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视角下文化建筑的象征手法及其设计元素

基于审美视角下文化建筑的象征手法及其设计元素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城市文化建筑迎来了一个建设高潮。方面,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社会与公众生活对城市文化建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文化建筑与人们审美态度和行为心理的变化紧密相关,使他们对文化建筑的物质、精神、情感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又使得文化建筑的设计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审美语境下的文化建筑设计已成为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国内外基础资料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以文化建筑的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当代审美特征下文化建筑设计的新方法作为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文化建筑的设计特征、基本元素、象征载体、表现手法进行重点分析,尝试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并通过案例实践来探索当前文化建筑的象征手法及设计元素。文章将文化建筑设计元素概括为三类:文化建筑“形”的表达,文化建筑“境”的表达以及文化建筑“意”的表达。即在文化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造型与构图、材料、色彩、以及灯光,取得在外观形态上视觉美感;借鉴空间构成法则对文化建筑的共享和韵律进行了组织和布置,用以营造共享之美和韵律美;追求文化建筑中创作理念与意境的表达。象征手法上,从他的平面、空间、实体载体出发,归纳出对比、穿插、分解、变形和进化的表现手法。最后以苏州博物馆经典个案为例,尝试探索审美视角下设计元素和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并在最后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提出文章的主要见解以及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1 本文研究思路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1.4.3 本文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审美
  • 2.1.1 美与审美
  • 2.1.2 审美的特点
  • 2.1.3 审美的功能
  • 2.2 文化建筑
  • 2.2.1 文化与建筑
  • 2.2.2 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
  • 2.2.3 文化建筑与审美
  • 2.3 文化象征
  • 2.3.1 文化象征
  • 2.3.2 文化象征传达
  • 第3章 文化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 3.1 文化建筑设计的审美特征
  • 3.1.1 文化建筑的功能性
  • 3.1.2 文化建筑象征性
  • 3.2 文化建筑设计的地域特征
  • 3.2.1 文化建筑的文脉性
  • 3.2.2 文化建筑的创新性
  • 3.3 文化建筑设计的文化特征
  • 3.3.1 文化建筑的民族性
  • 3.3.2 文化建筑的社会性
  • 3.4 文化建筑设计的时代特征
  • 3.4.1 文化建筑的大众性
  • 3.4.2 文化建筑的主题性
  • 第4章 文化建筑的设计元素
  • 4.1 文化建筑"形"的审美表现
  • 4.1.1 文化建筑"形"的概念
  • 4.1.2 文化建筑的造型语言
  • 4.1.3 文化建筑的材料美感
  • 4.1.4 文化建筑的色彩运用
  • 4.1.5 文化建筑的灯光环境
  • 4.2 文化建筑"境"的审美空间
  • 4.2.1 文化建筑"境"的概念
  • 4.2.2 文化建筑空间共享之美
  • 4.2.3 文化建筑的空间韵律美
  • 4.3 文化建筑"意"的审美文化
  • 4.3.1 "意"的审美
  • 4.3.2 文化建筑的"境"、"景"、"情"
  • 4.3.3 文化建筑的审美心理
  • 4.3.4 建筑中的文化意境
  • 第5章 文化建筑的象征载体及表现手法
  • 5.1 文化建筑象征的载体
  • 5.1.1 平面的象征
  • 5.1.2 空间的象征
  • 5.1.3 实体的象征
  • 5.2 象征载体的表现手法
  • 5.2.1 对比
  • 5.2.2 穿插
  • 5.2.3 分解
  • 5.2.4 变形
  • 5.2.5 进化
  • 第6章 实践探索—苏州博物馆经典案例分析
  • 6.1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元素及体现
  • 6.1.1 设计元素与陈列布局的和谐统一
  • 6.1.2 设计元素与陈列空间形式要素的关系
  • 6.2 苏州博物馆的象征载体与表现手法
  • 6.2.1 "大门和入口"的表现
  • 6.2.2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式布局及园林式布局
  • 6.2.3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廊道、天窗、藻井传统"的运用
  • 6.2.4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的体现
  • 6.2.5 "屏风"等中国建筑室内构件的运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新见解
  • 7.2 展望
  • 7.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审美视角下高校琵琶教学质量的提升[J]. 北方音乐 2017(08)
    • [2].生态审美视角赏析美国儿童文学——基于《少年小树之歌》研究[J]. 北方文学 2020(09)
    • [3].审美视角下的荷塘美点[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22)
    • [4].感触美国[J]. 中国铁路文艺 2017(01)
    • [5].认识自己[J]. 晚霞 2010(09)
    • [6].基于审美视角谈博物馆外观设计[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9)
    • [7].当代审美视角下的女性——以微博热搜“在韩国不化妆素颜出门”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
    • [8].基于审美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设计[J]. 广西教育 2014(10)
    • [9].人与文化:一个独特的文化审美视角——沈从文与张炜比较论[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7)
    • [10].从跨文化审美视角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内涵[J]. 校园英语 2015(06)
    • [11].审美视角下的作物植株美[J]. 中国乡镇企业 2013(03)
    • [12].试论审美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 散文百家 2018(04)
    • [13].新闻审美视角下的导语写作[J]. 新闻世界 2012(09)
    • [14].言语审美视角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样态研究[J]. 读写算 2020(17)
    • [15].从审美视角看影视植入式广告[J]. 新闻前哨 2013(06)
    • [16].从审美视角看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J]. 通俗歌曲 2013(06)
    • [17].探讨审美视角下的美术教育创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16)
    • [18].学生天性审美视角下的秦皇岛市特色美术教育研究[J]. 金田 2013(09)
    • [19].论沈从文小说审美视角之矛盾与困惑[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4)
    • [20].民族审美视角下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民族化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1(13)
    • [21].悬念与审美视角[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2].美术的审美视角——探究美术的审美本质[J]. 明日风尚 2018(17)
    • [23].席慕容早期诗歌中的女性审美视角[J]. 文教资料 2010(23)
    • [24].审美视角下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解读[J]. 芒种 2015(18)
    • [25].女性主义的叙事——简谈《飞天》2013年3月号女作家小说专号[J]. 飞天 2013(04)
    • [26].基于审美视角的少儿美术教育问题浅析[J]. 才智 2010(10)
    • [27].舞蹈编创中审美视角下的情感运用[J]. 艺术教育 2018(19)
    • [28].旅游审美视角下的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J]. 语文建设 2015(06)
    • [29].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30].魅力山水看郎君[J]. 今日科苑 2013(11)

    标签:;  ;  ;  ;  

    基于审美视角下文化建筑的象征手法及其设计元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