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反问和揣测问的内在一致和区别特征,这是句类形式与功能错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结论是,偏向问(反问和揣测问的合称)是说话人以表达个人主观情感为目的的问句,主观情感性是偏向问与询问的根本区别。偏向问使用于显然存在或出现了不符合说话人主观事理判断的情况的语境下,一方面确认情况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对不符合事理的情况表达“置疑否定”态度,这就形成了偏向问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层级。反问作用于事理层级,讨论“应该如何”,而揣测问作用于事实层级,考虑“真实与否”。由于不同层级的语境关联性,反问与揣测问可以并存且相互区别。除绪论与结语外,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原有的疑问系统分类标准和现有研究,我们置疑了现有的疑问分类标准——“疑”的程度,并提出一种主观情感表达标准,作为反问和揣测问与询问的区分标准;反问和揣测问的统一类别——偏向问——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讨论有标记偏向问和主要的无标记偏向问,包括“莫非”句、“难道”句、“不是”句和回声偏向问的详细研究。对它们的来源、演化、发展和现代功能的研究证明,偏向问具有显著的说话人主观性,且主观性能够合理解释诸如“莫非”句的揣测特性、“难道”句的语用复杂性、“不是”句的功能概括,以及特指反问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第三部分讨论偏向问内部一致特性和反问与揣测问的区分问题。偏向问的主观性表现在主观冲突性语境的选择、否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主观情感表达成分选择等方面。偏向问内部反问与揣测问的不同,主要是语用层级的不同。最后一部分是对偏向问主观性的进一步说明,包括与语气词的选择配合、偏向问标记的话语标记化和偏向问的语境表达效果研究。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语料来源四、内容安排第一章 研究现状:疑问范畴的分类和研究第一节 已有研究回顾1.1 反问的研究思路及其问题1.1.1 反问:命题+否定1.1.2 庞杂的话语功能1.1.3 反问的形式表现1.2 被忽略的测度问1.2.1 有标记测度问研究1.2.2 无标记测度疑问研究第二节 对“疑问”分离的讨论2.1 疑问与陈述的内容对应2.2 “疑”的判定与疑问分类2.2.1 “疑”判定中的主客观矛盾2.2.2 “疑”的程度与疑问功能不一致2.2.3 疑问范畴中“问”的性质第三节 偏向问类别的确立第二章 偏向问的主观性(一):“非预期”表达的“莫非”句第一节 “莫非”类问句的来源主观性1.1 事实证据1.1.1 时序性和频率性特征1.1.2 句法特征:作用域变化、否定形式、时间特征1.1.3 同类现象:别、不要1.2 认知解释第二节 “莫”类问句的主观性发展2.1 否定性“莫不是、莫不、莫非”的优势化2.2 “莫非”句的反问扩展2.2.1 反问性“莫非”句的典型特征2.2.2 “莫非”反问理解的可推导性第三节“莫非”句主观性的形式表现3.1 “莫非”句主观性的句法表现3.2 “莫非”句主观性的语境表现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偏向问的主观性(二):引述否定的“难道”句第一节 “难道”句的来源主观性:从委婉否定到反问1.1 “难道”连用的主观评价性1.2 “难道”带宾语的引述评价性1.3 “难道”的交互主观化:从引述否定到反问否定1.3.1 引述否定与反问否定的相通性1.3.2 从引述否定到反问否定的主观发展第二节 “难道”的主观特性及其扩展2.1 “难道”反问句的特殊性2.2 “难道”句的揣测功能扩展2.2.1 “难道”句揣测功能的产生2.2.2 “难道”句揣测功能的制约因素2.2.3 “难道”句揣测功能的可推导性第三节 “难道”句主观性的形式表现3.1 句法表现3.2 语境特征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偏向问的主观性(三):反面确认的“不是”句第一节 副词“不是”句的来源主观性1.1 评价主观性:“不是”中“是”字1.2 交互主观化:副词“不是”句的形成第二节 主观性语法分化:反问与测度两个“不是”2.1 高度确定的“不是”句2.2 缓和揣测的“不是”句第三节 句末“不是”:副词“不是”的主观性发展第四节 两类“不是”句的主观功能表现4.1 “不是1”句的语境、语用主观性4.1.1 冲突性事实的确认4.1.2 前提性确认4.1.3 事实确认中的事理隐含4.1.4 “不是1”句与表反问的“难道”句4.2 “不是2”句的语境、语用主观性4.2.1 主观来源义的遗留4.2.2 主观语用发展4.2.3 “不是2”与表揣测的“莫非”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偏向问的主观性(四):情感表达的回声问第一节 偏向问的回声主观性1.1 偏向回声问的推理连续统1.2 偏向回声问的情感回应性第二节 偏向回声问的主观表现(一)是非类2.1 是非回声问的惊疑与否定2.2 是非回声问的推理依赖性与主观标记第三节 偏向回声问的主观表现(二)特指类3.1 特指偏向问的空域观3.2 特指偏向问的回声倾向3.2.1 PR 相等3.2.2 PR 推导3.3 特指偏向问主观性的形式表现3.3.1 特指问类别制约3.3.2 语境推理制约3.3.3 主观情感副词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偏向问的内部一致特征第一节 偏向问的主观语境选择1.1 语境推理性1.2 语境冲突性1.2.1 提问与现实之冲突1.2.2 现实与愿望之冲突1.2.3 现实与事理之冲突1.3 主观推理过程第二节 偏向问的主观否定性2.1 否定的标记性2.2 主观否定分类2.3 否定性情感第三节 偏向问的主观表现形式3.1 形式标记3.2 内容褒贬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偏向问的语用层级分类第一节 反问:事理层级的偏向问1.1 典型反问句的事理表现1.2 事理层级性的形式与内容表现1.2.1 可能世界表达1.2.2 事理推理制约1.3 事理层级对反问“无疑”程度和肯否差异的解释第二节 揣测:事实层级的偏向问2.1 典型揣测问的事实表现2.2 事实层级性的其他表现2.2.1 现实时间制约2.2.2 内容具体性制约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语气词对偏向问的功能制约第一节 句末语气词的意义和功能第二节 功能性语气词对偏向问的制约2.1 “吗”问句与语调是非问2.1.1 “吗”的功能:疑问系统的是非问标记词2.1.2 有标记现象:语调是非问2.1.3 形式与内容不平衡:偏向性“吗”问句1”特指问与反问'>2.2 “呢1”特指问与反问1”'>2.2.1 句型标记:俭省式中的“呢1”1”'>2.2.2 话题疑问作用:非是非问中的“呢1”1”的缓和语势功能'>2.2.3 话题与反问:“呢1”的缓和语势功能第三节 情感性语气词对偏向问的影响3.1 指明事实类2'>3.1.1 呢23.1.2 嘛3.2 感叹抒情类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九章 偏向问标记及相关的交互主观化第一节 句末“不是”的话语功能1.1 句末“不是”的话语结构特征1.1.1 推理句1.1.2 事实句或常识句1.2 句末“不是”的话语功能1.2.1 寻求认同1.2.2 保持同步1.3 小结:句末“不是”的确认性与交互性特征第二节 句末“不是”与“是不是”、“是不”2.1 “是不是”的虚化及其话语功能2.1.1 VP 是不是:命题域的句末“是不是”2.1.2 VP(么、啊),是不是:话语作用域的句末“是不是”(一)2.1.3 VP,是不是啊:话语域的句末“是不是”(二)2.1.4 是不是(是不是啊):话语域的句末“是不是”(三)2.2 “是不”的语用功能2.3 功能对比与回应对比第三节 附加问句的偏向特征与话语标记化3.1 研究实例:是不是、对吧3.2 丰富的附加问来源的话语标记3.3 来源差异与句末“不是”与附加性话语标记的异同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十章 偏向问的语境表达效果第一节 反问功能的理解框架1.1 反问推理1.2 XZ 特征及其关系第二节 听话人相关性及听说关系2.1 话语X 类2.1.1 基本的观点否定2.1.2 否定观点与反对言语行为2.2 现实X 类第三节 陈述与祈使的异同:谓语及事件特征3.1 祈使:对可控陈述的语境理解3.2 各类反问的祈使效果第四节 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偏向问论文; 主观性论文; 事理层级论文; 事实层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