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代,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心理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获得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需求,在这里,生物教师以其学科教育的特殊性,更是站在了前列。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及个别访谈法,对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提出研究缘由,并依据文献内容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给出界定,提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分析了渗透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本文第二部分是相关实验研究的实施内容。笔者选取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11)(12)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开学时进行前测,摸清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了解学生出现的学习困惑、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各方面心理问题,遵循渗透原则,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学期结束后,利用心理测量量表、调查问卷、考试成绩等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后测,数据用SPSS14.0软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事实表明,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工作,有益于利用和开发显性课程中蕴含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内在价值得以更深入、更全面的体现,把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并重,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得到充分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