一次;茶头数分别比对照增加38.3%和36.1%;茶叶鲜重分别比对照增重50.5%和37.3%;茶叶干重分别比对照增重55.8%和42.3%。此外,施用HpaG1-94的茶树与对照相比,上等茶的比例提高30.8%,茶叶的悬浮时间也较长。儿茶酚是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氧化剂,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含量是衡量茶叶品质的最重要的生化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蛋白均可以大幅度提高茶叶中儿茶酚的含量(64.5%-118.8%)。为了更进一步阐述HpaGXooc及其功能片对茶树影响的分子机制,我们选取了综合表现较好的HpaG1-94和HpaGXooc进行了基因水平的研究。在分别施用了HpaG1-94、HpaGXooc和EVP的茶树芽头中,我们检测了植物生长相关的expansins基因(CsEXPL1、CsEXPL10和CsEXPL18)和茶叶品质相关基因(CsCHS、CsDFR、TCS1和CsSAMS)的转录表达情况。CsCHS、CsDFR、TCS1和CsSAMS分别是儿茶酚、花色素苷、咖啡碱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HpaGXooc和HpaG1-94均可以增强expansins基因和CsCHS, CsDFR基因在绿茶芽头中的表达,且HpaG1-94促进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能力明显强于HpaGxooc. expansins基因的增强表达与提高绿茶芽头的生物量有一定的关系,而CsCHS, CsDFR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而TCS1和CsSAMS在HpaGXooc和HpaG1-94处理过的茶树芽头中的表达比对照有所减弱,这样可以使茶叶保持适度的咖啡碱含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HpaG1-94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绿茶的产量和品质。2、水稻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核黄素(VB2)也是一种多功能的激发子,它对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和抗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和多种微生物能够在体内合成核黄素,而人类和动物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外源施用核黄素能够诱导乙烯信号、茉莉酸信号和防卫反应信号,从而提高植物生长与抗病能力。对于增加内源核黄素的含量会对植物产生哪些生物效应并不清楚。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LS)是催化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倒数第二步的酶,是核黄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从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1中克隆到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定名为OsLS (oryza sativa Lumazine Synthase). OsLS基因mRNA全长为666bp,编码一个含有22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与高等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68%~75%),而与微生物的同源性较低,仅有32~49%。对LS的氨基酸进化分析显示水稻与其它高等植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在大肠杆菌内表达OsLS和His-tag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0kDa,其中OsLS,约23 kDa; His-tag,约7kDa. OsLS蛋白不能引起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同时,我们利用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软件targetp v1.1对水稻OsLS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OsLS定位于叶绿体的可靠性高达0.879。随后,我们用胶体免疫金(ImmunoGold)与Western blot两种方法对转基因烟草检测和用ImmunoGold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检测的结果均证实了这一预测。为了深入解析OsLS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我们将OsLS基因转入烟草(三生烟)和水稻(中花11),获得了异源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和同源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LSOETR),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验证(Southern blot, RT-PCR, Western blot).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转基因沉默载体,但转化水稻后未能获得转OsLS基因沉默的水稻苗,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OsLS基因的沉默对植物具有致死作用,这与先前报道的细菌和真菌无法产生LS突变体的原因是LS突变体对微生物具有致死作用的结论是一致的。表达OsLS的转基因烟草(LSETT)与野生型(WT)相比,其营养生长加快,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增强。对LSETT的生长相关基因NtEXP1、NtEXP2、NtEXP6和抗病防卫相关基因NPR1、PR-1a、PR-1b、GST1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NtEXP1、NtEXP2、NPR1、PR-1a、PR-1b. GST1的表达与WT相比显著增强,与其生长和抗病表型相一致。WT和LSETT分别同时接种TMV后于不同时间点取烟草的系统叶片并用3,3-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 DAB)检测叶片中的活性氧,试验结果表明OsLS能够消弱烟草由于受到胁迫而积累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 ROS),这有利于使植物细胞免于受过度氧化的伤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合适的活性氧浓度对诱导植物抗病性是有利的,而过高浓度的活性氧对植物具有相当大的伤害作用。hinl和hsr203是HCD标志性基因,我们对其检测的结果表明它们在LSETT中的表达水平比WT的要弱,这可能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量有关。另外,我们测定了LSETT和WT中的黄素(Flavins)、乙烯(ethylene)、茉莉酸类(JAs)的含量,测定的结果是这三者在LSETT中的含量均高于WT中的。其中,黄素(Flavins)包括游离态核黄素(riboflavin, VB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茉莉酸类包括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同时,在接种TMV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我们检测了乙烯通路和茉莉酸通路中的一些基因如ETR1, CTR1, ERF1, EREBP1,COI1,结果表明,LSETT与WT相比,其乙烯信号途径和茉莉酸信号途径均有所增强。对过量表达OsLS的转基因水稻(LSOETR)的研究与转基因烟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类似。在水稻苗龄达120天时,检测LSOETR叶片中riboflavin、FAD、FMN的含量均比野生型的高。LSOETR与对照相比,其分蘖较少,长势较差,控制分蘖的基因OsMOC1与生长旺盛标志性基因OsGRF1的表达低于野生型水稻,且其抽穗滞后15天左右。然而,当水稻苗龄达157天时,LSOETR的株高却远远超过野生型,其穗也较长,但其分蘖数依然很少。当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PXO99, LSOETR较WT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其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R1b与OsPR10受到强烈诱导表达,而对照的表达相对较弱。与野生型水稻相比,LSOETR与LSETT一样能够消除活性氧的积累。综上所述,水稻OsLS对植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效应,特别是在抗病和生长方面。3、烟草抗病突变体(121-3)的研究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材料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得突变体的方法和手段也多种多样。近年来,由于农杆菌转化方法的不断完善,T-DNA插入突变以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和便于分析而在植物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植物突变体,并建立起许多T-DNA插入突变体库,其中研究较多的植物是拟南芥、烟草、水稻和大麦.本研究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的方法对三生烟草进行转化,获得了120个转化成功的品系,并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大白菜软腐病菌(ECC)分别接种,幸运地筛选到抗TMV、ECC的烟草突变体121-3品系。并通过热不对称交错聚合酶链式反应(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i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IL-PCR)得到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序列(281bp)。此段植物序列在WT中并不转录表达,而在121-3突变体中被激活表达,且此段植物序列能被TMV和ECC诱导增强表达。因此:.我们推测,此段植物序列的转录可能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此外,我们通过3’末端cDNA快速扩增PCR (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PCR,3’-race PCR)和5’末端cDNA快速扩增(5’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PCR,5’-race PCR)的方法在121-3突变体中获得了植物序列两端的序列。我们所获得的植物序列位于T-DNA负链右边界的侧翼。T-DNA负链的部分序列能够与其相连的侧翼植物序列融合转录表达。此外,与野生型相比,121-3突变体中的JAs含量显著提高,ERF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这暗示了121-3突变体可能与乙烯信号和茉莉酸信号有关系。至于,侧翼植物序列与这些信号通路和抗病性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创新点1)筛选出能够大幅度提高绿茶儿茶酚含量和产量的HpaG1-94功能蛋白片段;2)从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OsLS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得到了具有抗病性的转基因水稻和烟草,这是增加植物内源核黄素来提高植物防卫反应的一个很好的实例;3)用T-DNA插入方法产生了具有广谱抗病性的烟草突变体,对其研究表明,且T-DNA负链右边界与侧翼植物序列融合转录表达,并可能与植物抗病性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Harpin蛋白和核黄素两类多功能激发子对植物的多重生物效应
  • 第二章 核黄素的合成及与植物激素信号的关系
  • 第三章 植物T-DNA插入突变体研究简述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一章 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Xooc及其功能片段蛋白的制备'>2.1 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蛋白的制备
  • 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产量的影响'>2.2 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产量的影响
  • 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品质的影响'>2.3 HpaGXooc及其功能片段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 2.4 绿茶mRNA差异显示检测
  • 3 讨论
  • ABSTRACT
  • 第二章 水稻2,4-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基因OsLS的克隆和OsLS的特性分析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OsLS的核酸序列及OsLS的氨基酸序列
  • 2.2 OsLS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 2.3 OsLS蛋白的原核表达
  • 2.4 OsLS蛋白对烟草过敏性反应的检测
  • 2.5 OsLS蛋白的理化性状
  • 2.6 OsL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3 讨论
  • ABSTRACT
  • 第三章 转OsLS基因烟草的生长与防卫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OsLS转基因载体的构建
  • 2.2 OsLS转基因烟草(LSETT)的产生和鉴定
  • 2.3 OsLS促进烟草植株的生长
  • 2.4 OsLS提高烟草植株的抗病性
  • 2.5 OsLS削弱烟草叶片中活性氧的积累和对HCD标志基因的影响
  • 2.6 OsLS促进烟草叶片中核黄素的积累
  • 2.7 OsLS促进烟草叶片中乙烯、茉莉酸的积累
  • 2.8 OsLS对烟草中乙烯、茉莉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影响
  • 3 讨论
  • ABSTRACT
  • 第四章 过量表达OsLS水稻的生长与防卫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稻OsLS转基因载体和沉默载体的构建
  • 2.2 OsLS转基因水稻(LSOETR)的产生和鉴定
  • 2.3 OsLS对LSOETR核黄素含量的影响
  • 2.4 OsLS对LSOETR生长的影响
  • 2.5 OsLS对LSOETR抗病性的影响
  • 2.6 OsLS能够消弱植物的氧胁迫
  • 2.7 OsLS在水稻中的亚细胞定位
  • 3 讨论
  • ABSTRACT
  • 第五章 烟草抗病突变体(121-3)的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121-3突变体的抗病表型
  • 2.2 121-3突变体的生长表型
  • 2.3 121-3突变体中JAs含量和ERF1表达的变化
  • 2.4 121-3突变体的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序列的获得和鉴定
  • 2.5 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序列在121-3突变体中被激活转录表达
  • 2.6 T-DNA右边界侧翼植物序列在121-3突变体中被TMV或ECC诱导增强表达
  • 2.7 对抗病突变体(121-3)的mRNA做3'-race和5'-race
  • 3 讨论
  • ABSTRACT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薯喷施Harpin信号蛋白试验总结[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3)
    • [2].利用编码harpin蛋白的基因遗传改良生防荧光假单胞菌2P24[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01)
    • [3].油菜喷施Harpin信号蛋白试验总结[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0)
    • [4].Harpin类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促生作用[J]. 热带生物学报 2012(02)
    • [5].载Harpin_(Xooc)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生物学效应测定[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
    • [6].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arpin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微生物学报 2009(10)
    • [7].表达Harpin蛋白质Hpa1功能片段的转基因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英文)[J]. 植物保护学报 2014(01)
    • [8].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甜菜亚种Ecb菌株表达的一种Harpin蛋白[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06)
    • [9].生长期喷施Harpin蛋白对采后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3)
    • [10].Harpin处理结合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对哈密瓜保鲜效果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4)
    • [11].Harpin_(Ea)和BTH诱导厚皮甜瓜抗菌物质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01)
    • [12].表达Harpin蛋白的芽孢杆菌工程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02)
    • [13].丁香假单胞大豆致病变种harpin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14].Harpin_(Xooc)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01)
    • [15].2种harpin内源表达对短短芽孢杆菌HAB-5菌株抑制和促生能力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1)
    • [16].Harpin或BTH诱导厚皮甜瓜抗菌物质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17].Harpin_(Ea)激发烟草过敏性反应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关系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1)
    • [18].转Harpin_(Xooc)蛋白编码基因hrf2大豆的胞囊线虫病1号小种抗性鉴定[J]. 作物杂志 2017(03)
    • [19].植物病原细菌Harpin类蛋白简介[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20].转harpin_(Xooc)蛋白编码基因hrf2对油菜抗菌核病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6)
    • [21].水稻水通道蛋白OsPIP1;3与白叶枯病菌harpin蛋白Hpa1互作关系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08)
    • [22].Harpin蛋白处理对苹果采后腐烂及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22)
    • [23].EcbCSL101菌株hrp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Harpin_(EcbCSL101)蛋白的生物学活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06)
    • [24].表达Harpin蛋白的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其生防效果[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 [25].编码harpin_(Xoo)蛋白的基因hpa1_(Xoo)转化菊花增强对蚜虫的抗性[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3)
    • [26].苹果火疫解淀粉欧文氏USAW004菌株Harpin_(Ea) USAW004基因的克隆和高效表达[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6)

    标签:;  ;  ;  ;  

    水稻条斑病菌harpin蛋白与水稻二氧四氢喋啶合酶影响植物生长与抗病防卫反应的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