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

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

论文摘要

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清教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突出体现在他的重要著作中。本论文试从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弥尔顿的两部重要作品《失乐园》和《力士参孙》为研究蓝本,阐释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认为文学表现艺术家的体验时(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248),不仅指作品内容表现艺术家的体验,作品形式也表现艺术家的体验。同样的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去加以塑造,其所反映的生活,所写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同时认为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于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104)。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即会出现不同于实际经历、感受的对整个人生、社会的更为深刻的体验。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试以弥尔顿的两部著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来阐释弥尔顿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这两部作品的影响。通过分析弥尔顿的个人生活不幸,找到诗人创作《力士参孙》的动机和目的。本论文从弥尔顿的宗教背景入手,从弥尔顿和其塑造的参孙的相似处中发现此经历对其创作《力士参孙》的影响:最后分析弥尔顿创作的英雄般的撒旦和魔鬼般的撒旦,结合诗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及其崇高的革命经历对其创作《失乐园》的影响。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述弥尔顿生平、弥尔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点、研究方法以及贡献。第二章: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其创作《力士参孙》、《失乐园》的影响。第一节:弥尔顿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力士参孙》、《失乐园》的影响。弥尔顿的三部杰出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是以《圣经》为背景的,经他创作的故事与人物都赋予了新的意义,目的是要人们尊崇上帝,劝告人们服从权威,如不服从,就要受到惩罚。弥尔顿从小就生活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宗教传统的熏陶,《圣经》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圣经》是他丰富的创作源泉,并已成为他生活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是他们的思想武器、行为指南,上帝在他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力士参孙》的主题是弥尔顿为树立革命气节和激发革命斗志而构思的。诗人借他塑造的参孙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怀。清教徒宣传禁欲,过孤僻、清苦的苦行僧生活,参孙不能抵制住情欲,即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必然受到惩罚——挖掉双眼、承受牢狱之灾。参孙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当参孙在向上帝忏悔之后,得到上帝拯救的参孙成功地抵制了女人的诱惑,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理性得到了回归,最终战胜了腓力斯人,弥尔顿的清教思想影响他对《力士参孙》中参孙这一人物的构思和塑造。在《失乐园》中,弥尔顿以圣经故事为素材,充分发挥了他那奇特伟大的想象力,融入他自己的思想,塑造出了一个与传统故事不同的叛逆形象撒旦——英雄的撒旦、魔鬼的撒旦,也塑造了一个独裁、残忍的上帝。弥尔顿虔诚的宗教信仰使其在塑造撒旦时充满着矛盾。第二节:弥尔顿的个人不幸对其创作《力士参孙》的影响。经弥尔顿重新构思的人物参孙具有与弥尔顿相似的经历,同样双目失明、婚姻失败,诗人要借参孙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怀。上帝赋予参孙超能的神力,由于其违背上帝旨意被女色所诱惑,这神力如今已经丧失。参孙内心的自责、痛苦、矛盾的心情只有他通过复杂的内心活动之后一个人去体会。他内心是如此孤独,这与弥尔顿当时的心情何其相似,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抛弃了他,生活的窘迫、艰难加上双目失明,让他心力憔悴,内心深处如此之孤独,但他的革命斗志并没有丧失,他要甩他的智慧作武器。与敌人继续斗争。最后参孙用生命的悲壮美来表达他对上帝深深的忏悔和赎罪,最终他战胜诱惑,精神得到升华,并在死亡中获得一个解放者,一个斗士的永生。《力士参孙》的主题是弥尔顿为树立革命气节和激发革命斗志而构思的,弥尔顿笔下的参孙其实就是诗人活生生的真实写照。第三节:弥尔顿的革命斗争实践对其创作《失乐园》的影响。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笔者运用此观点阐释弥尔顿的革命斗争实践对其创作《失乐园》的影响。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的挫败使弥尔顿的“志”受到压抑,只能通过间接的文学形式得以补偿,他在描绘撒旦时的精彩投入使自己也陷了进去,而他本人也正是依靠他自己所创造的撒旦精神,与命运做不屈不挠的抗争。在《失乐园》中,弥尔顿把与传统故事不同的叛逆形象撒旦塑造得形象高大、英俊,并且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不甘失败。弥尔顿的革命热情使他在《失乐园》里把撒旦写得有声有色,并在道德上胜过了他的上帝。尽管革命失败了,革命者遭到血腥的镇压,弥尔顿的革命斗志丝毫未减,他的革命斗志与斗争信念,通过这部史诗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他相信他的事业的正义性,并不害怕给予魔鬼撒旦以应有的地位。因为他对上帝既虔诚、热爱同时又反叛。诗人借撒旦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查里二世的蔑视与愤慨,和他对革命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心。但是,弥尔顿创作的撒旦是一位英雄的撒旦同时又是魔鬼的撒旦,弥尔顿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尽管他对撒旦反对权威,反对专制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充满了肯定,他却不能容许撒旦反对他心目中的上帝,同时英国革命失败后,弥尔顿对革命领导者的不满情绪使他对撒旦这一异教反叛者的领导充满敌意,并成为他攻击的对象,这使得弥尔顿非常矛盾。第三章: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弥尔顿的宗教信仰、个人不幸、革命实践确实对其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弥尔顿笔下的上帝是一个矛盾体,这是因为弥尔顿自身的矛盾而致。他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又是一个革命者。这要求弥尔顿站在撒旦的一边反对权威,但其虔诚的宗教信仰要求他尊重上帝、服从权威。弥尔顿是革命阵营里的大思想家,这使得他的宗教神学思想和革命思想就不能不产生矛盾。在神学上,上帝是公平、仁慈的,是他的精神领袖;但他的革命热情、他的革命信仰、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以及他的斗争经历和生活遭遇却使他笔下的上帝时而成为一个镇压革命的封建统治者,一个狠心、残忍的剥削者,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时而又还原为万灵之尊,这反映出他对上帝矛盾的心情:敬畏、热爱、愤慨、怨恨而又依赖。所以我们说,弥尔顿是一个上帝忠实信徒的同时,又是一个上帝的叛逆者。在当时的大革命时代背景下,弥尔顿的革命经历、革命实践使他由一个清教诗人,变成一个民主革命诗人,他的宗教哲学和他的文学作品都是为民主斗争服务的。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Literature Review
  • 1.2 Assumptions
  • 1.3 Methodologies
  • 1.4 Contributions
  • Chapter Two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Life Experiences on the Creation of Samson Agonistes and Paradise Lost
  • 2.1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Religious Beliefs on the Creation of Samson Agonistes and Paradise Lost
  • 2.2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Personal Misfortunes on the Creation of Samson Agonistes
  • 2.2.1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Loss of Sight on the Creation of Samson Agonistes
  • 2.2.2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Unhappy Marriage on the Creation of Samson Agonistes
  • 2.3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on the Creation of Paradise Lost
  • 2.3.1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Life Experience on the Creation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 2.3.2 The Influence of Milton'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on the Creation of Paradise Lost
  • 2.3.3 Milton the Puritan Becomes Milton the Republican in the Revolution
  • Chapter Three Conclusion
  • 3.1 Summary
  • 3.2 Limitations
  • 3.3 Question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失乐园》中人的堕落和再生[J]. 语文建设 2017(15)
    • [2].《失乐园》[J]. 油画 2018(04)
    • [3].《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论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23)
    • [4].从厌女症视角分析弥尔顿对女性的态度——通过分析《失乐园》中的夏娃形象[J]. 北方文学 2017(06)
    • [5].探究《失乐园》中的美学意象[J]. 中国文艺家 2017(04)
    • [6].撒旦形象下的艺术:谈《失乐园》[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0)
    • [7].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看《失乐园》中的罪与罚[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 [8].《失乐园》的宗教性和人文性特色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4)
    • [9].从撒旦和人类堕落看《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与理性[J].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2)
    • [10].论《失乐园》隐性重复之汉译[J]. 考试周刊 2012(71)
    • [11].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1)
    • [12].论《失乐园》之撒旦形象[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
    • [13].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10)
    • [14].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失乐园》评论综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5].对立与衍生:外聚焦叙事与《失乐园》空间建构解读[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6].《黑暗物质三部曲》对《失乐园》的重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2)
    • [17].《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0)
    • [18].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本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2)
    • [19].为什么要重读《失乐园》[J]. 英语文摘 2017(11)
    • [20].为何要重读《失乐园》[J]. 译林 2018(02)
    • [21].解析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人性问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3)
    • [22].对经典著作《失乐园》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9)
    • [23].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J]. 才智 2013(26)
    • [24].《失乐园》中主要人物之行为动机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2)
    • [25].论《失乐园》中的清教主义思想[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26].从期待视野的角度审视《失乐园》[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8)
    • [27].《失乐园》中的隐喻认知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12)
    • [28].《失乐园》[J]. 新民周刊 2017(49)
    • [29].《失乐园》之撒旦“魔性”解读[J]. 芒种 2012(15)
    • [30].《失乐园》中男女不平等现象[J]. 青年文学家 2009(23)

    标签:;  ;  ;  ;  ;  

    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