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黄水枝系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始载于《四川武隆药物植物志》,民间广泛使用,以全草入药,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肝肺胃经,具清热解毒、活血去瘀、消肿止痛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跌打损伤,肝炎,痈疖肿毒等疾病。黄水枝(T.polyphylla D.Don)为民间传统用药,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其化学成分及药学研究少有报道。本文从药效物质研究和有效成分定量分析两方面对黄水枝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TLC等色谱手段和重结晶技术,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通过NMR、IR等波谱方法及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7依次为:豆甾醇(1)、脂肪酸十七烷酸(2)、没食子酸乙酯(3)、槲皮素(4)、原儿茶酸(5)、杨梅素(6)、没食子酸(7)。化合物8、9正在鉴定之中。其中化合物1、2、3、5、7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分别以齐墩果酸三萜苷元和杨梅素、槲皮素、山奈素等为指标成分,用RP-HPLC对黄水枝中主要活性成分三萜及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稳定性好。在RP-HPLC基础上,采用了近红外光谱法对黄水枝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在建立的模型中得到预测值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适用于黄水枝提取物中低含量黄酮的定量分析,为制定黄水枝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水枝三种不同部位(根、茎、叶)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演进特征投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其共有成分,多含芳樟醇,α-松油醇,月桂酸,柏木脑,棕榈酸,植醇,γ-亚油酸等,为黄水枝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中草药黄水枝活性成分阐明、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国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符号说明第一章 虎耳草科及其黄水枝属植物研究进展1.1 虎耳草科植物研究进展1.1.1 植物形态及生物学特征1.1.2 资源分布与分类1.1.3 虎耳草科药用本草研究概述1.1.4 虎耳草科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概述及前景展望1.2 黄水枝属植物研究进展1.2.1 分子生物学研究1.2.2 药用植物鉴定及本草考证1.2.3 化学成分研究1.2.4 药理活性研究第二章 黄水枝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药效物质基础阐明2.1 实验材料2.1.1 实验药材2.1.2 主要化学试剂2.1.3 主要仪器设备2.2 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2.2.1 提取分离2.2.2 化合物1~7分离纯化2.2.3 结构鉴定2.3 药效物质基础阐明第三章 黄水枝三萜、黄酮类定量分析3.1 黄水枝中三萜类成分的HPLC测定3.1.1 实验材料3.1.2 主要化学试剂3.1.3 主要仪器设备3.1.4 提取与萃取3.1.5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的水解3.1.6 薄层色谱检查3.1.7 HPLC法测定黄水枝中三萜含量3.1.8 讨论3.2 黄水枝中黄酮类成分HPLC测定3.2.1 实验材料3.2.2 主要化学试剂3.2.3 主要仪器设备3.2.4 HPLC测定条件3.2.5 对照品溶液制备3.2.6 样品溶液的制备3.2.7 方法学验证3.2.8 提取条件的比较3.2.9 结果与讨论3.3 近红外光谱法在黄水枝中黄酮含量测定中的应用3.3.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3.3.2 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3.3.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分析方面的应用3.3.4 近红外光谱建模技术3.3.5 实验过程3.3.6 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3.3.7 近红外检测准确性分析3.3.8 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比较3.3.9 近红外光谱法与HPLC方法比较3.3.10 结论第四章 化学计量学软件辅助分析黄水枝挥发性成分4.1 实验材料4.1.1 实验药材4.1.2 主要化学试剂4.1.3 主要仪器设备4.2 水蒸气蒸馏4.2.1 装置4.2.2 提取流程4.3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4.3.1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4.3.2 质谱条件4.3.3 定性分析4.3.4 定量分析4.4 总离子流图4.5 化学计量学软件辅助分析黄水枝中的挥发油成分4.5.1 直观推导演进特征投影法主要步骤4.5.2 演进特征投影图(ELPG)4.5.3 特征结构跟踪分析(ETA)4.5.4 HELP法的解析实例4.6 黄水枝中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一览表4.7 结果与讨论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附图致谢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黄水枝论文; 虎耳草科植物论文; 活性成分论文; 含量测定论文; 挥发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