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国经济无论怎样的高度发达也改变不了“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的古训,耕地对实现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时期。2004年我国GDP高达13.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位居世界第7位,初步统计2005年将跃居世界第6位;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也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提高到2003年的40.5%,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张新安、刘丽,2005)。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耕地资源的快速消耗。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由近十年的高点1995年的13111万公顷,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最低点12244万公顷。同时,与此相伴的是日益严重的耕地污染与退化、耕地的低效利用、利用过渡和利用不足同时并存。在目前我国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尚未发生显著改变之时,耕地面积减少就成为当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与三农问题的压力不但使粮食播种面积直线下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较大的减少,而且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我国粮食总产降至十几年来的最低点2003年的4.3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产量也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333公斤。可见耕地数量与利用结构的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动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可见,我国未来粮食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数量问题仍很严峻,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3亿人口、粮食消费将新增1.2—1.5亿吨,城市人口将新增4亿,使全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6.4—8.0亿吨,较现在的水平提高28%—60%(王志敏、李立军,2002)。因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对有限且不断减少的耕地资源实行内涵挖潜、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进行的,本文耕地利用效益的研究是在广泛地探讨了相关理论与耕地利用效益研究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进行的。如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耕地资源也是有价值的,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环境价值、使用价值、社会价值和选择价值等,因而其利用效益具有研究的意义;景观生态理论告诉我们,耕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统一,才能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理论构架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论文的理论构架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数据来源与计算手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所体现的可能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2.1 关干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
  • 2.2.2 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
  • 2.2.3 关于耕地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
  • 2.3 国内外研究总体述评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3.1 概念界定
  • 3.2 相关理论概述
  • 3.2.1 价值理论与耕地价值构成
  • 3.2.2 景观生态理论
  • 3.2.3 系统理论
  • 3.2.4 区位论
  • 3.2.5 生产要素禀赋说
  • 3.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3 研究方法介绍
  • 3.3.1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 3.3.2 层次分分析法
  • 3.3.3 因子(主成分)分析法
  • 3.3.4 聚类分析法
  • 3.3.5 相关分析法
  • 第4章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目标、内容与指标体系
  • 4.1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目标
  • 4.2 评价内容与分析框架
  • 4.2.1 评价内容
  • 4.2.2 分析框架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3.2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初建与指标的含义
  • 4.4 样本的选择、数据来源
  • 4.5 评价模型与权数的确定
  • 4.5.1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4.5.2 评价模型与权数的确定
  • 4.5.3 评价模型的求解与评价指标数值的计算
  • 4.6 指标体系的优选
  • 第5章 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评价
  • 5.1 山东省耕地利用概况
  • 5.1.1 影响耕地利用的自然条件概况
  • 5.1.2 山东省耕地利用时空特征
  • 5.2 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评价
  • 5.2.1 生态效益总体评价
  • 5.2.2 经济效益总体评价
  • 5.2.3 社会效益总体评价
  • 5.2.4 综合效益总体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耕地利用效益分区研究
  • 6.1 耕地利用效益现状评价
  • 6.1.1 生态效益现状分析
  • 6.1.2 经济效益现状分析
  • 6.1.3 社会效益现状分析
  • 6.1.4 综合效益现状分析
  • 6.2 耕地利用效益变化趋势分析
  • 6.2.1 总体趋势变动概述
  • 6.2.2 三大效益总体趋势变动分析
  • 6.2.3 综合效益总体趋势变动分析
  • 6.3 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分异特征探索
  • 6.3.1 生态效益区域分异特征
  • 6.3.2经济效益区域分异特征
  • 6.3.3 社会效益区域分异特征
  • 6.3.4 综合效益区域分异特征
  • 6.4 本章小结与政策含义
  • 6.4.1 本章小结
  • 6.4.2 政策含义
  • 第7章 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态势分析
  • 7.1 区域差异的衡量
  • 7.2 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态势分析
  • 7.2.1 生态效益区域差异变化态势
  • 7.2.2 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变化态势
  • 7.2.3 社会效益区域差异变化态势
  • 7.2.4 综合效益区域差异变化态势
  • 7.3 本章小结与政策含义
  • 7.3.1 本章小结
  • 7.3.2 政策含义
  • 第8章 耕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与粮食安全
  • 8.1 问题的背景
  • 8.2 耕地利用结构与经济效益
  • 8.2.1 样本区农业(粮食)生产地位及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 8.2.2 耕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结构变化分析
  • 8.3耕地利用结构与粮食安全
  • 8.4 政策含义
  •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9.1.1 关于研究方法
  • 9.1.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9.1.3 关于耕地利用效益主要影响因素
  • 9.1.4 关于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分异特征、变化趋势
  • 9.1.5 关于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变化态势
  • 9.2 政策建议
  • 9.3.1 切实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与规模效益
  • 9.3.2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利用长期效益
  • 9.3.3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
  • 9.3.4 增加耕地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耕地生产潜力
  • 9.3.5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旱涝保收指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岩溶槽谷区坡耕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1)
    • [2].城镇化质量与耕地利用水平时空演变与耦合关系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4].基于变化向量的耕地利用方式变化下耕地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2)
    • [5].基于三维分形的山东省农户分化及耕地利用异质性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4)
    • [6].西藏高寒农区村域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土地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4)
    • [8].基于农户层面的耕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以水稻种植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1)
    • [9].吕梁山区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10)
    • [10].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户识别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1].区域耕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12].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2)
    •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展望[J]. 土壤通报 2019(02)
    • [14].中国耕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分析:立足驱动与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6)
    • [15].基于“质量-产出-效率”的辽宁省耕地利用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3)
    • [16].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05)
    • [17].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3)
    • [18].基于要素投入的安徽省耕地利用转型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12)
    • [19].农民收入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7(01)
    • [20].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04)
    • [21].德州市耕地利用效益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22].环京津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 土壤通报 2017(02)
    • [23].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 [24].干旱绿洲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耦合分析——以新疆阜康市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 [25].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综述[J]. 河北企业 2017(06)
    • [26].中国西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分异[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8)
    • [27].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7(08)
    • [28].中国耕地利用要素投入的时空差异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9)
    • [29].区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变化特征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30].基于熵值法的县域耕地利用效益定量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0)

    标签:;  ;  ;  ;  ;  

    耕地利用效益及其区域差异 ——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