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椿叶花椒实生苗幼苗的根、茎、叶及一年生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植株再生的可能途径及适宜的培养条件,筛选出各阶段的适宜培养基,以期建立椿叶花椒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并通过显微结构观察来探索组培苗不定根的起源机理。结果表明:1.以实生苗幼苗(根、茎、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由于其组织太嫩加上消毒过程中升汞的药害作用,导致外植体没有愈伤组织的发生最后以死亡告终,试验宣告失败;以一年生带腋芽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则获得成功。2.初代培养以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能诱导大量不定芽萌发。消毒剂选用70%酒精+0.1%升汞,消毒时间为酒精30秒,升汞6分钟,无菌外植体获得率为50%。适宜的培养基为:WPM+6-BA2.5 mg/L+NAA2.0mg/L+IBAO.5mg/L;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6-BA2.5mg/L+NAA 1.0mg/L.3.增殖培养阶段:通过L9(33)正交及单因子实验,得出适于诱导椿叶花椒芽的增殖培养基为:WPM+6-BA0.2 mg/L+IBA 0.1 mg/L+NAA0.1 mg/L,增殖系数为5.6,增殖芽平均高达5.5cm;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WPM+6-BA1.0 mg/L+IBA0.5mg/L+NAA0.1mg/L.BA为椿叶花椒增殖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4.生根培养阶段:通过L9(33)正交及单因子实验,得出适于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0.5mg/L,生根率达95%,平均生根数4.6条,平均根长为4.0cm。生长素是生根培养的必需成分,活性炭对生根无明显的影响。5.移栽炼苗阶段:椿叶花椒的组培苗移栽以疏松且保水的圃地表土为基质最好,且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达96%。6.通过石蜡切片对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椿叶花椒组培苗萌发的不定根发生于中柱鞘细胞,为内起源。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缩略词1 文献综述1.1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原理1.2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2.1 林木品种改良及良种繁育1.2.2 种苗的快繁和脱毒1.2.3 种质资源的保存1.2.4 次生代谢物的生产1.2.5 组培快繁的优点1.3 椿叶花椒研究现状1.3.1 椿叶花椒生物学特性1.3.2 国外花椒研究简介1.3.3 国内花椒研究简介1.3.4 影响花椒属树种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因素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来源2.2 试验条件2.3 研究路线2.4 试验方案2.4.1 材料的准备和灭菌处理2.4.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2.4.3 初代培养2.4.4 继代培养2.4.5 壮苗培养2.4.6 生根培养2.4.7 炼苗与移栽2.4.8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2.4.9 椿叶花椒试管苗生根的组织学观察3 结果与分析3.1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时间的筛选3.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3.3 初代培养3.3.1 椿叶花椒茎段诱导芽形成结果3.3.2 椿叶花椒茎段初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发生3.3.3 实生苗幼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结果3.4 继代培养3.4.1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增殖系数的影响3.4.2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增殖芽高生长的影响3.4.3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及分化的影响3.4.4 增殖最佳培养基的选择3.5 壮苗培养3.6 生根培养3.6.1 不同组合对椿叶花椒生根的影响3.6.2 生根最佳培养基的选择3.7 炼苗及移栽3.8 不定根组织学观察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4.2 讨论4.2.1 外植体取材的影响4.2.2 外植体消毒与污染4.2.3 褐化现象的产生和控制4.2.4 玻璃苗的产生及对策4.2.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4.2.6 炼苗及移栽5.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6.创新点图版参考文献附录A附录B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椿叶花椒论文; 组织培养论文; 愈伤组织论文; 植株再生论文; 快速繁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