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装置论文-杨蕾,钱国全,吕刚,宋奇

油水分离装置论文-杨蕾,钱国全,吕刚,宋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水分离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含水期油田,预分水,仰角式分离器,梯形油水分离装置

油水分离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杨蕾,钱国全,吕刚,宋奇[1](2019)在《一种新型梯形管油水分离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常规的油水分离方法是高含水采出液进入加热系统加热后油水进行分离,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污水无效加热。针对油田生产现状,结合数值计算和仿真模拟开展了新型梯形管油水分离装置研究。以某站来液为例,设计了一套梯形管油水分离装置,并对其现场应用进行了经济效益预测分析。该装置能将来液中50%污水分离出来,年可节省加热能耗达67.74万元,节能潜力巨大;同时,该装置的技术研究也能为其他高含水油田的节能降耗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9年12期)

薛德栋,张凤辉,杨万有,王立苹,王胜[2](2019)在《井下油水分离回注水液控阀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曹妃甸区块为代表的海上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采出液含水率高,地面水处理流程压力大,从而造成油井的限流、减产。通过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可以提高产出液含油量,增加产量。回注水调控装置作为油水分离工艺的核心部件,原固定水嘴阀及电控阀回注水装置存在无法调节或稳定性差的缺点。研发了一种液控阀回注水装置,该装置通过液控管线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回注水的精细、稳定的调节,同时能够满足大排量回注水的需求。通过优化设计,关键结构的尺寸达到最优化。经试验表明,该阀换向压力稳定,换向可靠。解决了油水分离回注水调节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整体工艺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孙芳明[3](2019)在《基于超疏水/超疏油网膜的油水分离实验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类的大量使用和含油废水的排放迫切需要高效的油水分离技术,传统的油水分离方法都不同程度上存在效率低、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大和成本高等问题,而采用特殊润湿性表面进行油水分离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新兴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疏水/超亲油和超亲水/超疏油网膜,但两者存在制备困难、可靠性差或易粘滞堵塞等问题。本文基于稳定可靠的超疏水/超疏油网膜,研制一台自动智能的油水分离的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研究网膜的分离效率。本文首先论述了超疏水/超疏油网膜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实现油水分离的过程。然后基于网膜承压特性公式和伯努利方程得出网膜分离效率的模型和理论公式,并完成了装置的总体方案、关键结构以及控制系统的选型与设计。根据网膜的工作条件和影响因素完成了硬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选用相关传感器和动力元件,并采用双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实现了电机控制、通信、数据采集和输入输出等功能,系统各元器件采用DC-DC和LDO的组合进行供电。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使用Keil公司开发的MDK5.0编译器,软件系统按层次划分为底层、中间层和应用层,底层为芯片公司提供的底层固件库文件,中间层包括时钟、中断和其它相关外设,应用层详细介绍电机控制、通信和人机交互等功能实现原理和流程。实验部分应用油水分离装置进行超双疏网膜分离效率研究,并得出网膜分离的最佳分离参数。实验内容可分为通油阻水式和通水阻油式两种。对于通油阻水式分离,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目数网膜的工作压差区间,并测出不同目数网膜在最大工作压差下的流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随网膜目数以及径宽比的增大,流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网膜为100目时,流量最大,且网膜最大流量随背压的增大而增大,并最终接近一个极限值。通水阻油式和通油阻水式分离实验内容和结论相似,最大流量随网膜的背压增大而增大。其不同点是网膜需要润湿,故承水高度为零,最佳分离效率的网膜目数为150目。通水阻油相较于通油阻水可靠性和分离效率都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孔威[4](2019)在《结合润湿性仿生材料开发的工艺装置应用于油水分离和水雾回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作为浩瀚太阳系中的蓝色星球,表面覆盖着叁分之二的水资源。但人类仍然面临严峻的缺水问题,主要分为两点:第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第二,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甚至最基本的生存用水也难以维继。因此,水资源保护仍需人类不断努力。近年来,润湿性仿生材料已经展示了其在自洁净、防腐蚀、防冰冻、防水雾、油水分离、减阻和水雾回收等方面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油水分离技术处理油水混合物通常存在着分离效率低,能耗高,操作过程复杂,二次污染等缺点。油水乳液的处理尤其具有挑战性。受仙人掌科植物表面的圆锥形刺能收集水雾中的液滴的启发,论文首先制备了表面长有圆锥状纳米针结构的超疏水正十二烷基硫醇(NDM)/Cu(OH)_2泡沫铜捕获器(NCFCC)。再从工艺装置角度出发,设计了可用于连续分离水包油乳液的油水分离装置。此装置采用错流分离法,在捕获器间距0.2 mm,流速为5 mL·min~(-1)下,可实现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甲苯乳液的连续稳定分离,分离1 h后液体中的油含量仍低于450 ppm,且分离效率保持在99%以上。在分离效率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维持捕获器间距不变,可以增大分离装置的流速。本实验为连续分离水包油乳液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应用于产业生活中成分复杂的油水废液的处理将具有巨大潜力。传统的网状物受到双重约束:粗孔网状水雾回收器捕获不到微米级雾滴,回收效率较低;细孔网状水雾回收器易受液滴堵塞,也存在着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论文制备了平行排列的线材料组成的“雾竖琴”,再设计了水雾回收装置。实验表明疏水性NDM/Cu(OH)_2线材料构成的密集的“雾竖琴”水雾回收量较高,达到了很好的水雾回收效果,初步解决了细孔网状物容易被液滴堵塞的问题。这项技术应用到干旱地区的水雾回收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帅,闫鑫,徐进良[5](2018)在《基于改性不锈钢丝网的油水分离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海上浮油问题,设计了1个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油水分离装置——浮井。该装置主体采用倒圆台形状,可以很好地自浮于海面。装置的油水分离部位采用改性后的不锈钢丝网。先将不锈钢丝网浸泡在CuSO_4溶液中构造粗糙表面,随后浸泡在十八烷酸中降低表面能,改性后,丝网表面呈现超疏水、超亲油特性。油在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流进装置储油腔中,而水则被丝网挡在外面,进而实现油水分离。在油水分离过程中,改性后的不锈钢丝网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耐静态水压和动态水压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同时设计了可以使浮井振荡的动力装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油水分离速率。(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岳宗豪,李剑新,于洋[6](2018)在《减黏裂化装置减压塔顶油水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100万t/a减黏裂化装置减压塔顶(简称减顶)油水分离罐乳化严重、油水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减顶环烷酸、烷酸盐含量增加及注入大量的氨水是导致油水乳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有机胺代替氨水作为减顶中和剂,并在减顶分水罐后新增1台油水分离罐,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破乳剂等措施,达到了减顶油中基本不含水,且减顶水含油质量分数不超过1%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2期)

王帅[7](2018)在《基于不锈钢丝网改性的油水分离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石油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难免发生泄漏,油膜大面积铺展,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目前的处理方法存在着回收不完全、含水量高、二次污染等诸多缺点。具有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丝网在油水分离方面表现出良好性能,其原理是根据油与水在丝网表面浸润性的极端差异,油可以迅速渗透,而水则不可以铺展,最终达到油水分离。基于此,为回收海上浮油,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油水分离装置。该系统主体采用倒圆台形状,分油部位采用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性的不锈钢丝网。设计完成后,搭建油水分离实验平台,对油水分离装置在静止水面和波动水面的分油情况展开实验研究。本文通过采用硫酸铜溶液增加丝网表面粗糙度,而后用硬脂酸进行低表面能修饰,成功制备出超疏水-超亲油表面,水滴在改性后丝网上的静态接触角为156.4°,滚动角为4.96°。在油水分离过程中,丝网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耐静态水压和动态水压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油在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流进装置储油腔中,而水被丝网挡在装置外面,经过检测,回收的油中不含有水分。仿照船体的稳定性校核原理,本文对设计的油水分离装置进行校核计算,证明该装置可以很好的自浮于水面,倾斜0°-15°时仍然会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性。实验过程中,发现在静止水面工作时,由于水和油表面张力的作用,会形成水环,阻挡浮油与水的接触,进而回收效率较低,每个工况都会剩余0.5 L,而在波动水面则会阻止水环的形成,最终分油效率达到94%。为此,本文揭示了水环的形成机理,并提出让油水分离装置做自身振荡的方法,改善了在静止水面工作的缺点。本文设计的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在静止水面和波动水面都能高效稳定地实现油水分离,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可等比例放大到实际应用中。此外,对油在水面的铺展情况进行了机理解释,对以后海上浮油的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洪淼,金浩哲,谢浩平,方华平[8](2018)在《基于STM32的滑块式油水分离装置设计及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炼油工艺下游含油污水的大量排放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由于油品的易燃特性,遇明火易造成火灾。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滑块式油水分离装置,利用油水介质的导电性差异及超声波全反射原理,智能识别油气水叁相,自动进行油水分离操作;并利用远程监控组件实现PC端油水分离状态及温度、气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控。相比于传统的重力、过滤分离法等,自动化程度高,油水分离效果好,加强了安全系数。(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8年01期)

李明列[9](2017)在《油水分离成套装置在洗井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各段流程的特点及运行机理,叙述了BSNK系列气液搅拌装置的结构和除油机理及其效果;同时,简要介绍了在洗井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应用于大庆外围油田采出水处理的有关技术建议。(文中部分论述属个人观点,尚不成熟,在此提出,待与各位同仁商榷)。(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32期)

张振超,刘瑞,杨洵,白露,李红芳[10](2017)在《基于电浮原理的油水分离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传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油污的效果不佳,油水中油分的含量较大,其中多项指标不符合或者达不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等情况。新型电浮油水分离装置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处理油水污染物。电极电解水产生气泡,气泡有吸附油分的特性,将悬浮在混合物中的油分带到表面,多次循环进行油和水的自动分离和收集。(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27期)

油水分离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曹妃甸区块为代表的海上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采出液含水率高,地面水处理流程压力大,从而造成油井的限流、减产。通过井下油水分离工艺,可以提高产出液含油量,增加产量。回注水调控装置作为油水分离工艺的核心部件,原固定水嘴阀及电控阀回注水装置存在无法调节或稳定性差的缺点。研发了一种液控阀回注水装置,该装置通过液控管线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回注水的精细、稳定的调节,同时能够满足大排量回注水的需求。通过优化设计,关键结构的尺寸达到最优化。经试验表明,该阀换向压力稳定,换向可靠。解决了油水分离回注水调节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整体工艺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水分离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杨蕾,钱国全,吕刚,宋奇.一种新型梯形管油水分离装置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9

[2].薛德栋,张凤辉,杨万有,王立苹,王胜.井下油水分离回注水液控阀装置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19

[3].孙芳明.基于超疏水/超疏油网膜的油水分离实验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孔威.结合润湿性仿生材料开发的工艺装置应用于油水分离和水雾回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王帅,闫鑫,徐进良.基于改性不锈钢丝网的油水分离装置设计[J].环境工程.2018

[6].岳宗豪,李剑新,于洋.减黏裂化装置减压塔顶油水分离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8

[7].王帅.基于不锈钢丝网改性的油水分离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8].洪淼,金浩哲,谢浩平,方华平.基于STM32的滑块式油水分离装置设计及测试[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

[9].李明列.油水分离成套装置在洗井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

[10].张振超,刘瑞,杨洵,白露,李红芳.基于电浮原理的油水分离装置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7

标签:;  ;  ;  ;  

油水分离装置论文-杨蕾,钱国全,吕刚,宋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