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沙漠化土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沙漠化,治理,产业化
沙漠化土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李钢铁,刘艳琦[1](2019)在《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产业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如何更科学、更合理的运用沙漠化治理技术、模式,并使之形成产业化,在治理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9年06期)
杨雨薇,吴迪[2](2019)在《若尔盖县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地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沙化草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呈现出显着降低的变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治理土地沙化迫在眉睫。如何恢复草原退化、寻求治理沙化草地的有效方法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该文分析了若尔盖草原退化、沙化的现状及其成因,综述了近年来已用于治理若尔盖沙化方法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从中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最后对若尔盖沙化的新型治理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若尔盖沙化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韩雪莹,杨光,秦富仓,贾光普,凌侠[3](2019)在《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1990—2017年7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沙漠化指数和沙漠化重心迁移等指标,对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时空动态演变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7年沙漠化程度处于逆转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共减少1 684.09 km~2,平均62.37 km~2/a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2)阶段性平均沙漠化指数1990—2000年(快速发展)为2.45,2000—2010年(快速逆转)为2.30;2010—2017年(稳定逆转)为2.01,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3) 1990—2017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迁移3.42 km;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8.80 km;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偏移5.42 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东南方向延伸9.90 km。沙漠化土地重心由西向东依次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在沙漠化治理与防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沙漠化土地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改善沙区环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肖生春,颜长珍,田永祯,司建华,丁爱军[4](2019)在《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深受沙漠化危害,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措施。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干旱荒漠区,是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发生发展较为典型的区域。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多项工程的实施,阿拉善高原土地沙漠化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根据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利用变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我们认为区域沙漠化土地治理重点主要包括6个方面: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叁大沙漠交汇扩展治理区、荒漠植被保护与恢复区、人工绿洲生态建设稳定区、线性交通基础设施和片状工矿综合治理区及乌兰布和沙产业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将阿拉善高原划分为3个荒漠化土地防治亚区和12个治理小区,并提出相应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和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5期)
李玉霖,赵学勇,刘新平,李玉强,罗永清[5](2019)在《沙漠化土地及其治理研究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和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期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理研究、过程监测、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奈曼站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提出的"奈曼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被国内同类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广泛采用和借鉴,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作为长期培训教材和科普推广内容;同时,奈曼站坚持研发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引种适地丰产作物及林草果蔬植作物品种,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和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作出了贡献。1998年,奈曼站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持续增加,该区域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得到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再次退化等新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奈曼站的观测与研究工作将重点围绕水资源制约的关键因子开展植被-土壤系统协同演变机理研究,研发水分、土壤与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构建新的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9年07期)
[6](2019)在《防治土地沙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 让中国智慧助推全球生态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今年防治荒漠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种未来,我国将纪念主题定为"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本文来源于《国土绿化》期刊2019年06期)
韩雪莹[7](2019)在《近30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自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1990-2017年共7期毛乌素沙地遥感影像,以ENVI 5.3,ArcGIS 10.2为平台,通过监督分类-神经网络法,提取毛乌素沙地不同时期不同沙漠化土地面积与空间分布,对毛乌素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基于OpenGeoDa软件,以乡镇为单位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动态变化:1990-2017年沙漠化过程可划分为叁个阶段:发展阶段:1990-2000年,重度、极重度沙漠化土地不断增加;快速逆转阶段:2000-2010年,中度、轻度沙漠化成为沙漠化类型的主体;稳定逆转阶段:2010-2017年,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均呈现稳定逆转趋势,年变化率较小。近30年,共减少沙漠化土地面积1684.09km2,沙漠化指数逐年减小,总体处于逆转趋势,但局部地区恶化严重。2、空间分布演化规律:1990-2017年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相对比较稳定仅向西迁移3.42km;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8.80km;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偏移5.42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东南方向延伸9.90km。截止到2017年,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乌审旗沙漠化程度最为严重;鄂托克前旗、神木县、榆阳区、盐池县、伊金霍洛旗主要以轻度、中度沙漠化为主;鄂托克旗以中度、重度沙漠化为主;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以轻度、中度、非沙漠化土地为主。3、乡镇沙漠化土地空间自相关:在p<0.05的显着性水平下,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均大于0.2446,空间正关联性较高,且沙漠化程度越严重空间相关性越强,不同程度沙漠化在空间上多呈HH聚集,LL聚集,研究区内无LH异常出现。沙漠化土地HH聚集主要发生在在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下属乡镇,LL聚集主要发生在榆阳区、靖边县、横山县等下属乡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吴静[8](2019)在《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土地沙漠化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生存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维护生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昆明市东川区沙化综合治理项目为例,分析了治理现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沙漠化治理措施。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陈长委,伍永秋,谭利华,杜世松,段金龙[9](2019)在《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沙漠化土地变化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铁路格拉段铁路建设对沿线沙漠化土地变化的影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监测技术,根据错那湖段Landsat影像、Google Earth影像和气象资料等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建立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方法,提取青藏铁路错那湖段2001年、2008年和2015年沙漠化土地信息,并对沙漠化土地变化成因进行分析。同时对铁路沿线沙漠化土地的变化进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1) 2001—2008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21 km~2,土地沙漠化程度呈减轻趋势;2008—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8.9 km~2,土地沙漠化程度持续减轻。(2) 2001—2008年,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土地沙漠化程度减轻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2008—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减少以及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减轻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3)青藏铁路错那湖段2 km范围内土地沙漠化程度变化最为明显,以沙漠化程度减轻为主要特征,青藏铁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2 km。(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4期)
刘茂华,邵悦,李雪欣[10](2019)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土地沙漠化遥感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土地沙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研究土地沙漠化变化及趋势预测,为恢复植被覆盖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昌吉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空间特征,获取沙漠化差值指数,分析与评价新疆昌吉地区的沙漠化程度.结果新疆昌吉地区2011年沙漠面积为62.29%,裸地面积为26.97%;2013年沙漠面积为59.92%,裸地面积为28.59%;2015年的沙漠面积为77.73%,裸地面积为18.14%.2011—2013年,沙漠化差值指数增大,沙漠面积减少;2013—2015年,沙漠化差值指数显着减小,土地沙漠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沙漠化等级由中度沙漠化演变为轻度沙漠化,又由轻度沙漠化变为重度沙漠化.结论沙漠化差值指数与沙漠化等级呈负相关性,DDI可正确地反映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沙漠化土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若尔盖是青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地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沙化草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呈现出显着降低的变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治理土地沙化迫在眉睫。如何恢复草原退化、寻求治理沙化草地的有效方法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该文分析了若尔盖草原退化、沙化的现状及其成因,综述了近年来已用于治理若尔盖沙化方法的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从中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最后对若尔盖沙化的新型治理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若尔盖沙化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漠化土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超,李钢铁,刘艳琦.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产业化研究综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
[2].杨雨薇,吴迪.若尔盖县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韩雪莹,杨光,秦富仓,贾光普,凌侠.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J].水土保持研究.2019
[4].肖生春,颜长珍,田永祯,司建华,丁爱军.阿拉善高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J].中国沙漠.2019
[5].李玉霖,赵学勇,刘新平,李玉强,罗永清.沙漠化土地及其治理研究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6]..防治土地沙漠化推动绿色发展让中国智慧助推全球生态治理[J].国土绿化.2019
[7].韩雪莹.近30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自相关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吴静.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9
[9].陈长委,伍永秋,谭利华,杜世松,段金龙.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沙漠化土地变化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9
[10].刘茂华,邵悦,李雪欣.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的土地沙漠化遥感监测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