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时代的发展要求有一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单元进行对比分析,兼具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特点。因此,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一种适宜的管理模式。绩效评价系统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却妨碍了绩效管理的发展。因为绩效评价的结果往往受被评单元实力的影响,难以反映管理以及人们主观努力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中介绍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管理有效性是通过评价单元实力的动态变化来反映评价单元的绩效,消除了客观基础条件对结果的影响,使得评价相对公平。基于管理有效性思想的绩效评价有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在这种条件下,评价单元容易把提高绩效作为工作的中心,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本文详细诠释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并且给出了管理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根据管理有效性的内涵,给出了测算管理有效性所需要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指出这个框架所存在的缺点,即初始虚拟单元不具有实际意义,存在一些无法测算的单元。针对这些缺点,文章分别给出解决方案。管理非有效的单元要想成为管理有效的单元,在不改变产出的条件下应该减少它们的投入,或者在不改变投入的情况下增加它们的产出。但是当投入中存在非可控因素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减少这些投入,那么我们时候应该考虑对原来的测算进行调整,以便最后如果要对投入缩减的时候,可以不用对非可控投入进行调整。如果使用参数方法我们就可以不用考虑原来管理有效性测算方法所存在的缺点。因此,文章中引入了参数和非参数方法相结合来测算管理有效性。这样,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出初始虚拟单元,而不需要专门估算。这种方法也不存在点无法测量的情况。在确定了管理有效性的理论框架以及测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建立模型,并且开发管理有效性评价系统。运用系统,用户只需输入相应数据,选择计算方法就能够得到结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第2章 生产有效性与管理有效性2.1 生产前沿2.2 测算生产有效性的方法2.2.1 参数方法2.2.2 非参数方法2.3 管理有效性与绩效评价2.4 管理有效性的意义2.5 本章小结第3章 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及测算框架3.1 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建立3.2 管理有效性指标的测算3.2.1 偏要素生产率3.2.2 规模效率3.2.3 技术效率3.3 管理有效性测算框架3.4 管理有效性测算框架的缺点3.5 本章小结第4章 管理有效性测算4.1 对原方法的修改4.1.1 初始点4.1.2 尾边界4.2 非可控因素4.2.1 Banker和Morey模型4.2.2 Ruggiero一阶段模型4.2.3 Yang和Paradi模型4.2.4 Ruggiero多阶段模型4.2.5 多阶段数据包络分析4.3 参数和非参数结合的方法4.4 本章小结第5章 管理有效性评价系统实现5.1 开发环境介绍5.1.1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开发环境5.1.2 Access数据库5.1.3 MATLAB5.1.4 FPSpread5.2 管理有效性功能模块5.2.1 系统模块5.2.2 样本组管理5.2.3 指标体系管理5.2.4 评价体系管理5.2.5 实际测算5.3 部分运行截图及重要代码5.3.1 数据库连接5.3.2 数据绑定5.3.3 MATLAB计算5.3.4 保存到Excel中5.3.5 图形绘制5.3.6 结果显示5.4 使用说明5.4.1 样本组管理5.4.2 指标体系管理5.4.3 评价体系管理5.4.4 实际测算5.5 实证研究5.6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管理有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