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制备大约克型猪无复流模型的基础上,冠脉内注入山莨菪碱,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的变化,来评价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治疗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直径约100μm的复合多聚乙烯微球,制成微球血悬液。应用我科特有的细冠脉造影导管塑型技术超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用事先配制并摇匀的无菌多聚乙烯微球血悬液自导管分次缓慢注入LAD内,直至出现无复流。达到稳定无复流模型的大约克型猪20头,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10头,即刻给予5000 ug山莨菪碱(浓度250ug/ml)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对照组10头,即刻给予1000 ug维拉帕米(浓度50μg/ml)冠脉内注射。稳定的无复流动物模型的标准: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 2级,校正的前降支冠脉TIMI血流记帧数>36.2帧,心肌呈色分级(MBG)< 2级。。由2位心脏医师在对用药情况未知情况下进行盲法TIMI血流分级测量。按照Gibson等提出的TIMI血流计帧法,对照基础状态,比较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山莨菪碱后第1、3、5、10分钟时的TIMI血流帧数变化。应用计算机辅助CAG定量测量系统(QCA)行量化管径测量,分别测量无复流形成后即刻、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山莨菪碱第1、3、5、10分钟时冠脉中段管径。经股静脉途径插入5F四腔温敏球囊漂浮导管至肺动脉测量无复流形成后即刻、用药1、3、5、10分钟后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右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的变化,在X线下经股动脉途径插入4F pigtail左室造影导管行左室造影及测量无复流形成后即刻、用药后1、3、5、10分钟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观察各组用药前后体表心电图ΣST、PR间期、QT间期、QRS宽度的变化。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参与实验的20头无复流大约克型猪全部完成实验,实验中两组体温相对稳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麻醉药物的追加,静脉输注的液体总量相同。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TIMI血流计帧数在第1、3、5、10分钟,分别为47.40±7.55帧/38.00±5.58帧/36.20±6.70帧/38.40±6.69帧,与用药前68.70±17.71帧比较,分别减少31%、44.7%、47.3%、44.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冠脉血流达到TIMI2+-3级(P<0.05),5分钟时的血流改善更为显著。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可明显改善冠脉前向血流速度,在1、3、5、10分钟,TIMI血流计帧数分别为43.00±6.11帧/33.20±6.65帧/35.10±5.72帧/37.10±5.93帧,与用药前68.80±15.77帧比较,分别减少37.5%、51.7%、49.0%、46.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冠脉血流达到TIMI2+-3级(P<0.05),且给药3分钟最为有效,血流改善更为显著。从改善的程度上看,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较维拉帕米更为有效,但未显出统计学差异。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在给药3分钟时对冠脉中段管径扩张作用最强,从2.22±0.18 mm至2.56±0.30 mm(P<0.05),作用持续至10分钟左右。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给药5分钟时对冠脉中段管径扩张作用最强,从2.23±0.19 mm至2.64±0.32 mm(P<0.01),作用持续至10分钟左右。山莨菪碱和维拉帕米均有扩张冠脉的作用,但冠脉内径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第3分钟血压升高最明显的,SBP从104±11mmHg至122±11mmHg(P<0.05),DBP从71±10mmHg至89±11mmHg(P<0.05) , MAP从82±10mmHg至100±11mmHg(P<0.05),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第3分钟血压升高最明显,SBP从104±11mmHg至125±12mmHg(P<0.05) , DBP从71±12mmHg至92±12mmHg(P<0.05),MAP从82±11mmHg至103±12mmHg(P<0.05),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山莨菪碱组和维拉帕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减少降低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心率较用药前减慢,以第3分钟最明显,从152±10次/分至137±14次/分(P<0.05),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心率较用药前增快,以第3、5、8分钟最明显,分别为167±15次/分;167±16次/分;167±18次/分;与用药前152±12次/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和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后第3分钟mPAP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CWP亦有所降低,但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冠脉内注入山莨菪碱后mPAP、PCWP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和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山莨菪碱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LVSP、LVEDP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第3分钟时LVSP升高,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较维拉帕米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LVEDP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ΣST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R间期、QT间期、QRS宽度轻度延长,但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后,ΣST下降,以第3分钟最明显,从26.1±1.5mm至16.8±1.6mm,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间期、QT间期、QRS宽度无明显变化,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和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明显改善大约克型猪的冠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 2+-3级,并且影像显示心外膜管径也有一定程度扩张。可能与山莨菪碱有松弛平滑肌、激发微血管自律运动、降低微循环阻力、抑制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聚集而降低全血粘度,从而缓解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有关。可以降低PCWP、mPAP、LVED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山莨菪碱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从而使心搏量增加有关。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引起心率增加,但并未引起任何快速房性或室性心率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