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软骨病理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膝骨关节炎软骨病理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在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失衡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OA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更加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防治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目前OA发病和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严重阻碍新的以阻止OA进展为目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开发。关节软骨破坏是OA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OA的发病机制与关节软骨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探究OA关节软骨破坏的病理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O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软骨是由软骨基质和软骨细胞组成的特殊的结缔组织,其破坏常开始于软骨表面的局灶性损伤,继而出现软骨基质的代谢变化,再发展为更大范围的软骨破坏。目前关于关节软骨破坏的病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软骨病理改变的各种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蛋白酶等,相关研究面窄、指标单一、重复多,突破性进展少。如何从更高层次、更深入研究OA的病理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遗传学研究表明OA属于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着眼OA的病理改变,诠释OA多基因的相互关系,探求关键基因及其作用,对于探讨OA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物质基础,不仅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也切实可行,更有助于拓宽视野,为新的诊治策略提供依据。 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完成及多个物种基因组的完全测序,为系统地研究基因功能及相关遗传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OA的单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如何有效利用如此大量基因信息来揭示人类疾病的诊治规律是一个重要课题。基因芯片具有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同时进行疾病多基因的高密度检测。基因芯片技术为阐明OA的多基因功能和作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OA属中医学“骨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虚是其发病根本,脾虚、血瘀、痰湿是其重要环节。中医药防治OA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近年国内逐渐重视中医药防治OA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OA证候及中药复方防治OA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及疗效评价方面。尊师陈基长教授根据“肾主骨”,在中医平衡观、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观点指导下,结合老年人多虚的特点,因而提出治疗OA的主要原则是补肾壮骨,据此治疗原则筛选中药组成防治OA的补肾方(骨炎定)。一系列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调控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延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且无毒副作用,是一个较理想的防治OA的中药制剂。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探讨中药防治OA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成为目前研究中医药防治OA的重点。但中药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应该大力借鉴新观念和

论文目录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膝骨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 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 (二)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学研究概况
  • (三) 膝骨关节炎病理学研究进展
  • 1. 膝骨关节炎软骨的改变
  • 2. 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变化
  • (四) 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 膝骨关节炎软骨病损机理的几种学说
  • 2. 基因介导膝骨关节炎软骨病损机理的研究概况
  • 二、中医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 (一) 传统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 (二) 现代中医对肾虚与骨关节炎的认识
  • (三) 中药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 实验研究
  • 一. 预实验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二. 研究内容
  • 三. 实验材料
  • 四. 试验方法
  • 五. 实验结果
  • (一) 病理学改变
  • (二) 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
  • (三) 肾虚型骨关节炎及补肾方作用后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结果
  • 讨论
  • 一. 肾虚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制备
  • 二. 雌激素、肾虚证、OA与的关系
  • 三. 改良的OARSI软骨组织病理学评价
  • 四. 肾虚型骨关节炎基因表达谱分析
  • 五. 补肾方对肾虚型OA基因表达的影响
  • 六. OA关节软骨退变的可能关键基因及补肾中药对其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徐长卿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 2016(05)
    • [2].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6(06)
    • [3].扶正消瘤颗粒治疗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四川中医 2016(06)
    • [4].老年性骨关节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展望[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20)
    • [5].双氢青蒿素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5)
    • [6].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04)
    • [7].山莨菪碱治疗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11)
    • [8].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5)
    • [9].基于网络药理学竹沥活性成分甲酸治疗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10].空间辐射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力学与实践 2016(02)
    • [11].分子生物学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应用[J]. 体育科技 2013(05)
    • [12].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5)[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04)
    • [13].紫外线所致基底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14].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展望[J]. 心脏杂志 2018(03)
    • [15].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05)
    • [16].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4)[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03)
    • [17].学习记忆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最新理论研究综述[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12)
    • [18].溃疡性结直肠炎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04)
    • [19].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 2020(03)
    • [20].穴位埋线疗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8)
    • [21].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1)[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9(06)
    • [22].运动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02)
    • [23].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02)
    • [24].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体内HDL阻断ERK1/2活化抑制的血管新生分子生物学机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5)
    • [25].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2)[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01)
    • [26].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0(04)
    • [27].原发性肝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6)
    • [28].阿司匹林抗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 中国肿瘤 2012(07)
    • [29].声音在耳内的信号转导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3)[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02)
    • [30].黄芪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9(03)

    标签:;  ;  ;  

    膝骨关节炎软骨病理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