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如今动平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传统的动平衡机只能完成转子的动平衡测试,而很多情况下转子的动平衡校正还是由人工完成,所以生产效率比较低。为适应现代企业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动平衡测试与自动校正一体机已成为必然趋势和主流。本文阐述了动平衡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原有的单面立式动平衡测试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套动平衡机自动去重系统。文章首先建立了转子振动的数学模型,导出了转子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的数学表达式,并对对转子振动信息的测量方法做了介绍。如何实现转子的全自动动平衡校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此,文章研究探讨了转子的校正策略,结合转子的实际外形并考虑到校正过程的操作简便性,本系统采用在转子的端面钻孔去重的校正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进刀量和不平衡质量大小的关系,并建立了去重数学模型。随后针对校正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文章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伺服技术是系统实现去重自动化并保证校正精度的关键。文章对主轴伺服和进给伺服的关键技术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主轴伺服的调速原理和定向控制,脉冲比较进给伺服的原理,关键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并对交流伺服系统中的电子齿轮进行了研究。另外,对去重系统软件的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设计。全自动动平衡机是一个高难度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包括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本课题研制的全自动去重控制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转子校正的效率和精度,对于节省生产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椭圆弧凸转子的型线构造及进一步高形技术[J]. 机械传动 2020(01)
- [2].压力筛新型高浓度双区转子[J]. 中华纸业 2020(02)
- [3].双跨转子平行不对中故障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4].基于啮合理论的双螺旋转子接触线计算研究[J]. 时代农机 2019(11)
- [5].密炼机转子系统流场特性研究[J]. 中国塑料 2020(04)
- [6].单齿转子式压缩机的转子设计与性能分析[J]. 制冷与空调 2020(04)
- [7].风扇转子动特性试验与分析[J]. 航空发动机 2020(02)
- [8].小麦脱皮机转子预弯工艺及优化设计[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3)
- [9].带有波转子的水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J]. 低温与超导 2020(05)
- [10].摆动转子油桶泵的结构特点及流量分析[J]. 大众科技 2020(03)
- [11].基于全频谱技术的油膜诱发转子失稳的故障诊断[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2].煤粉转子秤下煤不稳的处理措施[J].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20(05)
- [13].低压力脉动罗茨真空泵转子的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10)
- [14].菲斯特煤粉转子秤的使用实践[J]. 水泥 2020(09)
- [15].老挝南湃水电站事故转子现场检测及分析[J].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8(11)
- [16].重型离心机组焊式转子头的设计与制造[J]. 机械工程师 2014(11)
- [17].气波引射前向流道波转子设计及性能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20(06)
- [18].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裂纹非对称转子振动及裂纹扩展控制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9(23)
- [19].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绕组理论及谐波特性的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S1)
- [20].轴承摩擦磨损对柔性支承转子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4)
- [21].罗茨泵用高能渐开线新型转子的型线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20(04)
- [22].多跨转子系统联轴器偏角不对中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20(04)
- [23].双跨转子联轴器偏角不对中试验测量与分析[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4)
- [24].基于不抽转子的发电机大修状态评估测试方法及装置[J]. 电工电气 2020(06)
- [25].一种适用于农业多足机器人的螺旋转子泵转子加工及测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9)
- [26].大型汽轮机振动转子弯曲原因分析及处理[J]. 大氮肥 2018(05)
- [27].周向布局对串列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J]. 风机技术 2016(02)
- [28].转子振动对直通式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J]. 推进技术 2016(08)
- [29].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18)
- [30].高负荷跨音转子复合掠优化设计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