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淮南子》认识论为主题,关于《淮南子》其书与成书的背景;《淮南子》认识论的研究趋势;《淮南子》以前的认识论等各个问题的见解作为研究的前提,而以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为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淮南子》是对先秦及秦汉诸子思想的融合与总结,它以早期道家提出的“道”为主干,吸取阴阳理论、气论以及天人感应观等当时盛行的思潮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世界观与宇宙观。同时在顺应时代重视《老子》的趋势的基础上,较多地吸收了《庄子》的思想,发展成与汉朝的黄老之学不同系统的政治思想。《淮南子》对本来各为别派的老、庄的并重在理论上给后世道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且,关于“得道”对各个具体“人事”上的功用方面,它容纳的各个思想加强了其理论上的具体性与现实性。“道”与“事”并重的思想给《淮南子》认识论带来了不少影响。由于认识对象的性质不同,其认识论依据的思想也有差异。《淮南子》在形而下的具体认识对象方面吸取儒、墨的积极认识论思想而提出了世界可知论以及经验主义。它认为客观实际情况是认识的来源,又承认主体的感性认识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倡人们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对形而上的对象的认识方面,《淮南子》继承了老、庄道家的直觉性的认识方法,从而提倡“去智”、“虚”、“静”等养性。直觉、直观是主观置身于客观之中的一种境界,也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淮南子》所说的“反性”、“自得”、“与道为一”、“得道”等都是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得道”的境界在“人事”上的发挥就是“无为”,《淮南子》在“无为”理论中强调的是其中的“因自然”、“循天”、“循理”,即遵循自然内部规律的重要性。关于“得道”的途径,《淮南子》接受了老、庄所提出的修养论。“道”是万物的本根、本源,也是在万物中普遍存在的内部规律,它属于形而上的认识对象。这种认识对象不能通过分析、积累的方式得到,而只能通过直觉、直观的方式把握。《淮南子》在实现直觉性认识的方法上提出了“养性”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去智、节欲而保持虚、静、平的精神状态,从而排除知识与经验所产生的成见的干扰。这是《淮南子》道家派提出的主体返回固有的自然“本性”而把主观与客观统一起来的具体方法,也就是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途径。《淮南子》受到诸家思想的积极因素的影响,承认了主观理性思维能力的能动作用。因此它的一部分思想把修养的目的作为“心”的主宰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种认识方法是有倒退的,它只能把握形而下的现象。虽然《淮南子》中可以看到各种思想之间的融合与矛盾,但是它从先秦思想继承下来的“道”、“阴阳”、“天人感应”等各种观点给现代人带来不少启示。大部分学者认为可知论与经验主义是《淮南子》认识论的主流,而对它给予较高的评价。另一方面,老庄的消极思想的影响往往被看作是相对主义、不可知论、怀疑论、先验论、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等,从而成为批评的对象。这是认识论哲学研究的局限性所在。《淮南子》从老、庄继承下来的思想包含着东方独特的认识途径与思维方式,我们不能只靠西方哲学的标准而否定这些具有后现代意义的中国的思想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