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临界水是近年来在绿色化学的理念下开发起来的新型介质与优良溶剂。近临界水与常温常压水相比突出的性能是电离常数大和介电常数小,因而近临界水具备自身酸碱催化功能和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它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可兼作反应物、催化剂和溶剂。其催化性能可使某些酸碱催化反应不必外加酸碱催化剂就能发生,避免了酸碱的中和、废弃盐的处理等工序。鉴于近临界水优良的传质性能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其在有机化学反应、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前景。目前关于近临界水体系中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近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实现,但对少量助剂的引入及助剂对反应的促进作用研究较少。因此根据特定的反应类型,有选择性地引入助剂,并研究不同种类的助剂对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过程可以通过探索近临界水这一介质与助剂、原料、产物之间的作用,揭示助剂对近临界水中有机合成反应的作用效果,优化近临界水中有机合成反应条件。以便寻找提高近临界水体系中有机合成反应应用价值的新途径,使近临界水能更好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提高经济效益。基于上述想法,本论文选用三种典型二醇,其中包括连有相邻羟基的二醇(2,3-丁二醇)、两端基上连有羟基的二醇(1,4-丁二醇)和含杂原子的二醇(二甘醇),分别研究了它们在近临界水中的脱水行为。向各反应体系引入不同助剂(酸性气体、水解呈酸性盐及水解呈碱性盐),以研究近临界水中助剂对三种二醇脱水行为的影响。主要考察了近临界水体系中反应参数(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助剂、物料/水比及助剂/原料比)对二醇脱水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助剂对醇脱水反应的影响;对醇脱水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了鉴定并对三种醇脱水机理进行了讨论;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助剂存在下三种二醇脱水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得到了醇在不同助剂存在下的反应活化能;利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二甘醇脱水环化过程进行了量化模拟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近临界水体系中2,3-丁二醇脱水重排反应研究首次利用近临界水的特性在自行设计的高压反应装置中研究了2,3-丁二醇脱水重排反应,并向反应体系中引入酸性气体CO2,以研究近临界水中CO2对2,3-丁二醇脱水重排反应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温度在250~340℃,CO2初始压力为0.4~5MPa之间,不同反应时间内2,3-丁二醇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甲乙酮产率。对近临界水体系引入CO2后pH值进行了计算,从理论角度验证了CO2的促进作用;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2,3-丁二醇脱水重排反应进行动力学拟合,得到了有、无CO2引入状态下2,3-丁二醇脱水重排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表观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引入CO2,2,3-丁二醇脱水重排活化能为42.77kJ/mol,与无助剂时的活化能46.07 kJ/mol相差不大。2.近临界水体系中1,4-丁二醇脱水环化反应研究在近临界水体系中引入盐(Fe2(SO4)3,ZnSO4及NaHSO4),以考察不同助剂存在下,1,4-丁二醇脱水环化行为。测定了体系压力为18MPa,反应温度260~340℃,反应时间60~180min,物料/水质量比1∶10~1∶50下,各种助剂存在情况下,1,4-丁二醇转化率及四氢呋喃的产率,对比了不同助剂对1,4-丁二醇脱水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引入同浓度的助剂,Fe2(SO4)3的促进作用最大。根据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动力学参数拟合得到了1,4-丁二醇脱水环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和各助剂存在下1,4-丁二醇脱水环化的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引入Fe2(SO4)3为助剂时其反应活化能最小,为37.23kJ/mol。根据实验过程产物的检测,对1,4-丁二醇脱水环化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3.近临界水体系中二甘醇脱水环化反应研究研究了近临界水体系中含杂原子的二醇——二甘醇脱水环化情况。考察了不同温度(250~360℃)、不同时间(60~240min)和不同助剂引入情况下,不同反应因素对二甘醇脱水环化反应的影响。利用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和不同助剂存在下二甘醇脱水环化反应活化能。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二甘醇脱水环化工艺过程,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各不同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得出了经二甘醇脱水环化生成1,4-二氧六环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360℃、反应时间为60min、物料/水比为1∶50、助剂/原料为1∶10、Fe2(SO4)3作为助剂及体系反应压力为30Mpa,为二甘醇脱水环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副产物的检测提出了二甘醇脱水可能的反应机理。4.二甘醇脱水环化反应量化模拟研究利用量子化学方法,模拟了二甘醇脱水环化反应历程,提出了三种不同脱水反应路径。使用密度泛函中B3LYP方法对各反应路径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及过渡态构型的在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计算;并经振动频率分析确定了过渡态和中间体;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的计算,确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得出最佳反应路径。结果表明经量化模拟所得最佳反应路径与经实验结果提出的反应机理相吻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工艺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4)
- [2].三甘醇脱水装置现场问题分析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6)
- [3].三甘醇脱水和分子筛脱水对比探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2)
- [4].基于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的三甘醇脱水装置能耗优化[J]. 现代化工 2020(01)
- [5].低压大处理量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J]. 石化技术 2015(07)
- [6].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03)
- [7].储气库三甘醇脱水装置能耗优化[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3)
- [8].三甘醇脱水技术在煤制天然气中影响因素的研究[J]. 辽宁化工 2016(09)
- [9].近临界水中助剂促进的二甘醇脱水环化优化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3(01)
- [10].三甘醇脱水技术在煤制天然气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J]. 洁净煤技术 2012(03)
- [11].近临界水体系中添加物促进的二甘醇脱水环化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04)
- [12].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J]. 化工管理 2018(21)
- [13].三甘醇脱水工艺参数与流程优化研究[J]. 当代化工 2018(10)
- [14].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模拟分析[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4(02)
- [15].三甘醇脱水过程中吸附硫化氢研究及环境保护技术研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2(04)
- [16].进口天然气三甘醇脱水装置检修及问题处理[J]. 辽宁化工 2020(08)
- [17].友谊号三甘醇脱水及再生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18].天然气三甘醇脱水一体化集成装置[J]. 石油科技论坛 2017(S1)
- [19].煤层气三甘醇脱水优化设计[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5(05)
- [20].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专利产品“三甘醇脱水橇装装置”在页岩气领域广泛应用[J]. 天然气与石油 2020(01)
- [21].乐东15-1气田三甘醇脱水系统优化[J]. 石化技术 2016(10)
- [22].塔里木油田三甘醇脱水装置参数优化研究[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1(05)
- [23].三甘醇脱水HYSYS模拟优化分析[J]. 化工管理 2019(08)
- [24].天然气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J]. 科技成果纵横 2008(02)
- [25].油田滚动开发中依托设施的适应性评估及改造方案[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10)
- [26].超重力技术在TEG脱水中的应用研究[J]. 炼油与化工 2016(02)
- [27].天然气的三甘醇脱水和分子筛脱水对比[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1)
- [28].某海洋气田中心平台三甘醇脱水系统模拟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9(06)
- [29].天然气的三甘醇脱水和分子筛脱水对比[J]. 化工管理 2019(26)
- [30].二甘醇脱水制备1,4-二氧六环新工艺[J]. 云南化工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