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十五处学校辛集052360
摘要:在物理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方面本文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其探究动机;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善于引导,授之以渔;注重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实践Physics“inquisitiontype”inquisitionteaching
LvHengchang
Abstract:Inphysicsinquiredintothetypeteachingandpracticeaspectthisarticlethought:Stimulatesthestudentinterestintheteachingactivity,inducesitsinquisitionmotive;Theestablishmentsituation,buildinginquiresintotheatmosphere;Isgoodatguiding,togiveitbythefishing;Theattentionpractice,achievedtrainsthestudenttoinquireintoabilityindependentlythegoal.
Keywords:PhysicalTeachingInquisi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77-02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何教?怎样教?如何学?怎样学?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我们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他缺乏其他的学科所具有的浓厚的故事情节,也缺乏有的学科所具备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在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就必须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挖掘教材的“兴趣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时,我按照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品,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摆弄自己准备的这些物品并使其发出声响,这个活动要做到人人动手争取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同学们采用用不同的方法各显神通,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学生自己感受了声音的由来,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感受到了自己亲手实践,亲自动脑设计所带来的收获和成功感受。教师及时的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进入声音探究的角色。学生通过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经过学生讨论、老师引导点示,由学生总结并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规律去观察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由于耳鼓膜的振动引起的听觉的现象,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制作的土电话说明能通话的理由;解释在管道多的地方很容易听到其他楼层传来的他人说话的声音,离管道越近听得越清晰的现象等。这样,学生们手脑并用,自然探究兴趣不减,兴趣来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物理所独有的无穷乐趣的世界之中。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必要的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实验和创造的积极性。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把准备好的实验用具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知识,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探究实验和总结交流,提出了这样的探究结论:①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③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④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⑤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的时候,就看不到有光线进入空气;⑦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偏移;⑧斜插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⑨竖直插入水中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变短了,从旁边看过去,好象变粗了……,通过试验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和前面的光的反射的知识进行对比和归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获得成果,分享学生的喜悦,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师要善于鼓励在操作中不顺利、或者有问题的学生,给他们一种历尽艰辛苦尽甘来的感觉,使他们有勇气面对下一个将要出现的新的问题,逐步学会善于独立的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
3.善于引导,授之以渔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手段的使用教会学生探究实践的方法,这是教师探究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整个的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探究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并降低学生的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究者、发现者。教师“引”的过程中,可把已经设计好的不同形式的方案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形成发现与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与实验方案,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最后教师还要采取“放”的手段,在出示观察对象,提供实验材料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4.注重实践,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联,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入生活,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介绍的很多事例,都是将探究的焦点引导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实践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利用讲过的“声现象”,要求学生调查所在地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了“光现象”后,让学生到校外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比如:建筑队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浇筑水泥用的振动棒传来的声音给居民带来什么危害;通信大楼单面的装饰玻璃通过它反射的太阳光线如果进入高速行驶的汽车司机眼睛里会出现什么后果;发达的制革业和严重的水污染给人们生活和工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等通过相关的就在眼前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去调查去总结去试图解决。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物理新课程标准》它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从而提升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使学生自己学会并掌握“捕鱼”的本事,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