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稻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以秸秆为原料进行沼气发酵是推动产业沼气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严重制约了秸秆沼气的发展。木质纤维素的水解酸化是秸秆沼气发酵的限速步骤,如何实现木质纤维素的高效水解酸化一直是困扰研究学者的难题。关于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有很多报道,但多数存在酶系组成单一、纤维素降解率低、发酵温度要求过高的问题,不适合高寒地区沼气工程的运行。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内富含腐草的多处特殊地理环境中取样,利用微生物之间天然形成的协同关系,在中温35℃条件下,筛选驯化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探讨其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稻秆降解和产酸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筛选构建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以稻秆为主要碳源,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组高效稳定降解稻秆的复合菌系LZF-12,经过四十多次的传代培养,该复合菌系的群落组成和降解性能趋于稳定。该复合菌系6天内即可将滤纸完全降解,7天即可软化稻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LZF-12菌群组成比较复杂,从外观形态来看,粗细、长短不一,杆菌占主要的比例,其中夹杂着少量的球状菌、梭状菌和哑铃状菌等。2 LZF-12的生长特性研究通过测量分析LZF-12的生长曲线和DO曲线,发现该复合菌系由好氧菌株和微好氧菌株构成,好氧菌通过消耗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为微好氧菌营造适宜环境,而木质纤维物质的降解主要依靠微好氧菌。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复合菌系发酵过程的环境pH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该菌系对环境的pH值具有较强的缓冲调节能力。3 LZF-12的发酵性能研究在监测稻秆被降解过程中的粗纤维变化时,发现复合菌系先利用稻秆中的半纤维素,然后开始降解纤维素,木质素在整个过程中被降解较少,到发酵结束时,稻秆总失重率为66%。液相末端产物VFAs(挥发酸)浓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在第6天左右达到峰值,为3.44g/L,其中,乙酸与丁酸之和占到90%以上,丙酸含量较低,为下步的接甲烷菌产沼气反应提供了适当的底物。4碳氮比对LZF-12发酵过程的影响比较不同稻秆预处理方式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1%氢氧化钠处理稻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处理方式。文中比较了五个碳氮比(即5:1,7:1,10:1,15:1,20:1)下发酵液中微生物浊度、pH值、稻秆降解率、VFAs变化,结果显示:碳氮比越低,培养基中氮源相对丰富,微生物量越大,稻秆的降解率也越大,相应的发酵产物VFAs产量也越高。因此,低的碳氮比利于复合菌系LZF-12降解稻秆产酸。5 DGGE监测发酵过程中群落动态DGGE分析显示,复合菌系LZF-12中微生物种类较多,优势菌群有Clostridium sp.、Uncultured Verrucomicrobia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有资料显示这几类菌群具有较强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对于稻秆的降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复合菌系中还含有Pseudomonas sp.、Acetivibrio sp.、Uncultured Acidithiobacillus sp.和Uncultured eubacterium等微生物种群,它们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包括乙酸、丁酸、甲酸等的混合酸,形成了复合菌系以挥发酸为主要发酵产物的代谢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农作物秸秆及化学组成
  • 1.2.1 半纤维素
  • 1.2.2 纤维素
  • 1.2.3 木质素
  • 1.3 微生物复合菌系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现状
  • 1.3.1 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DGGE 技术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中的应用
  • 1.4.1 DGGE 技术的原理及发展历程
  • 1.4.2 DGGE 技术在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研究中的应用
  • 1.5 研究内容及方案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案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种富集与驯化
  • 2.1.1 菌种来源
  • 2.1.2 培养条件
  •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1 光学显微镜观察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2.2.3 细胞浓度
  • 2.2.4 pH 值的测定
  • 2.2.5 稻草失重
  • 2.2.6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2.2.7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 2.2.8 氨态氮的测定
  • 2.2.9 DNA 的提取
  • 2.2.10 PCR 扩增
  • 2.2.11 DGGE 电泳
  • 2.2.12 DGGE 图谱目的条带的克隆测序
  • 2.2.13 序列分析
  • 2.3 试验主要仪器及药品试剂
  • 2.3.1 试验主要仪器
  • 2.3.2 试验药品试剂
  • 3 筛选结果及发酵特性研究
  • 3.1 复合菌系LZF-12 的筛选构建
  • 3.2 复合菌系LZF-12 的形态观察
  • 3.3 复合菌系LZF-12 生长特性研究
  • 3.3.1 LZF-12 的生长曲线
  • 3.3.2 发酵液的DO 值变化
  • 3.3.3 不同初始pH 值对发酵体系内pH 变化的影响
  • 3.4 复合菌系LZF-12 的降解特性观察
  • 3.4.1 LZF-12 的滤纸降解特性
  • 3.4.2 LZF-12 的稻秆降解特性
  • 3.5 复合菌系LZF-12 的发酵特性研究
  • 3.5.1 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菌系降解效果的影响
  • 3.5.2 稻秆在复合菌系作用下的粗纤维变化
  • 3.5.3 培养基氮源的变化情况
  • 3.5.4 发酵过程中挥发酸变化
  • 3.5.5 碳源负荷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稻秆预处理方式以及碳氮比对复合菌系降解稻秆的影响
  • 4.1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复合系降解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碳氮比下复合菌系的生长曲线
  • 4.3 不同碳氮比下发酵液pH 的变化
  • 4.4 不同碳氮比下稻秆失重变化
  • 4.5 不同碳氮比对挥发酸产量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DGGE 电泳监测复合菌系 LZF-12 的群落结构
  • 5.1 样品基因组DNA 的提取
  • 5.2 发酵液样品 16SrRNA 的 PCR 扩增
  • 5.3 PCR 扩增产物的DGGE 电泳
  • 5.4 DGGE 图谱条带的序列比对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效协同降解羽毛复合菌系的筛选和鉴定[J]. 饲料研究 2017(02)
    • [2].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的分解特性与细菌组成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6)
    • [3].复合菌种对青菜头泡菜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20(01)
    • [4].新型复合菌种降解餐厨垃圾[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2)
    • [5].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04)
    • [6].复合菌肥代替部分化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12(03)
    • [7].水稻秸秆低温复合菌系多样性及发酵动态[J]. 微生物学报 2011(09)
    • [8].培养基对复合菌液质量的影响[J]. 酿酒 2008(05)
    • [9].99复合菌肥在小麦、油菜上的增产试验[J]. 北方园艺 2008(10)
    • [10].降解水稻秸秆的复合菌系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J]. 微生物学报 2016(12)
    • [11].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8)
    • [12].棉秆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分解特性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1)
    • [13].沼气发酵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02)
    • [14].活性复合菌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肠道酶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9(12)
    • [15].复合菌-荔枝多酚对小鼠抗腹泻效果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0)
    • [16].具有生防功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7].秸秆糖化复合菌系的筛选方法及糖化效果评价[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06)
    • [18].复合菌-荔枝多酚对腹泻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23)
    • [19].降解芦苇木素复合菌种的选育[J]. 中国造纸 2015(02)
    • [20].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选育及性能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8)
    • [21].复合菌肥对枣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04)
    • [22].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11)
    • [23].生料酿酒直投复合菌制剂用于生大米酿酒过程中的发酵特性研究[J]. 中国酿造 2009(01)
    • [24].生物复合菌肥“地霸”的菌群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09(03)
    • [25].低温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在秸秆饲料发酵中的应用[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01)
    • [26].复合菌发酵剂对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7)
    • [27].木质素降解复合菌的选育及其对芦苇浆卡伯值的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8].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降解能力及微生物组成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11)
    • [29].微生物复合菌肥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蔬菜 2017(12)
    • [30].纤维素降解菌复合菌系的构建及产酶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8(03)

    标签:;  ;  ;  ;  ;  

    稻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