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1)在《OCTA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患者手术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area,FAZ)面积、视网膜血流密度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IMEM患者30例(30眼),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6~79岁。所有患者均行25G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OCTA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FAZ面积、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 of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VD)、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 of deep capillary plexus,DVD)以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些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患者术后1周平均BCVA(Log MAR)为0.81±0.31较术前0.79±0.33相比有所下降,P值为0.104,术后1月、3月分别为0.75±0.23、0.67±0.24,较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值分别为0.153、0.000,在术后3个月时BCVA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平均CMT分别为426.37±90.58μm、373.30±57.298μm、299.27±47.28μm,较术前493.43±107.37μm相比明显减小,P值分别为0.014、0.004、0.007,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患者平均FAZ面积在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0.15±0.08mm2、0.17±0.09mm2、0.18±0.08mm2,较术前0.13±0.06mm2增大,P值分别为0.435、0.252、0.041,在术后3月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患者平均SVD在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48.72±10.51)%、(50.53±10.29)%、(51.50±11.01)%,较术前(47.37±10.95)%增大,P值分别为0.282、0.032、0.005,在术后1月和3月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患者平均DVD在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36.15±8.93)%、(36.49±9.53)%、(37.73±8.02)%,较术前(35.32±10.70)%有所增高,但P值分别为0.301、0.514、0.197,术后与术前相比有差异,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6.对观察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MEM患者术后1周、1月、3月BCVA、CMT、FAZ面积与SVD与术前相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0、0.000、0.000,IMEM患者术后1周、1月、3月DVD与术前相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217。7.术前BCVA与术前CMT呈显着正相关(r=0.878,P<0.05);术前BCVA与术前FAZ面积呈显着负相关(r=-0.857,P<0.05);术前CMT与术前FAZ面积呈负相关(r=-0.956,P<0.05)。术后3个月BCVA与术后3个月CMT呈显着正相关(r=0.736,P<0.05);术后3个月BCVA与术后3个月FAZ面积呈显着负相关(r=-0.572,P<0.05);术后3个月CMT与术后3个月FAZ面积呈负相关(r=-0.751,P<0.05)。术后3个月BCVA与术前CMT呈显着正相关(r=0.651,P<0.05);术后3个月BCVA与术前FAZ面积呈负相关(r=-0.627,P<0.05)。8.30只IMEM眼在经过手术治疗后黄斑中心凹的形态结构逐渐恢复,黄斑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1.PPV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可以有效提高IMEM患者视力。2.OCTA可见IMEM眼行PPV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CMT变薄、FAZ面积增大、SVD增高,黄斑水肿减轻,黄斑区形态结构显着改善,DVD较术前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变。3.IMEM患者FAZ面积越大,CMT越小,视力越好,所以IME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视力发生相应的变化。4.当IMEM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5.OCTA能准确反应IMEM患者黄斑区情况的改变,可在IMEM的无创诊断、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雨晴[2](2021)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的量化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量化分析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成像参数,探讨视网膜微结构改变与黄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6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且首次被确诊为NPDR的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共44人(44眼)。根据上述患者是否存在黄斑水肿分为黄斑水肿组(组I)和无黄斑水肿组(组II),其中黄斑水肿组22人(22眼),无黄斑水肿组22人(22眼)。另外,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人(22眼)纳入对照组(组III)。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含年龄、性别、DM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等。并对三组研究对象行OCTA检查,获取黄斑区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 avasc ular zone,FAZ)相关指标,通过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对三组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VD与CMT、FAZ面积、BCVA的相关性。结果:1.黄斑水肿组的黄斑区(除外中心凹)浅层和深层VD低于无黄斑水肿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无黄斑水肿组的黄斑区(除外中心凹)浅层VD低于对照组,黄斑区(中心凹周边颞侧、中心凹周边下方)的深层V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FAZ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黄斑水肿组大于无黄斑水肿组和对照组,无黄斑水肿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FD-300:黄斑水肿组和无黄斑水肿组均小于对照组,黄斑水肿组小于无黄斑水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在黄斑水肿组和无黄斑水肿组中,黄斑区浅层整体VD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r=-0.778,P<0.05;r=-0.676,P<0.05)。黄斑水肿组的浅层中心凹VD值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r=-0.499,P<0.05)。无黄斑水肿组的浅层和深层中心凹VD值与FAZ面积呈负相关(r=-0.625,P<0.05;r=-0.680,P<0.05)。在黄斑水肿组中,FAZ面积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567,P<0.05)。结论:1.NPDR患者黄斑区VD降低,其中有黄斑水肿者降低明显,提示黄斑缺血程度与黄斑水肿有关。2.NPDR患者FAZ面积增大,其中有黄斑水肿者增大明显,提示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破坏程度加重。3.黄斑区浅层VD可能作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预测的标志物。4.OCTA可以量化DR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情况,为早期监测DR提供有效的手段。
邓玉梦[3](2021)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特征性表现与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强反射点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的相关性目的:观察强反射点(HRD)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脂水平和全身炎症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125例12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发病部位分为BRVO组和CRVO组。眼部检查后3d内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计算单核细胞绝对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设备测量患眼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计数HRD。根据HRD在视网膜不同分布位置将其分为视网膜内层HRD、视网膜外层HRD、视网膜总HR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两组患者HRD计数与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RVO组、CRV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9.7±9.6)岁、(53.0±15.7)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0.0%、22.6%。两组患者间年龄(t=2.756)、高血压患病率(χ2=9.66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别、病程、糖尿病患病率、眼别、基线视力、眼压、CRT、视网膜内层HRD、外层HRD、总HRD以及外周血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VO患者视网膜外层HRD计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97,P=0.025);CRVO患者视网膜内层HRD、总HRD计数与CRP呈正相关(r=0.346、0.285,P=0.014、0.045)。HRD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MH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HRD计数与BRVO患者血脂水平相关;与CRVO患者炎性指标CRP相关。第二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与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抗VEGF治疗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年龄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与抗VEGF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诊为CRVO的患者47例47眼纳入研究,根据发病年龄分为A组(老年组,年龄>50岁,27眼)和B组(中青年组,年龄≤50岁,20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3+PRN),至少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强反射点(HRD)数量、平均视网膜厚度(ART)、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次数、外界膜(ELM)和椭圆体带(EZ)转归率,并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HRD数量减少、CRT和ART变薄。治疗后第12mo随访时,老年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次数高于中青年组(8.4±2.1次vs 7.3±1.7次,P=0.047),但两组患者ELM、EZ转归率均无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BCVA与发病年龄、HRD、ELM及EZ具有相关性(均P<0.05),中青年组患者BCVA与发病年龄、ART、HRD、ELM及EZ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有效治疗CRVO性黄斑水肿,且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更好,年龄和OCT指标HRD、ELM及EZ等与视力预后相关。
吾妮恰木·艾克木[4](2021)在《OCT和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NMOSD急性期及缓解期的观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光学相干连续断层成像术(OCT)、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疾病(NMOSD)急性期及缓解期的变化观察评估。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我科确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确诊患者39人,并同时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NMOSD患者随访。采用血常规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中心厚度OCT定量分析比较。结果:NMOSD急性发作患者与健康对照,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患者中10人3个月自身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缓解期患者中性/淋巴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前下降。健康组和NMOSD患者的颞侧值存在显着性差异,患者3个月前后RNFL厚度颞在P=0.1检测水平呈显着性差异,随访中明确缓解期和自身急性期RNFL厚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健康组比较NMOSD黄斑各个象限厚度明显减薄及容积缩小,损伤的敏感性更高。而随访患者中3个月及缓解期患者前后黄斑区厚度比较,各指标两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NLR与NMOSD疾病活动相关。急性期及缓解期NMOSD患者的RNFL颞侧象限厚度减薄显着,黄斑各个象限厚度明显减薄及容积缩小,黄斑损伤的敏感性更高。
李胜,夏建平,崔林,姜艳[5](2020)在《眼底血管性疾病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底血流成像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rrelation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发现新生血管、避免再次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二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后2 d、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先使用OCTA对指标参数进行测定,对照组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眼底镜检查,观察组则进一步进行OCTA检查,根据新生血管情况予以治疗。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与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中心凹、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再次手术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水平分别为(1.07±0.26)、(1.23±0.34)、(1.35±0.46)、(1.51±0.5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CP中心凹分别为(15.28±2.46)%、(15.64±2.75)%、(15.52±2.62)%,S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35.37±3.55)%、(36.14±3.61)%、(35.92±3.57)%,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5d、1个月、3个月、6个月DCP中心凹分别为(25.03±2.27)%、(25.21±2.38)%、(25.26±2.42)%、(25.40±2.47)%,D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36.34±4.11)%、(36.50±4.30)%、(36.48±4.31)%、(36.44±4.35)%,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率3.13%,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及早发现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再次形成的新生血管,能降低再次手术率,值得推广。
王敬怡[6](2020)在《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DME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对其视网膜厚度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影响,以及与视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为提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诊疗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68例68眼。将患者分为三组,(1)单纯注药组:25例25眼,患者采用0.05ml雷珠单抗注射液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治疗方式;(2)激光组:18例18眼,患者采用532激光器进行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治疗方式,每7天一次,共4次;(3)联合组:25例25眼,采用注药+激光治疗的治疗方式,患者先玻璃体腔注射0.05ml雷珠单抗注射液(0.05mlIVR),术后3天开始进行PRP治疗,每7天进行一次激光光凝,共进行3-4次。术后随访1、2、3、6个月,通过黄斑区视网膜地形图观察,结合深度增强成像(EDI-OCT)测量,分析在不同治疗方式下DME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CRT)在治疗前后的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SFCT)在治疗前后的厚度、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及变化特点。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结果:1.单纯注药组:与治疗前相比较,IVR治疗后1、2、3、6个月平均CRT明显降低,SFCT值明显降低,BCVA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CRT、SFCT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IVR后各时间点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激光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较,PRP治疗后1、2、3、6个月的CRT平均水平降低,SFCT厚度在PRP治疗的第1月有所增高,在术后第2、3、6月后缓慢降低,BCVA平均水平在术后第1月降低,在术后第2、3、6个月后平均水平逐渐提高。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CRT、SFC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月相比较,治疗后2、3、6月脉络膜厚度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总体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IVR+PRP)后,CRT与SFCT在1、2、3、6个月都明显降低,治疗后1月BCVA显着提高。CRT与SFCT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SFCT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BCVA在治疗前与1、2、3、6月后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之间的CRT、SFCT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组相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3、6月平均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脉络膜厚度SFCT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注药组相比较,治疗前平均CRT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组及联合组脉络膜厚度SFCT值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激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平均CR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之间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最佳BCVA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DME患者SFCT和CMT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DME患者的CRT与视力变化存在负相关性(P<0.01);DME患者的SFCT与视力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1.黄斑区视网膜地形图及EDI-OCT测量CMT和SFCT,可为DME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2.IVR可以降低DME患者CMT及SFCT,提高患者的BCVA,但需重复注射;3.视网膜光凝术可以降低DME患者CMT及SFCT,但与IVR、联合治疗相比,降低程度不明显,对BCVA的改善作用不明显;4.IVR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提高DME患者的BCVA,降低CMT及SFCT,必要时需重复进行IVR,并行补充视网膜光凝术;5.DME患者的视力下降,与SFCT并无相关性;但与CRT呈负相关关系。
赵峰[7](2020)在《计算机仿真模型在近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近视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充分阐明,因此缺乏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由于发病率极高,近视在我国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其对社会及经济生活亦带来了广泛影响,亟待进一步研究。传统的近视研究手段存在动物模型制造困难、研究成本高、研究周期长、影响因素多、难以避免伦理风险等难点,故本研究通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多物理场有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来构建病理性近视数字化模型,模拟分析葡萄肿区域巩膜厚度、面积、曲率等参数对病理性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在近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第一部分角巩膜三维重建及有限元前处理目的:利用眼部影像资料进行角巩膜三维重建,并进行有限元前处理,为下一步的有限元求解做准备。方法:使用影像检查设备所附带的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分析,或将数据以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格式导出至In Vesalius 3、Mimics等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对角巩膜三维模型进行修补、降噪、曲面化操作,组装模型并进行网格的初步划分,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导入已经划分好网格的角巩膜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二次处理和其他网格特性赋值,完成角巩膜有限元模型的预处理。结果:最终形成可用于有限元计算及分析的角巩膜三维实体模型。小结:CT可较好的显示角巩膜整体轮廓,但对于巩膜局部的细节显示不足,建议通过CT数据进行角巩膜整体三维重建,并与OCT检查获取的后部巩膜数据进行配准及融合,以获取兼顾整体形态及局部细节的三维模型。3D-MRI是眼内容三维重建的理想工具,可间接反映巩膜内表面形态及巩膜扩张程度,但用于以角巩膜为主的三维重建时尚不能代替CT。CBCT具有低辐射,高精度,各向同性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病理性近视的检查及随访,在眼科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第二部分葡萄肿区域巩膜厚度对眼轴增长的影响目的:模拟不同眼压情况下,葡萄肿区域巩膜厚度变化对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眼内压分别设置为15mm Hg、20mm Hg、30mm Hg,逐步降低假定的后巩膜葡萄肿区域(直径为4mm的圆形)的巩膜厚度,得到不同状态下的巩膜位移分布云图,直至眼轴增长幅度达到2mm。结果:当眼内压为15mm Hg,后巩膜葡萄肿区域直径为4mm时,如果巩膜厚度由0.8mm减少至0.37mm,眼轴将延长2mm。当眼内压为20mm Hg及30mm Hg时,对应的巩膜厚度为0.42mm及0.57mm。小结:巩膜的厚度与抗变形能力密切相关,即使不考虑巩膜的强度下降,单纯的巩膜厚度变化超过一定程度后也可引起眼轴的明显增长,在评价病理性近视的进展风险时,巩膜厚度应作为监测指标之一。第三部分葡萄肿区域面积对眼轴增长的影响目的:模拟不同眼压情况下,葡萄肿区域面积变化对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眼内压分别设置为15mm Hg、20mm Hg、30mm Hg,葡萄肿区域的起始巩膜厚度设置为0.4mm,假定葡萄肿区域为规则圆形,起始直径为2mm,逐步增加葡萄肿区域的直径,得到不同葡萄肿区域面积下的巩膜位移分布云图,分析眼轴增长随直径变化的趋势。结果:随着葡萄肿区域直径的增加,眼轴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当葡萄肿区域的直径从2mm变化至4mm时,眼轴伸长较慢,当直径超过4mm时,随着葡萄肿区域直径的增加,眼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小结:葡萄肿区域的直径(面积)与眼轴增长速度密切相关,当葡萄肿区域直径超过4mm时,眼轴增长的速度将较前明显增加。葡萄肿区域面积是评价病理性近视进展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第四部分眼球形态对巩膜应力分布的影响目的:比较厚度相同但形态(曲率)不同的巩膜所承受的局部应力差异。方法:眼内压设置为20mm Hg,葡萄肿区域直径设置为6mm,分别计算规则球壳结构模型和从临床影像资料重建的个体化模型的应力分布,并对两种模型承受的局部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某些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巩膜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在眼球后极部直径6mm范围内,与标准规则球壳模型相比,局部巩膜的应力差异最高可达5~8倍。小结:由于巩膜曲率等的差异,即使临床上的正视眼巩膜应力分布也并不均匀,在某些近视眼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在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是否会通过“力-生物信号传导”的方式启动巩膜重塑,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五部分大气污染物对接触镜佩戴安全性的影响目的:尝试应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模拟近视研究相关问题。方法:建立角膜接触镜三维模型后,利用多物理仿真方法模拟大气污染物在接触镜片前表面的吸附和沉积过程,并与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当大气污染物主要为PM2.5微粒时,中等程度以下的空气污染不会造成佩戴者对接触镜不耐受增加或相关并发症增多,亦对接触镜的光学性能无明显影响。。小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可大大扩宽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近视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但建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也随之增多。在利用多物理场仿真方法来进行近视研究时,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必须谨慎,并高度重视仿真预测结果与临床研究结果的比对。结论1.对于近视建模仿真研究而言,目前尚无完美的单模式成像技术,获取兼顾整体形态及局部细节的三维影像需通过多模式成像技术将OCT/CT/MRI等数据进行配准及融合。2.巩膜的厚度与抗变形能力密切相关。即使不考虑巩膜强度的下降,单纯的巩膜厚度变化超过一定程度后也可引起眼轴的明显增长,在评测病理性近视的进展风险时,巩膜厚度应作为监测指标之一。3.葡萄肿区域的直径(面积)与眼轴增长速度密切相关。随着后巩膜葡萄肿区域直径的增加,眼轴伸长呈现非线性的增加趋势,当葡萄肿区域的直径超过4mm时,眼轴增长风险将较前大为增加。4.近视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巩膜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这种应力集中现象是否会以“力-生物信号传导”的方式导致巩膜重塑,从而启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5.随着近视研究的深入,单纯的力学仿真已逐渐无法满足相关研究的需求,在模拟具体临床问题时,多数情况下须借助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来实现。
刘慧林[8](2020)在《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A/B超联合红外眼底照相观察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浑浊的临床效果,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评估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安全性。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汉口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30例,治疗前A/B超定位玻璃体混浊大小距离球壁大于4mm及距离晶体后表面大于3mm。检查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扫描激光眼底照相、A/B超、红外眼底照相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生应用ELLEX公司YAG激光消融机对患者进行玻璃体消融术治疗。术后半小时测量眼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天四次,连续使用3天。激光治疗后随访1天、1周、1月,术后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扫描激光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检查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采用Image-J软件测量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大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1周,1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只眼中,28只眼经过一次激光消融治疗,2只眼经过2次激光消融治疗,平均治疗次数1.06次。治疗后红外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混浊明显减小或消失,前后对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ff-ERG五项反应波(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震荡电位、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光反应)及明视负向反应波的隐含期与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广角扫描激光眼底照相观察术后玻璃体及视网膜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眼底红外照相可以用作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有效观察指标。全视野视网膜电图中a波、b波和Ops震荡电位证实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对治疗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明视负向反应波观察也未见明显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功能损伤。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可作为检测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安全性检查方法。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短期内观察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小凤[9](2020)在《荧光素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血管,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而其中眼部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属于最为常见,作为严重的致盲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这就有赖于眼科的常用眼底检查,本篇运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图像资料进行研究,并运用软件分析,分析两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检出病变方面一致性。方法选取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6例(共166眼),进一步将FFA中未检出眼底病变的DM患者15例(25眼)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眼底疾病患者15例(25眼)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FFA以及OCT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对于DR诊断以及DR图像特征检出一致性,对照组患者进行OCTA检查,运用OCTA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旁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旁中心凹深层血流密度、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等血流参数以及FAZ(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非圆指数(AI)相关参数一致性。数据表示用均数±标准差(M±SD)的形式,统计软件等统计学分析。结果FFA与OCTA诊断DR一致性一般(Kappa=0.514,P<0.001);FFA检出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分别是74,59,138,112,115只眼,OCTA分别是81,52,125,103,101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FD-300(40.66±4.77 VS 48.34±5.10)、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41.40±4.23 VS47.81±5.10)、深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48.46±4.70 VS 49.72±4.25)及视盘周围区域血流密度(49.01±5.29 VS 52.98±3.13)均降低,FAZ面积(0.380±0.487 VS 0.254±0.772)、周长(2.490±0.292 VS 1.954±0.274)以及AI(1.171±0.370 VS 1.114±0.036)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将FFA与OCTA检查结果对比所示:(1)FFA与OCTA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一致性一般;(2)两种检查方式都可以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典型特点,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在两种图像中大体一致,微血管瘤在FFA中检测出来的数量多于OCTA,OCTA能更清楚的显示出新生血管的形态,无灌注区则在范围更广的FFA中得到了更多的显示,为临床激光治疗提供了依据;(3)与无眼底疾病的正常人相比,在FFA上未发现眼底改变的DM患者FD-300旁中心凹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深层血流密度下降,FAZ面积、周长、AI增大;(4)这些比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观察指标与诊断筛查方法,有益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与尽早防治。
李雪原[10](2020)在《应用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抗VEGF治疗前后血管形态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IVR)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前与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区血管形态的改变。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经眼底照相检查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明确并诊断为PDR且住院治疗的PDR患者20例25只眼,给予雷珠单抗0.5mg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天、7天、30天通过OCTA对患者黄斑区进行观测。分析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注药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OCTA检查规格选用3mmx3mm模式扫描黄斑区来观察视网膜深层(deep re tinal capillary plexus,DCP)与浅层(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SCP)无血管区(fov eal avascular zone area,FAZ)面积和利用Image J辅助测量新生血管密度。定量分析由OCTA检测的PDR患者眼底病灶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治疗后患者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CMT消退明显,术后1天、7天、30天相比,其中第30天变化更显着。术后7天与30天患者OCTA新生血管密度均减少,这一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患者深层与浅层FAZ面积均未有未见明显改变。结论:(1)可利用OCTA对屈光介质清楚的PDR患者进行观察能够明显显示后极部新生血管的分布以及血流状态。OCTA检查可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随访提供可靠量化指标。(3)OCTA可以成为PDR治疗和随访的辅助评估方法。(2)通过OCTA观察雷珠单抗在PDR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的疗效,可见其有效减少患者新生血管密度。
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OCTA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附录 C 综述 黄斑前膜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的量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组纳入标准 |
2.1.2 对照组纳入标准 |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药品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药品 |
2.3 检查方法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眼科检查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3.2 黄斑区VD比较 |
3.2.1 黄斑区浅层VD比较 |
3.2.2 黄斑区深层VD比较 |
3.3 三组研究对象FAZ指标分析及组间比较 |
3.4 相关性分析 |
3.4.1 整体VD与 FAZ面积、CMT、BCVA(LogMAR)相关性分析 |
3.4.2 中心凹VD与 FAZ面积、CMT、BCVA(LogMAR)相关性分析 |
3.4.3 FAZ面积与CMT、BCVA(LogMAR)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微循环中VD相关变化 |
4.2 微循环中FAZ面积相关变化 |
4.3 微循环中FAZ其它指标相关变化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特征性表现与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强反射点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
1.1 前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2 检查设备及主要用药 |
1.2.3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2章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与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抗VEGF治疗的相关性 |
2.1 前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2 检查设备及主要用药 |
2.2.3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眼底影像检查在量化视网膜缺血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4)OCT和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NMOSD急性期及缓解期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材料 |
1.1 伦理批准研究方案 |
1.2 研究对象 |
1.3 使用仪器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光相干连续断层成像术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脱髓鞘疾病相关视神经炎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眼底血管性疾病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底血流成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二组眼部一般参数比较 |
2.2 二组血流密度比较 |
2.3 二组视网膜相关参数比较 |
2.4 二组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实验设计 |
第2章 综述 |
2.1 DME定义 |
2.2 DME发病机制 |
2.3 DME影像学诊断进展 |
2.4 DME治疗新进展 |
2.5 展望 |
第3章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研究结果 |
3.5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存在问题 |
4.4 今后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计算机仿真模型在近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角巩膜三维模型构建及有限元前处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巩膜厚度变化对眼轴增长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巩膜葡萄肿面积对眼轴增长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巩膜形态对巩膜应力分布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大气污染物对接触镜佩戴安全性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生物力学建模仿真在病理性近视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研究报告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结果 |
第3章 讨论 |
3.1 Nd: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有效性 |
3.2 Nd: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的安全性 |
3.3 不足与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荧光素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一种非侵入性血管造影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血管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10)应用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抗VEGF治疗前后血管形态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3 眼底影像检查和PDR诊断标准 |
2.3.1 眼底照相检查方法 |
2.3.2 眼底视网膜荧光造影(FFA)检查方法 |
2.3.3 OCT检查方法 |
2.3.4 OCTA检查方法 |
2.3.5 PDR诊断标准 |
2.4 治疗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PDR患者治疗前后FAZ面积变化 |
3.3 PDR患者治疗前后NV密度变化 |
3.4 PDR患者治疗前后CMT变化 |
3.5 PDR患者治疗前后BCVA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OCTA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D]. 张锐.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参数的量化分析研究[D]. 张雨晴. 南昌大学, 2021(01)
-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特征性表现与相关研究[D]. 邓玉梦. 南昌大学, 2021(01)
- [4]OCT和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NMOSD急性期及缓解期的观察研究[D]. 吾妮恰木·艾克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眼底血管性疾病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底血流成像应用研究[J]. 李胜,夏建平,崔林,姜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06)
- [6]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观察研究[D]. 王敬怡. 北华大学, 2020(12)
- [7]计算机仿真模型在近视相关研究中的应用[D]. 赵峰.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8]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D]. 刘慧林. 长江大学, 2020(04)
- [9]荧光素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 李小凤.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应用OCTA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抗VEGF治疗前后血管形态的变化[D]. 李雪原.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视网膜论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论文; 黄斑水肿论文; 黄斑区论文; 黄斑前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