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了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从士人的角度入手,对清初画家石涛的身份作了重新认定。认为影响其绘画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古代的士人精神。士人对“道”的推崇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在文人画中,是画家“重道轻技”观念和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绘画形式;表现在石涛身上,是他对“一画之法”的理论建构、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士人精神和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融合,不仅使石涛写出了《苦瓜和尚画语录》,同时也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士人精神的特征和宋明以后士人精神的演变,并分析石涛思想中士人精神的特质。认为士人对道的追求、对修身的重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在石涛身上都有明显体现,此外,也能从石涛思想和行为轨迹中看出宋明以后儒、释、道融合和画家商业化的倾向。第二章梳理士人精神与文人画的渊源关系,以及石涛绘画中的文人画特征。文人画与士人精神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文人画家对“道”的重视。士人修身传统体现在文人画中,是画家对气韵、士气、书卷气的强调和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石涛的绘画作品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些特征。第三章重点讲述了士人精神在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体现,以及石涛《苦瓜画语录》的体系建构。在石涛的《画语录》中,“一画”体现了画家对“道”的关注。他由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了宇宙生成、艺术主体与绘画创作、传统与创新以及绘画的笔墨技巧等一系列问题。从他对“四王”画派的激烈批判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画家对文人画的使命感。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了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在近现代画坛的影响和意义。从清末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家,一直到现代画家中的吴冠中、张汀等人,无不深受石涛《画语录》和书画作品的启发。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到今天并未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学术史研究综述
  • 二 选题依据与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石涛思想中士的气质探究
  • 第一节 士人精神的特征
  • 一 士阶层的形成
  • 二 士人精神的特征
  • 第二节 宋明以后士人精神的演变
  • 一 “三教合一”——儒、道、佛之间的吸收与融合
  • 二 士商融合的基本倾向
  • 第三节 石涛思想中的士人特质
  • 一 石涛思想中的儒、释、道交融
  • 二 士人群体的二重人格与石涛心理的复杂特征
  • 三 “闲写青山卖”——石涛绘画的晚期商业走向
  • 第二章 石涛文人西中的士人精神
  • 第一节 文人西与士人的关系
  • 一 士人与文人画的历史渊源
  • 二 与士人相关的几个概念
  • 第二节 文人画传统回溯
  • 一 宋代文人画传统
  • 二 元代文人画流变
  • 三 明清文人画的新气象
  • 第三节 石涛绘画中的文人画特征
  • 一 “以文入画,以画证道”——诗书画印多种艺术的综合表现
  • 二 简淡天真和奇崛豪放两种风格的并置
  • 第三章 士人精神在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确立
  • 第一节 石涛对新儒学思想的继承
  • 一 “一画开天”——宇宙图式的基本生成
  • 二 “画以气盛之”——“气”与画的关系
  • 三 “画从心者也”——艺术主体与绘画创作的融合
  • 第二节 “道”与“一画”——石涛在一画论中对“道”的观念拓展
  • 一 “道”的涵义变迁
  • 二 “一画”与“道”的关系
  • 三 石涛在“一画”中赋予的士人精神
  • 四 “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与其他范畴的关系
  • 第三节 石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一 石涛入世思想的渊源
  • 二 “欲向皇家论赏心”——石涛的积极进取精神
  • 第四节 “我自用我法”——石涛对社会的批判态度
  • 一 “些许古人脚汗气”——明末清初画坛现状
  • 二 “心期万物中,黄山无不有”——石涛对“四王”自然观的改造和发挥
  • 三 “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个人主体性的确立和“法”与“化”的辨证关系
  • 第四章 石涛士人精神在画坛的延续
  • 第一节 石涛精神对清代画论的影响
  • 一 “自我作古,不拘家数”——对追摹古法的超越
  • 二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文学修养对创作的影响
  • 三 “修养心性,理正气清”——“气”的概念在画论中的变迁
  • 第二节 石涛与扬州八怪
  • 一 润格——文人画的商业化走向
  • 二 纪律——“扬州八怪”对画道的灵活运用
  • 三 三绝——画者个人修养的确立
  • 四 题材——花鸟的比兴意义
  • 五 笔墨——文人画技法的扩展
  • 六 书画——书法与绘画的紧密结合
  • 第三节 “两千余载只斯僧”——石涛对近代画人的影响
  • 一 “画非所见,形似未真”——石涛与齐白石
  • 二 “艺通乎道”——石涛与潘天寿
  • 三 “笔墨华滋”——石涛与黄宾虹
  • 四 “画有我在”——石涛与傅抱石
  • 第五章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士人精神的现代意义
  • 第一节 “我自用我法”——对传统的正确态度
  • 第二节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的概念变化
  • 第三节 “笔墨等于零”——中国画材料技法发展的可能趋势
  • 第四节 画道与尊受——传统文化与人文修养对画者的当代意义
  • 第五节 放任蹁缱——纵横奇崛风格的延续
  • 第六节 商海沉浮——绘画的商业运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 余论
  • 参考书目
  • 参考论文
  • 附录一:《苦瓜和尚画语录》
  • 附录二:《画谱》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朱元璋帝王权力对士人身份认同的改造——基于《明太祖集》的考察[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明清之际江南士人死亡书写探赜——以张煌言之死为中心[J]. 地域文化研究 2020(02)
    • [3].五代江淮士人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J]. 中华文化论坛 2020(03)
    • [4].柳永与宋元时期士人群体的分化[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赵岐政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政治观[J]. 中州学刊 2020(06)
    • [6].宋代士人群体如何参与地方治理[J]. 人民论坛 2020(19)
    • [7].保守与多元:清末民初徽州乡村士人治生模式探察——以徽商小说《我之小史》为考察中心[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8].论元代士人的游历观念[J]. 殷都学刊 2018(04)
    • [9].由碑志资料看元代色目人的士人化进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0].唐代士人群体的郎官意识[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6)
    • [11].始进终退:再论近代地方士人与“国”的关系变迁——以刘绍宽《厚庄日记》为个案[J]. 史林 2017(03)
    • [12].《楚辞》与先秦士人辞令技巧[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3].殖民统治初期台湾士人的政治认同与行为抉择[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4].我国书史之印本不全取代抄本观念因素探析——宋明以降士人知识观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5].浅论盛唐士人酒生活体现出的精神风貌[J]. 才智 2017(08)
    • [16].明清之际士人的“废墟意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7].宋代优待老年士人政策——以特奏名为中心[J]. 史志学刊 2017(05)
    • [18].身份与趣味:论苏轼的士人画思想[J]. 艺术百家 2017(05)
    • [19].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兰州学刊 2015(11)
    • [20].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饮食美学[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1].简论明代士人人格的塑造[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 [22].宋代民间士人“尚医”现象初探[J]. 兰台世界 2016(07)
    • [23].“士人画”与“文人画”观述评[J].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3)
    • [24].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宋代官员、士人经商探因[J]. 学术探索 2015(03)
    • [25].论士人巫化及其文学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3)
    • [26].“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12)
    • [28].翩翩风骨耀千秋——论民国学人的士人精神[J]. 祖国 2020(03)
    • [29].士人政府与明代的选官用官制[J]. 唐山文学 2019(06)
    • [30].因文化而地位:南宋“士人社会”的成立及其意义[J]. 宋史研究论丛 2015(01)

    标签:;  ;  ;  ;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