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纳豆激酶(Nattokinase, NK)是从传统发酵食品纳豆(Natto)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中性丝氨酸蛋白酶,纳豆激酶体外溶栓效果显著,服用纳豆激酶能预防和抑制血栓产生、扩增。但是,液体酶稳定性差,容易失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的技术参数,建立提高纳豆激酶稳定性的工艺技术。试验中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得的纳豆激酶液为原料,经超滤提取后采取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响应面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复凝聚法、固定化法、环糊精包络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并对微胶囊后纳豆激酶稳定性进行分析。1.超滤法分离纯化纳豆激酶的技术参数研究。研究了超滤系统中超滤压力、超滤温度、料液pH主要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超滤分离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滤压力0.25 Mp、料液温度37℃、料液pH 7;可得到比活力为5122.21 IU/mg、纯化倍数为1.26、回收率为95.7%的酶液,经电泳检测有一条带分子量与纳豆激酶分子量相同,为28 KD左右。采用超滤技术对纳豆激酶进行分离提纯,可提高酶活性及回收率,技术参数可行。2.复凝聚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以超滤技术提取的纳豆激酶液为原料,研究了微胶囊过程中壁材浓度、内相明胶浓度、外相明胶浓度、水油相体积比四个主要参数对纳豆激酶包埋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复凝聚法制得纳豆激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MC浓度2%、外相明胶浓度0.7%、内相明胶浓度5%、水油相体积比0.6,纳豆激酶的包埋率为85.03%。通过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可知,经过复凝聚法制备的纳豆激酶微胶囊为球形颗粒,结构紧密,形态较好;制得的纳豆激酶微胶囊对pH、温度的耐受性及稳定性都较原始纳豆激酶液明显提高;通过体外溶栓试验可知,纳豆激酶微胶囊溶栓率较原始纳豆激酶液低6.0%左右,说明将纳豆激酶制成微胶囊后并未改变其溶栓特性。3.固定化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固定化纳豆激酶微胶囊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海藻酸钠浓度为3.0%、戊二醛浓度为0.30%、CaCl2浓度为0.14%,制得的纳豆激酶包埋率为86.83%。经过固定化法制备的纳豆激酶胶囊颗粒较大,呈球形,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均一,形态较好;制得的纳豆激酶微胶囊对pH、温度的耐受性及稳定性都较原始纳豆激酶液明显提高,但是较复凝聚法制得的纳豆激酶微胶囊降低。通过体外溶栓试验可知,纳豆激酶微胶囊溶栓率较原始纳豆激酶液低1.90%左右。4.环糊精包络法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芯壁比、β-环糊精浓度、固形物含量以及超声时间对纳豆激酶包埋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对试验的影响顺序为:超声时间>壁材浓度>固形物含量>芯壁比。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芯壁比0.667,壁材浓度11.85%,固形物含量17.14%,超声时间26.64 min,该条件下得到的最大包埋率为69.52%;通过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可知,纳豆激酶液被多孔淀粉吸附,经过环糊精包络后形成的微胶囊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呈球形。5.通过模拟胃环境的体外实验可知,在正常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纳豆激酶微胶囊仍具有一定的酶活稳定性,三种包埋方法中,经过环糊精包络后活性最大达2451 IU/mg,而未经包埋的纳豆激酶活性几乎丧失。结论:通过纳豆激酶的三种包埋方法、储存稳定性、经济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环糊精包络法为制备纳豆激酶微胶囊及提高其稳定性的最佳方法,经过此种方法制成的纳豆激酶微胶囊包埋率为69.52%,最佳pH时的酶活回收率为85.17%,血栓溶解率为43.9%。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纳豆激酶稳定性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1)
- [2].纳豆冻干粉中纳豆激酶的活性测定[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6(06)
- [3].纳豆激酶 食物界的福音[J]. 养生大世界 2016(12)
- [4].纳豆激酶五问[J]. 养生大世界 2016(12)
- [5].纳豆激酶——食物溶栓健康新方式[J]. 养生大世界 2016(12)
- [6].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7].纳豆激酶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12)
- [8].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9(02)
- [9].纳豆激酶的制备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9(08)
- [10].纳豆激酶的研究及展望[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9(04)
- [11].纳豆激酶豆乳液体发酵条件优化[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10)
- [12].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8(08)
- [13].日本纳豆激酶协会倡导——常吃纳豆激酶有助于预防血栓[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7)
- [14].纳豆激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12)
- [15].纳豆激酶固体发酵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 2016(18)
- [16].重组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07)
- [17].消费者须正确认识“纳豆激酶”[J]. 药物与人 2011(04)
- [18].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19].纳豆激酶体外溶栓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3)
- [20].纳豆激酶的保健功效[J]. 大豆科技 2015(06)
- [21].溶栓新药——纳豆激酶[J]. 化学世界 2009(02)
- [22].发酵法生产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19(12)
- [23].纳豆激酶的研究综述[J]. 科技视界 2018(12)
- [24].纳豆激酶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食品 2018(16)
- [25].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纳豆激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中国调味品 2019(06)
- [26].纳豆激酶液态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10)
- [27].纳豆激酶强效溶栓,吃过方知效果好[J]. 祝您健康 2010(10)
- [28].纳豆激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J]. 广东化工 2011(01)
- [29].纳豆激酶原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J]. 中国酿造 2008(19)
- [30].全豆乳液体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工艺优化[J]. 生物技术进展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