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当今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汽车安全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世界汽车生产大国都已形成了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强制性法规,如美国FMVSS、欧盟的ECE,我国主要参照ECE法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安全法规。对比各国正面碰撞法规,主要有100%刚性固定壁障碰撞、40%偏置可吸能壁障碰撞、30°倾角刚性倾斜壁障碰撞试验。其中100%刚性固定壁障和40%偏置可吸能壁障两种试验方式,前者着重评价乘员约束系统,后者着重评价安全车身,同时碰撞中乘员的伤害机理也不同,只有同时采用才能较全面的评价车辆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近20年来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中碰撞仿真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节省费用而且还缩短开发周期,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有前排假人的汽车碰撞进行计算机模拟,不仅能预测汽车结构本身的耐撞性,而且能预测人员的响应与伤害程度,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文详细学习和研究了碰撞有限元基本理论和有关算法,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有限元求解控制方程、单元离散、沙漏控制、假人及汽车碰撞模拟相关单元、时间积分算法、接触算法、以及材料模型和本构关系等。本文对目前较为流行的汽车碰撞分析软件LS-DYNA的有关大位移变形碰撞求解原理、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应用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以某车型为例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集成了50百分位的HybridⅢ型假人(包含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和安全带的乘员约束系统等有限元模型。按照国家标准GB/T20913—2007《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规定的条件,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正面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的模拟和分析,得出整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能量及人体模型的伤害值。为了更全面地评价汽车正面安全性能,本文同时进行了正面全宽的刚性碰撞仿真,并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变形结果,分析两种碰撞方式的特点。实现了对该车正面碰撞过程及碰撞性能的全面评价。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概述1.2 国内外汽车碰撞模拟研究的现状1.3 汽车碰撞研究方法1.3.1 汽车碰撞过程力学分析1.3.2 研究方法介绍1.4 国内外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简介1.4.1 国外汽车碰撞安全法规1.4.2 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法规1.4.3 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的发展趋势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7 本章小结第2章 汽车碰撞仿真的有限元理论2.1 有限元基本概念2.1.1 有限元方法的优势2.1.2 有限元的基本方程2.2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2.2.1 几何非线性2.2.2 材料非线性2.2.3 接触非线性2.2.4 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方程2.3 碰撞仿真的时间积分算法2.3.1 显式中心差分法2.3.2 中心差分法的稳定性2.4 沙漏控制2.5 碰撞仿真的接触界面算法2.6 碰撞仿真中使用的壳体单元2.6.1 Hughes-Liu薄壳单元2.6.2 Belytschko-Tsay薄壳单元2.6.3 实体单元2.7 本章小结第3章 LS-DYNA软件介绍和整车模型3.1 LS-DYNA概况3.2 LS-DYNA970的功能特点3.2.1 材料模型3.2.2 单元类型3.2.3 约束功能3.2.4 汽车安全性分析3.2.5 LS-DYNA文件系统3.2.6 LS-DYNA的一般分析过程3.2.7 通用前后处理器3.3 整车模型3.3.1 建模时关键技术的处理3.3.2 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3.3.3 联接方式的处理3.3.4 材料的使用3.3.5 整车及各总成模型3.4 可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3.5 乘员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3.5.1 假人有限元模型3.5.2 安全带模型3.6 碰撞中的接触3.7 本章小结第4章 正面40%偏置碰撞仿真分析4.1 初始条件4.2 偏置碰撞分析4.2.1 车体变形分析4.2.2 门框变形分析4.2.3 保险杠变形分析4.2.4 B柱加速度分析4.2.5 能量变化分析4.3 偏置碰撞与正面全宽碰撞的对比4.3.1 偏置碰撞与正面全宽碰撞的变形对比4.3.2 偏置碰撞与正面全宽碰撞的加速度对比4.3.3 偏置碰撞与正面全宽碰撞的整车速度对比4.3.4 偏置碰撞与正面全宽碰撞的能量对比4.4 偏置碰撞人体响应分析4.5 人体伤害指标评价4.6 本章小结第5章 总结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汽车被动安全论文; 正面偏置碰撞论文; 人体模型论文; 有限元论文; 仿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