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几项体外循环新技术的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麻醉学
作者: 杨九光
导师: 黄宇光,龙村
关键词: 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主动脉弓替换术,脑保护,认知能力测验,体外循环,全胶体预充,血液稀释,单泵双管,稳态,高氧管理,冷复灌,体外循环后体温降低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 1: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应用单侧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 2:观察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采用静脉放血血液稀释+全胶体预充、单泵双/三管、pH+α稳态+高氧血气管理、冷复灌及匀速变温等5项体外循环新技术的临床预后。 方法: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ASCP和双侧ASCP组,每组各8例;术中均采用静脉放血血液稀释+全胶体预充、单泵双/三管、pH+α稳态+高氧血气管理、冷复灌及匀速变温等5项体外循环新技术。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CT、认知能力测验。术中均监测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压力、颈内静脉球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切皮前、开胸后、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术后6h、24h、48h测血S-100蛋白。 结果:1:无手术及近期死亡,无新发脑梗塞出现;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两组间认知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441)。单侧ASCP组在ASCP期间无名动脉压高于左颈总动脉压,而双侧ASCP组在ASCP期间无名动脉压与左颈总动脉压相同。两组间各阶段校正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 2:停循环前(深低温)氧合器液平面与CPB平稳期(浅低温)相比仅下降138±109ml,无需额外添加液体即可维持液平面,仅4例患者术中/后出现轻度血红蛋白尿;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脑奢侈灌注的迹象;深低温时,PaO2与PjvO2以及PaCO2与PjvO2呈正相关:整个术中SjvO2始终大于55%;PjvO2始终大于20mmHg;JVBT始终小于38℃。 结论:1、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灌注压较为均衡。2、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目前采用的静脉放血血液稀释+全胶体预充、单泵双/三管、改良pH+α稳态+高氧血气管理、冷复灌及匀速变温等5项体外循环新技术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论文目录: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本研究不足之处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体外循环中温度管理与神经精神预后
二.体外循环脑保护热点话题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发布时间: 2006-10-13
参考文献
- [1].全身麻醉下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后氧供需的变化[D]. 朱科明.第二军医大学2003
- [2].控制性低血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张亚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 [3].脑和脊髓保护新措施的实验研究[D]. 熊利泽.第四军医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嘌呤受体作用的研究[D]. 林培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2].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D]. 许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3].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瘤手术脑部并发症及脑保护的临床研究[D]. 刘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4].1.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2. 以及抑肽酶、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早期心肌梗塞发生率的影响[D]. 纪宏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5].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分析和术中心肌保护研究[D]. 陈林.第三军医大学2005
- [6].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相关基因的研究[D]. 刘国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7].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D]. 林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8].主动脉夹层改良分型及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D]. 孙立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及其临床应用[D]. 肖文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10].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炎症反应的影响[D]. 王古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标签:顺行选择性脑灌注论文; 主动脉弓替换术论文; 脑保护论文; 认知能力测验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全胶体预充论文; 血液稀释论文; 单泵双管论文; 稳态论文; 高氧管理论文; 冷复灌论文; 体外循环后体温降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