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流浪作为一种古老而久远的生存方式,是远古先民为适应自然而做出的能动反应,后因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迁逐渐演变为一种自主选择行为,流浪中的奇闻异见、辗转变迁、文化冲突等等往往被赋予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流浪亦成为文学长河中一个永恒的母题。20世纪以来的流浪文学创作不仅继承了“流浪——皈依——流浪”的文学传统,而且在流浪的框架下蕴含了更为宽广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内涵,展示了多元文化背景中具有世界性视野的艺术世界,具备了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文化界限的价值意义。基于对流浪主题演进升华的关注,笔者在广阅深究的基础上,以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和中国作家三毛的流浪书写为理据,立论于“流浪方舟”,进而论析和探讨现代作家的流浪取向及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现代流浪精神。勒克莱齐奥和三毛都是因流浪书写斐声文坛的,前者凭此摘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者因此成就了传奇的人生。本论着重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理论方法,以两位作家的作品作为参照点,以点带面,突破民族文学的狭小圈子,以多元文学、世界主义的视角,力图从中西方流浪文学的发展轨迹中挖掘出共同的精神价值,为生活在破碎世界中的人类寻找到一条通往理想家园的道路。“绪论”以流浪母题开篇引向对20世纪流浪文学的关注,在对相关内容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立论并指出其研究特色与学术创新价值。第一章分析勒克莱齐奥和三毛脱离主流,选择流浪的原因,并运用主题学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流浪母题溯源,从而总结出中西文学中流浪精神之共性。第二章以勒克莱齐奥的《战争》、《乌拉尼亚》、《沙漠的女儿》、《流浪的星星》,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等相关作品为代表,分析两位作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寻。第三章则通过分析两位作家面临多元文化境遇时折射在作品中的心理动机、民族性格、欲望表现、文化诉求和深层文化结构,论述两位作家关于对人之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对艺术救赎人生的文学尝试以及共建和谐“世界家园”的美好夙愿。勒克莱齐奥和三毛在不同的地域中成长,却在同一片文学领域中成熟并弹奏出相通之音,此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内在契合。流浪是勒克莱齐奥和三毛创作思想的源泉,流浪是二人作品之所以炫目耀眼的根由,流浪是他们为寻找人类遗失的精神家园完成自我救赎的生命旅程,流浪更是现代人试图超越现实走出困境的价值诉求。勒克莱齐奥与三毛的流浪书写延续了中西流浪文学的传统脉络,但却超越了传统流浪文学之精神,彰显出现代流浪文学之精神实质:对自然世界的赞美之情,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之意,对人类净土的探索之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三毛的流浪文学风格[J]. 中华少年 2018(03)
- [2].浅析三毛梦的浪漫与纯粹[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2)
- [3].星光未必迟[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1)
- [4].刍议沙漠装饰雕塑对三毛流浪文学的创作启示[J]. 芒种 2013(03)
- [5].沙漠里的人生悲欢[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20(08)
- [6].台湾新一代流浪文学代表作品《伤心咖啡店之歌》人物性格命运的追寻[J]. 北方文学 2016(16)
- [7].“流浪”为底色的审美人生——浅谈苏曼殊诗文创作的思想意蕴[J]. 当代小说(下) 2011(02)
- [8].论《俄狄普斯王》的流浪主题——从“脚”的意象说起[J]. 黑龙江史志 2008(24)
- [9].中西文学流浪主题之探究[J]. 山东文学 2008(05)
- [10].苦涩中的幽默与风趣——从《在茅草地》谈艾芜流浪小说的特点[J]. 名作欣赏 2019(14)
- [11].浅析三毛作品中的浪漫情怀[J]. 中国文艺家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