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正离子论文-刘子强,赵冉,贺妮,李伟

碳正离子论文-刘子强,赵冉,贺妮,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正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氢喹啉,碳氢官能化,炔基化,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强,赵冉,贺妮,李伟[1](2018)在《碳正离子介导的二氢喹啉的氧化碳氢炔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个在无金属参与的温和条件下,二氯甲烷(DCM)为溶剂,高氯酸叁苯基碳正离子(Ph3CCl O4)介导N-酰基二氢喹啉与类型多样的有机硼试剂的氧化C—H炔基化反应,高效合成了α-炔基取代的1,2-二氢喹啉化合物.此外,相应的C—H烯基化也可兼容,展示出了较好的合成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吴昊哲[2](2017)在《碳正离子参与的重排反应和串联反应及其应用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正离子作为活性中间体在有机反应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识碳正离子有助于对复杂有机反应原理和本质的理解。近年来,碳正离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碳正离子参与的串联反应,大大提高了有机合成的效率。本文着重介绍了由碳正离子作为中间体参加的重排反应和串联反应,并通过实例介绍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张淑萍[3](2017)在《逆向思维在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中间体是亲核取代反应教学中的难点。文章通过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非经典碳正离子的概念及其对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物影响等内容,突破常规思维约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樊宇成,孙泽昊,张睿,张一航,朱家祺[4](2017)在《非经典碳正离子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经典碳正离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中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研究的意义。本文以碳正离子理论的发展为主线,以历史上非经典碳正离子(特别是降冰片基正离子)之争为中心,简要综述了Winstein、Brown和Olah叁人的观点,并结合最新进展进行评述。此外,还对除降冰片基正离子之外的非经典碳正离子进行了适当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7年09期)

王朝霞,赵梅欣,许胜,罗千福[5](2017)在《浅析大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当前不同教材和教学资料排序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在综合分析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两方面分析,结合实际反应结果,尝试给出了各种常见碳正离子较为合理的稳定性顺序和相应解释。(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7年07期)

万淼[6](2017)在《叁苯基碳正离子介导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的碳氢官能团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取代的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类骨架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合成药物中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合成这类化合物是全世界有机化学工作者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方法已经有了很多报道,尽管这些方法反应产率较好,但是通常需要多步反应以及预先引入官能团。因此,有机化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发展简单直接高效的方法来合成该类化合物。近年来碳氢官能团化反应因为其操作简单、原子利用率高、与绿色化学要求相一致而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国内外课题组发展了各种氧化体系来实现醚的碳氢官能团化反应,例如DDQ,TBHP,过硫酸盐,T+BF4-等。但是目前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底物范围狭窄,大部分局限于苄醚类化合物,而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的碳氢官能团化报道较少。其次,氧化体系只能适用于某种特定的亲核试剂,而且反应条件剧烈,导致用于不对称的底物时选择性较差。因此,我们打算发展一种合适的氧化体系,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能够高效多样的直接实现该类底物的碳氢官能团化。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叁苯基碳正离子作为一种古老的氧化剂,可以氧化含氧化合物,并且目前没有报道过用叁苯基碳正离子介导实现醚类的氧化碳氢官能团化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偶联。因此,本论文利用叁苯基碳正离子作为氧化剂,来研究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的碳氢氧化官能团化反应。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我们选择简单易得的四氢呋喃为底物,苯乙炔的叁氟硼酸钾盐为亲核试剂,构建模型反应。通过对氧化体系的筛选,我们采用Ph3CCl作为叁苯基碳正离子源,GaCl3为路易斯酸,原位产生叁苯基碳正离子参与反应。随后,我们又对反应的溶剂和温度等条件进行筛选,获得最优的反应条件。接着我们对亲核试剂范围进行了研究,发现炔基、烯基以及芳基叁氟硼酸钾盐都能够得到良好收率的产物。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亲核试剂用苯乙炔,通过一锅两步法,该氧化体系也可以用于实现四氢呋喃的CDC反应。对于二氢吡喃底物,用于该条件同样有可观的收率。对于非对称的底物,我们研究了反应的选择性。通过实验发现,针对不同的底物可以调控叁苯基碳正离子的活性,使得该氧化体系对这类底物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并且反应能够获得良好的产率。最后,我们做了分子间和分子内的KIE实验,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叁苯基碳正离子作为氧化剂介导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的碳氢官能团化。该方法条件温和,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底物能够适用,对于非对称的底物能获得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该方法高效实用,不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途径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复杂分子,而且通过核心结构衍生的策略可以构建化合物库,从而为发现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4)

王丽娜,杨高洁,王晨[7](2017)在《大学有机化学中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大学有机化学课本中关于碳正离子稳定性相关知识的不完善之处,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各种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不同结构的碳正离子,并与课本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本中与碳正离子相关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7年07期)

黄梦笛,易先峰,王强,褚月英,刘尚斌[8](2016)在《分子筛限域孔道内叔丁基碳正离子的NMR实验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体酸催化中,碳正离子是一种常见的中间产物,发现并且明确碳正离子的结构对于固体酸催化机理的阐明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碳正离子往往活性很高,寿命很短,所以对于利用固体NMR技术来观测碳正离子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尤其是短链碳正离子的观测极为困难。在短链的固体碳正离子中,叔丁基碳正离子是稳定性较高的一种,但是也鲜有关于直接观测这种碳正离子的报道。最近M.Hunger等人利用氨气吸附的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1H、(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7)

张启超,吕健,罗叁中[9](2016)在《碳正离子Lewis酸催化氧化还原中性胺基α-C(sp~3)H芳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碳正离子作为Lewis酸催化叁组分氧化还原中性胺基α-C(sp3)-H芳基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叁苯甲基溴和Na BArF原位生成的[Ph3C][BArF]可以高效、高化学选择性的催化四氢异喹啉、芳香醛和吲哚的氧化还原中性胺基α-C(sp3)-H芳基化反应(产率最高达99%).并且其它的亲核试剂(如:?-萘酚、3-甲氧基苯酚、3-N,N-二甲基胺基苯酚和2,5-二甲基吡咯等)也能较好的完成该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徐舒涛,魏迎旭,郑安民,李金哲,陈景润[10](2015)在《甲醇转化反应过程中碳正离子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醇在酸性分子筛上转化制烯烃(MTO)、汽油(MTG)、芳烃(MTA)等过程是从非石油路线出发制取低碳烯烃的重要途径,在工业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关于甲醇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目前以多甲基苯或多甲基苯碳正离子为反应中间体的烃池机理(hydrocarbon pool mechanism)得到了广泛认可~([2])。如何在真实反应条件下直接观测到碳正离子以及理解碳正离子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研究该反应机理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总结了近些年本实验室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实现了真实反应条件下多种分子筛结构(RHO、CHA、MFI、BEA)上碳正离子的观测,首次观测到了稳定在RHO笼以及CHA笼中的七甲基苯碳正离子和五甲基环戊烯基碳正离子~([3,4])。此外利用DFT理论计算和~(12)C/~(13)C同位素切换技术,我们对比研究了CHA分子筛中两种烃池机理(side-chain机理和paring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机理均有可能参与MTO反应,其中side-chain机理由于控速步骤活化能较低占主导地位(图1)。进一步利用高温原位固体核磁共振与色谱联用技术原位研究了甲醇在CHA分子筛上反应过程。~(13)C MAS NMR谱记录了反应的诱导期、稳定期和失活期并原位观测到五甲基环戊烯基碳正离子的生成(图2)。反应的尾气通过色谱进行分析,进一步获得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等信息。(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10-25)

碳正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正离子作为活性中间体在有机反应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识碳正离子有助于对复杂有机反应原理和本质的理解。近年来,碳正离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碳正离子参与的串联反应,大大提高了有机合成的效率。本文着重介绍了由碳正离子作为中间体参加的重排反应和串联反应,并通过实例介绍其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正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子强,赵冉,贺妮,李伟.碳正离子介导的二氢喹啉的氧化碳氢炔基化[J].有机化学.2018

[2].吴昊哲.碳正离子参与的重排反应和串联反应及其应用实例[J].当代化工研究.2017

[3].张淑萍.逆向思维在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7

[4].樊宇成,孙泽昊,张睿,张一航,朱家祺.非经典碳正离子简介[J].大学化学.2017

[5].王朝霞,赵梅欣,许胜,罗千福.浅析大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碳正离子的稳定性[J].大学化学.2017

[6].万淼.叁苯基碳正离子介导四氢呋喃和二氢吡喃的碳氢官能团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7

[7].王丽娜,杨高洁,王晨.大学有机化学中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

[8].黄梦笛,易先峰,王强,褚月英,刘尚斌.分子筛限域孔道内叔丁基碳正离子的NMR实验和理论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9].张启超,吕健,罗叁中.碳正离子Lewis酸催化氧化还原中性胺基α-C(sp~3)H芳基化反应[J].化学学报.2016

[10].徐舒涛,魏迎旭,郑安民,李金哲,陈景润.甲醇转化反应过程中碳正离子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C].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上).2015

标签:;  ;  ;  ;  

碳正离子论文-刘子强,赵冉,贺妮,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