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昙无谶是公元五世纪初北凉著名的译经大师。他的译经均为大乘佛教典籍,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昙无谶译经中的词汇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研究。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昙无谶生平和其所译佛经的数量和内容,并确定本文语料选择的依据和范围;第二章概述昙无谶译经的词汇特点,包括历史继承性、口语性和佛教色彩;第三章选取《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的词语和义项进行考释,希望能够对丰富和完善大型语文辞书提供一定的帮助;第四章以昙无谶译经的词汇现状为依据,考察《汉语大词典》在词语书证方面的若干疏失并予以修正;第五章通过对《大般泥洹经》和《大般涅槃经》同经异译本的对比,考察二者在词汇使用上的一些异同,并对二经的口语性略作比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古译经中的“未曾有”及其流传[J]. 古汉语研究 2015(02)
- [2].“小品般若”六部异译经中语气词“乎”的使用考察[J]. 语文学刊 2014(12)
- [3].从时点时段的表达看东汉译经的性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 [4].描写翻译学视角下支谦译经的特色——以《大明度经》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东汉佛教译经语言及文献比较研究述论[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1)
- [6].佛教翻译史上的传奇——西夏译经[J].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4(01)
- [7].“小品般若”六本异译经中“答”与“对”的比较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8].两晋南北朝河西僧人西行及河西的译经活动[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 [9].汉魏六朝译经文体研究的语言学意义[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03)
- [10].支谦译经中第一人称代词研究[J]. 语文知识 2013(02)
- [11].菩提留支译经中的言说类词语[J]. 求是学刊 2009(05)
- [12].试析南北朝译经中的“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1)
- [13].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价值[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4].异译经在汉语词汇语法研究上的作用[J]. 泰山学院学报 2008(01)
- [15].论正、俗字的语境差异——以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为基础的考察[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6].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J]. 汉字汉语研究 2019(01)
- [17].同经异译研究综述[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2)
- [18].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王宣忱译经行为研究[J]. 中国外语研究 2014(00)
- [19].中古译经年代与“感染生义”的判别[J]. 中国语文 2010(01)
- [20].论东晋至隋末的佛经翻译特点[J]. 鸡西大学学报 2010(01)
- [21].中国佛教早期译经中的“更出”问题探析[J]. 国学学刊 2020(03)
- [22].中古汉语口语化程度差异的双音化表现——以《拾遗记》和竺昙无兰译经为例[J]. 宜春学院学报 2020(07)
- [23].译经之由——中国较早的大规模译事活动为何始于译经[J]. 时代人物 2008(03)
- [24].美极了,珍珠——译经散记[J]. 书城 2012(08)
- [25].“并”在中古译经中的时间副词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 2017(02)
- [26].比较玄奘与马丁·路德的译经人生[J]. 青年文学家 2010(14)
- [27].试论汉译佛典四言格文体的形成及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8].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9].潮汕话《圣经》汉字译本的译经风格[J]. 语文学刊 2015(21)
- [30].从梵汉对勘看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