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不涵木”首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华岫云之按语云:“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如虎潜固本复脉之类是也。若阴阳并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以温柔濡润之通补,如地黄饮子还少丹之类是也。”本论文的创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医古代文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讨论,对中医五行理论中水木关系和脏象理论中肝肾关系进行全面的把握,最终将“水不涵木”的本义清晰的阐释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从治法、方药、医案等各个层面深入探讨“水不涵木”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论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木关系探源。通过对《内经》、《难经》,以及后世历代医家对肝肾关系的论述进行全面的梳理,可以将肝肾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的疏泄与肾的闭藏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男子排精的生理功能。肝藏血,肾藏精,精血是月经生成之本,肝气条达则经血按时而下,经血是精血藏和泄作用的结果。同样,男子排精,也是肝肾协同作用完成的。肝气疏泄,促进肾的溢泄,而肾之封藏,使精施泄有节,泄而有度。病理上,若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关系失调,会导致女子月经失常,男子排精异常。肝肾同司相火。肝肾同居下焦,二者同司相火,同源于命门,所以肝阴、肝阳、肾阴、肾阳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相火乃下焦水中之火,赖肝肾之阴滋养涵育,始能水火相济,阴平阳秘,发挥其生理功能。若肝肾之阴血不足,则相火易亢,相火亢旺则燥热内生,内生燥热不断耗损阴液,这就是相火亢而为害之意。在五行传变方面,肾在五行归类上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肝之母脏,肝为肾之子脏。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又是相互滋生的,相互制约的,因而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给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第二部分为“水不涵木”本义探讨。历代医家虽未直接论述“水不涵木”这一概念,但在中风、眩晕、头痛等证的论述中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治法方药中均有体现。肝的功能有赖于其他四脏的调节,如靠肾水与心血濡养其“体阴”,借脾气与肺金承制其“用阳”。受肾水滋养和受肺金制约在形式上符合五脏生克,但其中水之生木特指肾阴滋养肝阴,而不会是肾阳助长肝阳。目前《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上一般也都认为,水不涵木即是肝肾关系的病理变化的一种情况,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而致肝阴不足,不能涵养肝阳出现肝阳上亢的病证。实际上,水不涵木导致的病证就是肝阳上亢证和肝风内动证。第三部分为“水不涵木”的临床意义研究。本论文在整理归纳古代医家对“水不涵木”治疗的论述的基础上,将“水不涵木”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归纳出:肝阳上亢证、肝阳化风证、阴虚动风证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证型,并对其进行鉴别。同时特别选取了六个有代表性的医案,加以分析、总结,以了解“水不涵木”病症的辨证思路。第四部分为“水不涵木”医案的统计分析。本部分以《临证指南医案》和《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做为资料来源,从中筛选符合“水不涵木”本义的医案,对这些医案所用处方中的用药频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期找出“水不涵木”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具体用药规律。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语和讨论。本文为深入探讨和阐释“水不涵木”的理论和临床意义,借助文献学和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从历代中医学典籍中,对“水不涵木”的本义、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有效方剂进行的充分挖掘和详细分析。结合名家验案,详细论述此类疾病的诊疗特色,以及名家审证求因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为临床服务的目的。研究中医理论,有必要返本归原,在回归历史的前提下对该理论的本义进行探讨,发掘概念内涵,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对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原旨作出判断和辨析。只有在较为全面把握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从而切实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相火理论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33)
- [2].再议相火[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3)
- [3].浅析命门学说与相火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 人人健康 2017(16)
- [4].基于“相火气机学说”论治肝病源流溯洄[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5].郝建梅从相火学说论治头部带状疱疹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20(19)
- [6].相火生理病理与证治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7].论相火为病的证治规律[J]. 中医杂志 2019(16)
- [8].相火始终[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1)
- [9].“相火以位”与五脏相关[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1)
- [10].从“相火”论治痤疮80例[J]. 河南中医 2012(01)
- [11].张怀亮从君相火论治不寐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20(21)
- [12].“相火学说”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05)
- [13].浅谈糖皮质激素与相火学说的关系[J]. 中医药信息 2012(04)
- [14].“肝有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刍议[J]. 河南中医 2008(04)
- [15].以中庸“和”的视角论相火[J]. 中医研究 2018(08)
- [16].邵冬珊从相火虚实论治慢性肝病验案举隅[J]. 湖北中医杂志 2015(10)
- [17].山药枸杞去相火[J]. 健康管理 2012(07)
- [18].调控相火法治疗痤疮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9)
- [19].相火离位与引火归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06)
- [20].彭培初从湿热相火论治青少年痤疮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03)
- [21].沈括首论“右肾命门相火”之刍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2)
- [22].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22)
- [23].“相火”与干细胞相关关系的探讨[J]. 江苏中医药 2017(12)
- [24].杨震运用相火学说治疗不寐[J]. 中医学报 2020(09)
- [25].彭培初从相火论治杂病经验举要[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05)
- [26].北京地区2019年少阳相火在泉之临证体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6)
- [27].基于相火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及治疗[J]. 江苏中医药 2018(07)
- [28].论心悸从下焦脏腑辨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29].从少阳相火不足探讨抑郁症的发病[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5)
- [30].论相火为元气之贼[J]. 中医药通报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