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阐述和分析研究蒙医博日赫奥尼斯(施术要害部位)产生渊源、概念、位置、数量、损伤症状文献,探索博日和奥尼斯与穴位关系及其演化原理以及博日赫奥尼斯发展规律。方法对历代蒙医博日赫奥尼斯相关文献运用比较、注释、计量统计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博日赫奥尼斯是随着蒙古族及其先民解剖知识和外治临床经验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当时他们将博日和奥尼斯命名为“阿敏嘎扎日”(性命所在)。古印度医学也有类同概念,叫做“麻日玛”(致命部位)。当时“阿敏嘎扎日”与“麻日玛”是互无影响的独立概念。2、历代博日和奥尼斯相关文献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医经八支》与《妙文集》记载十分相近,博日和奥尼斯数量均为107,命名原则和名称也有类同。但“关节联合”要害部位逐步被淡化的同时种类从5种发展成6种。《四部医典》及其注释经典中的要害部位数量发展7种302个,其表述线条、量化标准初步稳定下来。3、18世纪开始蒙医经典著作对博日和奥尼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量化标准线、制定博日和奥尼斯方法和用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来分类博日和奥尼斯的观点已形成。丰富了部分别类博日和奥尼斯理论。4、从19世纪到20世纪八十年代博日和奥尼斯研究一度进入滞缓阶段,但随着蒙医教学登上高等教育讲台,逐步显示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结论1、博日和奥尼斯是在蒙古民族及其先民解剖知识和外治临床经验基础上形成的。2、博日和奥尼斯从基于外科手术产生的局面随着传统手术的落伍,逐步向放血、针刺、灸疗等俊疗法服务的局面发展。3、蒙古民族及其先民人体解剖、博日和奥尼斯知识为接受古印度“麻日玛”精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互为吸收和发展。4、该研究首次系统阐述了穴位、脉道演化为博日赫奥尼斯机理,并利用文献考证和解剖学方法,首次对脉道博日和奥尼斯进行考证,初步推断出49个脉道博日和奥尼斯解剖位置。博日和奥尼斯文献系统研究不仅促进蒙医学穴位、博日和奥尼斯理论。也为蒙医疗术学教学和安全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文献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蒙医博日赫奥尼斯论文; 理论论文; 教学论文; 安全医疗论文; 文献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