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角度分析中国儿童“女强男弱”的现象

从言语角度分析中国儿童“女强男弱”的现象

论文摘要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历史中,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无论从言语还是行为的角度,男性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威信,女性只能是温顺地接受男性的控制,扮演被支配的社会角色。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性别文化已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实际上民俗和观念上的性别差异仍然在日常生活领域有一定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幼儿园及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勇敢、泼辣、能干的女孩和胆小怯弱、文静内向的男孩比例均在上升。这种与传统性别文化不一致的现象是否完全是由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尚不能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儿童正处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性别角色发展会受到自身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基于对这一特殊现象的观察,笔者开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10岁左右的城市小学生的日常会话进行观察,并进行录音,以学校活动为题材,对男孩和女孩在交际中的对话进行分析。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及统计手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发现,在男、女孩交际中,女孩能够对男孩的捣乱行为进行指责甚至是批评,而且在对其下命令时口气生硬,尤其是当回应男孩的侵犯行为时,能够使用较直接以及口气严重的词汇,甚至有时还会故意难为男孩,表现得不讲道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女孩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被赋予了较高的权力,她们常常成为活动的监督者和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在男、女孩的交际中,女孩能够占据控制和领导的地位,从而对男孩的言行进行管束。可见,女孩在学校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培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研究2从女孩擅长会话技巧的角度更加验证了,10岁左右的女孩在语言能力方面更胜男孩一筹,这使得她们能够自由灵活地把握与男孩的关系,在占据支配地位的同时,还能保持与男孩的团结。概而述之,在言语交际中,性别因素是一个典型的变量,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差异有着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出发,对男、女儿童的性别文化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性别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于语言与性别文化关系的理解,对家庭以及学校等教育机构如何科学地对待以及引导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 1.2 The Rationale of the Present Study
  • 1.3 Problems with the Existing Studies
  • 1.4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 1.5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 1.6 Outlin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n Gender-Differentiated Language
  • 2.1.1 History
  • 2.1.2 Studies on Gender-Differentiated Language Behavior
  • 2.1.3 Theoretical Grounding in Linguistic Gender Research
  • 2.1.4 Studies on Sexist Language
  • 2.1.5 Studies on Gender Differential Language of Children
  • 2.2 Studies on Peer Interactions of Children and Child Behavior
  • 2.2.1 Studies on Peer Groups of Children
  • 2.2.2 Studies on Sex Segregation of Children's Peer Groups and Their Gender-Related Behaviors
  • 2.2.3 Features of Children's Peer Groups in China
  • 2.3 Specialty of the Present Study
  • Chapter Three A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 3.1 Discussion of the Basis of the Framework
  • 3.1.1 Ervin-Tripp's "effective pow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ntrol acts"
  • 3.1.2 Tannen's "the ambiguity and polysemy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 3.1.3 Austin's "speech act theory" and Related Notions
  • 3.1.4 Fairclough's "power in discourse"
  • 3.2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Study
  • Chapter Four Analysis
  • 4.1 Study 1
  • 4.1.1 Method
  • 4.1.2 Discussion
  • 4.2 Study 2
  • 4.2.1 Method
  • 4.2.2 Discussion:
  • Chapter Five Coue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Bibliography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性别文化的课堂公平研究[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2].在客观的性别文化中为女职工发展鼓与呼诌议[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12(06)
    • [3].语文教材中性别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06)
    • [4].山东女子学院性别文化研习会简介[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4)
    • [5].试论女子高职院校开展先进性别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 学周刊 2015(06)
    • [6].高校先进性别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J]. 学周刊 2016(32)
    • [7].生育政策调整新态势下妇女发展与性别文化的现实问题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3)
    • [8].小小男子汉——上海推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J]. 作文与考试 2017(Z1)
    • [9].在乡村推动性别平等的对策[J]. 祝你幸福(上旬刊) 2017(06)
    • [10].中国性别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J]. 中国文化论衡 2016(01)
    • [11].首次!山东性别平等教育进入中小学[J]. 祝你幸福(上旬刊) 2017(07)
    • [12].农村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12)
    • [13].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大众化促先进性别文化建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27)
    • [14].构建新的男女性别文化观[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11)
    • [15].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J]. 华夏文化论坛 2011(00)
    • [16].性别文化的历史光影[J]. 中国社会导刊 2008(10)
    • [17].潮汕地区“男女有别”性别文化对当地文化品牌的影响机制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21)
    • [18].媒介对女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之影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9].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文化差异[J]. 校园英语 2019(07)
    • [20].坚持男女平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6)
    • [21].从毒药猫到代罪羔羊——性别文化学视野下的羌族“毒药猫”[J]. 大家 2010(20)
    • [22].发挥图书馆在培育先进性别文化中的作用[J].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4(01)
    • [23].论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2)
    • [24].试论性别文化之所以可能[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5].一部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力作——读《中国性别文化概论》[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1)
    • [26].先进性别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 长白学刊 2013(02)
    • [27].性别公正:先进性别文化的价值诉求[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8].性别文化“嵌入性”探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4)
    • [29].论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有效性分析框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4)
    • [30].先进性别文化的理论样式与多维观照[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05)

    标签:;  ;  ;  ;  

    从言语角度分析中国儿童“女强男弱”的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