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相对含水量,施氮量,施氮时期,农艺性状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1](2017)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西藏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含量下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西藏地区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水分含量、施氮量及施氮时期下,春小麦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并对这些产量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氮互作下春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茎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如下,穗粒重>地上部生物量>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茎粗。【结论】水氮互作对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在生产实践中,需要结合当地土壤水分条件,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或栽培目的确定最佳的水肥耦合方案。考虑到目前过量施肥导致的生态环境压力,在以追求春小麦高产为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减少氮肥施用量。结合本研究内容,推荐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时,在春小麦拔节期或抽穗期追施氮肥,总施氮量不宜超过0.6g/pot。(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天朋,丁国祥,倪先林,汪小楷,龙文靖[2](2017)在《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糯高粱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西南地区主要推广品种‘泸糯8号’和‘泸州红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施氮水平(N 75、120、165 kg/hm~2,P 75 kg/hm~2,K 112.5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2:0.6、0.2:0.6:0.2、0.3:0.7:0、0.6:0.2:0.2,研究了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 75~120 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施氮量超过N 120 kg/hm~2,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显着。施氮时期方面,2个品种的产量均以返青肥:拔节肥:穗肥处理为0.2:0.6:0.2时最高,‘泸糯8号’达8005.5 kg/hm~2,‘泸州红1号’达6421.1 kg/hm~2,但4种施氮时期间差异均不显着。粗蛋白随施氮量增加而显着增加。粗淀粉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N 120 kg/hm~2时达最高。施氮时期对单宁达极显着差异水平,对其余4个品质指标差异不显着。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酿酒糯高粱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N 120 kg/hm~2,施氮时期为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6:0.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09期)

王彦丽,邱喜阳,朱云集,张秋丽,郭天财[3](2011)在《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小花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考矮早八(大穗型)和豫麦49-198(多穗型)2种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大田种植条件下3个施氮量和5个施氮时期(基追肥质量比为5∶5)对2种穗型冬小麦幼穗总小花和完善小花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和N360处理相比,N180处理的小花发育进程较为平缓。在全生育期施纯氮180kg/hm2条件下,多穗型品种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快、周期短,故延迟追氮有利于完善小花的发育;大穗型品种则由于幼穗小花发育周期较长表现规律不明显。随氮肥施用量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品种均表现施纯氮180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均以返青后20 d追氮效果最好。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基施氮肥50%,并于返青后20 d追施50%,能够显着增加冬小麦的完善小花数目,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获得较高籽粒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刘灵[4](2009)在《春季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川芎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苓种为供试材料,在都江堰市石羊镇(川芎基地)进行施氮时间和施氮量的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春季氮肥运筹对川芎生长发育部分生理特性及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季施氮对川芎的株高、茎蘖数和最长根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效应大小因施氮时期和施氮量而异,总体趋势是: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茎蘖数和最长根长均增加;晚施氮可以显着增加株高,茎蘖数和最长根长在不同施氮时期间差异不显着。2、春季施氮因影响川芎的NR活性而影响其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茎和根的相对含氮率以及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百分率,但降低根茎的含氮率以及氮素在茎中的分配百分率;施氮时期对各器官的相对含氮率影响不显着,但晚期施氮肥可以提高根和叶中的氮素分配率,而早期施氮肥则可以提高根茎中的氮素分配率。3、川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面增加的趋势,早期施氮也能显着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施氮肥有降低川芎叶片CAT活性的趋势,但显着提高POD活性,从而降低MDA含量;晚施氮肥可以提高川芎叶片CAT活性。3、增施氮肥可以显着增加叶片和根的干物质积累,而根茎的干重则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先增后减,适宜氮肥水平(F2)下根茎的重量及其占全株的百分率最高;施氮时期对叶干重影响不显着,但早期施氮可以显着增加根茎和根的重量。5、增施氮肥可大大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从33.3%~71.1%,其中以T1F2最高;早期(T1)施肥优于中后期,轻施(F1)优于其他施氮水平。春季施氮同样可增加根茎的单重,提高幅度从28.8%到76.3%,其中T1F1、T3F1的根茎单个重量最大,为20.8g、20.3g;中期(T2)施肥效果略差于早(T1)、后期(T3),轻施(F1)优于其他施氮水平。6、春季施氮明显增加根茎中总生物碱和总阿魏酸的相对含量和积累量,提高药用价值。同时,施氮可以明显提高锌、镉的含量;砷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重氮可增加其含量,但适当的施氮时期和施氮量也可降低其含量;早施(T1)、轻施(F1)有利于汞积累量的减少;施氮对铜含量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鞠正春[5](2006)在《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选用中筋小麦品种山农8355和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采用酶学研究、生理生化和谷物化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在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以及在高、中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1.1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高肥地力条件下,当施氮量在每公顷0-240kg纯氮范围内时,山农8355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济麦20公顷穗数、千粒重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构成因素趋于下降,因此,两品种均以240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继续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下降。当施氮量在每公顷0-240kg纯氮范围内时,增加施氮量可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延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团断裂时间等品质指标,改善小麦加工品质;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加工品质变劣。1.2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的影响施用氮肥显着增加了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小麦的旗叶、倒二叶、其余叶、穗下节间+鞘、倒二节间+鞘、其余节间+鞘、穗轴+颖壳七部分营养器官在开花期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提高的趋势。当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时,两品种营养器官的氮素总转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超过240 kg·hm~(-2)时,趋于下降。两品种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提高的趋势,而营养器官的氮素转运效率则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山农8355各营养器官氮素对籽粒氮素贡献率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穗下节间+鞘>穗轴+颖壳>倒二节间+鞘>倒二叶>其余叶>其余节(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8)

吴国梁,崔秀珍[6](2005)在《不同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粗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极显着。施氮量为15 kg/667m2,底肥和追肥各50%效果最佳;追施氮肥时期后移至孕穗期,方式以拔节期追施40%N+孕穗期追施10%N效果最好。此组合强筋小麦的产量为499.4 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5.40%。(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金平[7](2005)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优质专用春小麦V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5期)

汪华春[8](2002)在《不同施氮时期及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 2个施氮量及 3个施用时期的试验比较 ,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汕优 63组合制种 ,在中等偏上肥力田块 ,以施纯氮112 .5kg/hm2 左右比较合理 ,且以基肥 60 %、分蘖肥 3 0 %、穗粒肥 10 %为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盛良学,安瑞春[9](1997)在《湘北红壤旱地玉米适宜施氮量及施氮时期的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湘北红壤旱地玉米施氛增产效果显着,但不是施氮越多越高产,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产量高,氮肥报酬高。氮肥分叁次施增产效果最好,其中25%的氮作基肥,25%的氮作苗肥,50%的氮作穗肥,生产上应施足基肥,轻追苗肥,重施穗肥。(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1997年04期)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明糯高粱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西南地区主要推广品种‘泸糯8号’和‘泸州红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施氮水平(N 75、120、165 kg/hm~2,P 75 kg/hm~2,K 112.5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2:0.6、0.2:0.6:0.2、0.3:0.7:0、0.6:0.2:0.2,研究了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 75~120 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施氮量超过N 120 kg/hm~2,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显着。施氮时期方面,2个品种的产量均以返青肥:拔节肥:穗肥处理为0.2:0.6:0.2时最高,‘泸糯8号’达8005.5 kg/hm~2,‘泸州红1号’达6421.1 kg/hm~2,但4种施氮时期间差异均不显着。粗蛋白随施氮量增加而显着增加。粗淀粉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N 120 kg/hm~2时达最高。施氮时期对单宁达极显着差异水平,对其余4个品质指标差异不显着。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酿酒糯高粱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N 120 kg/hm~2,施氮时期为返青肥:拔节肥:穗肥为0.2:0.6: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西藏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

[2].刘天朋,丁国祥,倪先林,汪小楷,龙文靖.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酿酒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

[3].王彦丽,邱喜阳,朱云集,张秋丽,郭天财.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幼穗小花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

[4].刘灵.春季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川芎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

[5].鞠正春.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6

[6].吴国梁,崔秀珍.不同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粗蛋白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5

[7].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金平.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5

[8].汪华春.不同施氮时期及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

[9].盛良学,安瑞春.湘北红壤旱地玉米适宜施氮量及施氮时期的研究初报[J].玉米科学.1997

标签:;  ;  ;  ;  

施氮量和追氮时期论文-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