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星鲽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条斑星鲽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俗称黑条鲽、摩式星鲽,隶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亚目(Pleuronectoridei),鲽科(Pleu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为太平洋西北部冷温性底层鱼类。条斑星鲽主要分布在鄂霍次克海、日本西北海域朝鲜半岛以东和西南海区及中国的黄渤海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种。条斑星鲽在中国北方仅有零星分布,自然资源量极小,天然苗种尤为匮乏,从而制约了增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业致力于条斑星鲽鱼类的人工繁育研究,本种即将成为近年来鲆鲽类养殖的新品种之一。自2004年11月,由日本引进条斑星鲽人工种苗以来,工厂化的驯化、中间培育、养成以及人工种鱼促熟等各项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科研成果。但是,在许多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条斑星鲽苗种的培育,是改变目前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供需结构,刺激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主要从条斑星鲽苗种的引进、驯化和培育、生长与生态转化效率、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及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测定了引进苗种后一周年的生长和生态转化效率,结果显示,条斑星鲽的体长平均日生长0.55mm,最快日增长1.13mm,平均日增重2.33g,最大日增重4.63g,体长和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W=10-5L3.0226,r=0.9893。生态转化效率周年波动范围是34.16-91.07%。环境诱导和营养强化亲鱼597尾,其中雄鱼457尾,雌鱼140尾,亲鱼经过三个月的强化培育,雌鱼85%性发育成熟,雄鱼95%性发育成熟。自2008年2月16日至3月31日收集受精卵16次,约12000ml,布池孵化初孵仔鱼约70万尾。受精率范围为30.0-86.0%,孵化率范围为29.0—85.0%之间。苗种培育过程中,培育水温10-17℃,盐度30-32‰,pH8.0-8.2,充气量由每小时20L/m3在5天内逐渐增至每小时60L/m3,换水量由每天10%在15天内逐渐加大到每天50%,以后随着仔鱼的生长换水量加大到150%。培苗全程采用S型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异质雌核发育试验过程中,首先确定了精子灭活时适宜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为210 s,精子遗传物质完全灭活,同时受精后孵化率最高,为30.64%。这一灭活剂量与Mori在条斑星鲽中报道的结果相似,高于牙鲆雌核发育诱导过程中精子遗传物质灭活的紫外照射时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综述
  • 1.1 我国海水鱼类繁殖、养殖现状
  • 1.2 鱼类的生殖类型及性腺发育期划分
  • 1.3 鱼类性腺发育、繁殖调控研究
  • 1.4 卵子的类型
  • 1.5 鱼类的繁殖季节
  • 1.6 条斑星鲽生物学特性、分布及适宜的生长环境因子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 条斑星鲽异质雌核发育
  • 1.9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条斑星鲽引种、培育及生长与生态转化效率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来源及室内养殖情况
  • 2.1.2 特定生长率及生态转化效率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条斑星鲽的生长情况
  • 2.2.2 条斑星鲽体长和体重的关系
  • 2.2.3 条斑星鲽全年的生态转换效率和特定生长率的测定
  • 2.2.4 条斑星鲽生长与摄食的关系
  • 3 条斑星鲽亲鱼诱导调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亲鱼来源
  • 3.1.2 亲鱼培育
  • 3.2 结果与讨论
  • 4 条斑星鲽苗种培育
  • 4.1 人工授精
  • 4.2 孵化
  • 4.3 苗种培育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受精率及孵化率
  • 4.4.2 胚胎发育
  • 4.4.3 仔、稚、鱼的发育
  • 4.4.4 孵化、培育盐度对胚胎和仔鱼成活率的影响
  • 4.4.5 苗种培育
  • 5 条斑星鲽早期发育形态特征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2.1 受精卵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 5.2.2 卵胚发育特征
  • 5.2.3 仔、稚、幼鱼的发育特征
  • 5.2.3.1 前期仔鱼
  • 5.2.3.2 后期仔鱼
  • 5.2.3.3 稚鱼
  • 5.2.3.4 幼鱼
  • 6 条斑星鲽早期发育组织学观察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7 条斑星鲽异质雌核发育诱导初步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亲鱼培育
  • 7.1.2 精卵收集和精子灭活
  • 7.1.3 人工授精
  • 7.1.4 冷休克处理参数
  • 7.1.5 胚胎发育比较
  • 7.1.6 存活率、孵化率的计算
  • 7.2 实验结果
  • 7.2.1 精子的遗传失活时间优化
  • 7.2.2 胚胎发育比较观察
  • 7.3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七彩鲑雌核发育及其倍性研究[J]. 淡水渔业 2017(06)
    • [2].鳙异源雌核发育子代的形态学研究[J]. 淡水渔业 2016(02)
    • [3].牙鲆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特性分析[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06)
    • [4].牙鲆连续四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9(06)
    • [5].葫芦科植物离体雌核发育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 2017(10)
    • [6].长江所罗相中研究员指导黄河鲤鱼雌核发育实验[J]. 河南水产 2016(02)
    • [7].金鱼人工雌核发育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3)
    • [8].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人工诱导研究[J]. 高技术通讯 2008(08)
    • [9].雌核发育银鲫微卫星突变速率和突变模式[J]. 遗传 2008(04)
    • [10].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J]. 水产学报 2014(11)
    • [11].牙鲆同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及其早期生长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2].牙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的遗传差异[J]. 水产学报 2010(06)
    • [13].用团头鲂精子诱导金鱼雌核发育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1)
    • [14].3种染色体组加倍方法诱导黄河鲇雌核发育的比较[J]. 水生态学杂志 2008(06)
    • [15].两个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群体遗传纯合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02)
    • [16].翘嘴鲌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特征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1)
    • [17].牙鲆连续三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J]. 中国工程科学 2014(09)
    • [18].牙鲆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3)
    • [19].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J]. 水产学报 2009(05)
    • [20].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不育的组织学观察及微卫星标记筛选[J]. 海洋渔业 2014(06)
    • [21].雌核发育抗病草鱼养殖对比实验及抗病原因分析[J]. 当代水产 2014(06)
    • [22].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的微卫星鉴定[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05)
    • [23].人工诱导盘鲍异源雌核发育多倍体的初步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4].雌核发育抗病草鱼与普通草鱼的免疫学指标比较[J]. 生命科学研究 2015(03)
    • [25].异源精子遗传物质对雌核发育草鱼基因组的影响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5)
    • [26].草鱼雌核发育后代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及指纹识别[J]. 水生生物学报 2016(06)
    • [27].天然雌核发育滁州鲫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利用[J]. 水产科技情报 2012(02)
    • [28].大葱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12)
    • [29].水库网箱养殖雌核发育草鱼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5(10)
    • [30].牙鲆卵裂雌核发育纯系的建立及鉴定[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05)

    标签:;  ;  ;  ;  ;  ;  

    条斑星鲽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