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梨园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梨园戏,十八步科母,中国古典舞,戏曲元素
梨园戏论文文献综述
丁玲,张烜皓[1](2019)在《浅谈梨园戏元素在作品《南音舞韵》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发展在极少数的文献资料之中有对于中国古典舞编创之中戏曲元素的寻根,作品《南音舞韵》便是立足于"梨园戏"中"十八步科母"后对于中国古典舞作品编创中元素发展与完善的内部支撑,在此之中立足于作品《南音舞韵》编导对梨园戏中的"十八步科母"进行了各自不同的语汇扬弃。反观整个舞蹈作品的建立建构,其正是在中国戏曲"活化石"——"梨园戏"的滋养下才使得该作品从无到有,从活儿到活。(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9期)
刘富琳[2](2019)在《论潮剧、梨园戏《陈叁五娘》的音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叁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闽南泉厦漳及台湾等地闽南语方言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戏曲搬演以潮剧、梨园戏为着。通过比较潮剧、梨园戏《陈叁五娘》的音乐结构、人物唱腔和器乐曲牌等,探讨潮剧与梨园戏的音乐特色,发现潮剧《陈叁五娘》的音乐与时俱进,偏于抒情;梨园戏的音乐固守传统,偏于古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此正是两剧种"同源异流"的魅力所在。(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黄科安[3](2019)在《返本开新:王仁杰与梨园戏新编剧作的传承理念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仁杰是福建梨园戏剧团"灵魂"式的人物,他不仅是创作新编剧作的集大成者,更以"返本开新"的传承理念引领剧团的发展走向。"返本"与"开新"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既服从于"剧种"特性,承继其"艺术传统",深度掌握"返本"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新高度,以"现代"精神烛照过去的"传统",做到"知本"而"开新","开新"而"返本",让新编剧作在古制传承与现代诠释两方面均达到梨园戏前所未有的高地。(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王仁杰,吴启仁[4](2019)在《新编梨园戏《陈仲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剧本》期刊2019年08期)
万旭明,滑凌云[5](2019)在《“宋元南戏活化石”首次来汉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着800年历史的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25日下午,作为梨园戏唯一的传承院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首次来汉“试水”,在“戏码头·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系列演出中亮相,一口气带来《朱文》《陈仲子》《御碑亭》叁部(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9-07-26)
孟飞舟[6](2019)在《梨园戏《陈仲子》:走在幽径之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陈仲子》的戏剧情节,选取的是典籍所载陈仲子的故事。从《陈仲子》文本上看,戏很朗利,笔墨极简,没有一句赘话,但言辞古雅、节制。其戏剧结构一如王仁杰先生所说“平铺直叙,稍作敷衍……仿佛‘冰糖葫芦状’”。文本的简洁、松散正是为演员预制了裕如的程式展示和衔续空(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7-22)
樊庆彦,余宁宁[7](2019)在《泉腔梨园戏的创作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园戏是发端于福建泉州的传统地方剧种,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的戏剧文献和活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与传统南戏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作为闽南地区人民历史生活的生动写照,在泉州独有的社会环境、重商风尚、文化心理、信仰习俗等诸种因素影响下,经过漫长的繁衍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具有结构布局精简化、情节设置戏谑化、人物角色倒置化、题材命意世俗化的创作倾向,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本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宋妍[8](2019)在《钻研现代作曲技法 心系梨园音乐发展——新编梨园戏《陈仲子》作曲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吴启仁先生是旅居新加坡的原梨园戏实验剧团资深作曲家,他曾经为《董生与李氏》(与汪照安合作)、《节妇吟》(与李文章合作)、《蔡文姬》《御碑亭》《李师师》、新版《陈仲子》等梨园戏剧目以及其他剧种创作音乐。其音乐创作在坚持梨园戏传统曲牌的前提下,运用某些现代作曲技法,比较贴切地塑造了戏曲人物形象,此种音乐风格颇受圈内人士的好评,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该访谈内容围绕吴启仁先生创作的新版《陈仲子》展开,首先讨论了新版《陈仲子》对旧版《陈仲子》在音乐部分的创新之处;其次吴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将"基本腔与典型腔相结合"和"主题贯穿法"这两种音乐创作手法贯穿在全剧中的;最后,吴老师也在如何培养梨园戏作曲的接班人、如何传承与传播梨园戏作曲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3期)
郭蒙蒙[9](2019)在《论新编梨园戏《陈仲子》的舞台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编梨园戏《陈仲子》在舞台美术、表演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新颖、活泼的效果。本文从舞台装置、灯光以及音效等角度探讨该剧的舞美特征,及其在借鉴传统戏曲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同时在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戏剧情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3期)
青州[10](2019)在《行过洛津——泉州观梨园戏随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几个看梨园戏的老朋友如期再访泉州。除了"睇"戏之外,照例来看望梨园戏剧团的几位先生,期间参加了王仁杰先生和曾静萍女士的梨园戏创作工作室的成立仪式,此外曾女士借助民间力量所做的旨在传播梨园戏文化的伯勒剧场也在这个假期开张。返沪后受《福建艺术》杂志所请,以一个梨园戏外地观众的眼睛来记述这两件文化事件。思想再叁,以"行过洛津"为文章标题。《行过洛津》原是台湾作家施叔青系列小说《台湾叁部曲》之一。很巧的是,施先生的这本小说是以晚清时期闽南梨园戏艺人渡台后的命运起伏为主题,记述了泉漳开台之(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梨园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陈叁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闽南泉厦漳及台湾等地闽南语方言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戏曲搬演以潮剧、梨园戏为着。通过比较潮剧、梨园戏《陈叁五娘》的音乐结构、人物唱腔和器乐曲牌等,探讨潮剧与梨园戏的音乐特色,发现潮剧《陈叁五娘》的音乐与时俱进,偏于抒情;梨园戏的音乐固守传统,偏于古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此正是两剧种"同源异流"的魅力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梨园戏论文参考文献
[1].丁玲,张烜皓.浅谈梨园戏元素在作品《南音舞韵》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
[2].刘富琳.论潮剧、梨园戏《陈叁五娘》的音乐特色[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黄科安.返本开新:王仁杰与梨园戏新编剧作的传承理念之构建[J].艺术评论.2019
[4].王仁杰,吴启仁.新编梨园戏《陈仲子》[J].剧本.2019
[5].万旭明,滑凌云.“宋元南戏活化石”首次来汉亮相[N].长江日报.2019
[6].孟飞舟.梨园戏《陈仲子》:走在幽径之上[N].中国文化报.2019
[7].樊庆彦,余宁宁.泉腔梨园戏的创作新变[J].闽台文化研究.2019
[8].宋妍.钻研现代作曲技法心系梨园音乐发展——新编梨园戏《陈仲子》作曲访谈录[J].艺苑.2019
[9].郭蒙蒙.论新编梨园戏《陈仲子》的舞台艺术[J].艺苑.2019
[10].青州.行过洛津——泉州观梨园戏随记[J].福建艺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