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分析)

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提高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资料和方法对协和医院1986~2007年收治的106例副神经节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51例,女性55例。发病年龄13—73岁,平均38.8±14.16岁。肿瘤部位:腹膜后87例,膀胱7例,纵膈7例,心脏4例,肝脏1例。单发肿瘤85例,多发肿瘤21例。肿瘤直径1.5—22cm,平均6.55±3.22cm。以高血压及相关症状就诊82例,体检或其他症状就诊24例。92例患者行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查:去甲肾上腺素升高78例(85%),肾上腺素升高57例(61%)。以儿茶酚胺水平较正常升高3倍认为以该激素分泌为主,72例(78%)患者以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为主。MIBG检查46例,阳性37例(80.5%)。行奥曲肽检查32例,阳性26例(81%)。MIBG阴性者9例行奥曲肽检查,7例阳性。96例行增强CT检查,除2例心脏肿瘤外,均发现病变。MRI检查49例,均发现病变。结果手术治疗99例,7例未手术。手术组均切除肿瘤,其中84例为开放手术,15例为腹腔镜手术。心脏副神经节瘤4例均在体外循环条件下完成,1例同时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开放手术时间70-380min,平均115min,出血量200-2400ml,平均362±133ml。18例需输血,输血量400~1800ml,平均600ml。腹腔镜手术时间50-230min,平均92±37min。出血量50-320ml,平均103±61ml,无输血。术后并发症肺炎3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死亡1例。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恶性34例:17例有包膜浸润,2例血管内可见瘤栓,9例淋巴结转移,骨转移5例,肺转移1例。随访随访时间6—134个月,平均57个月。复发21例(21.2%),死亡7例,4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心脏病,原因不祥2例。4例初诊为良性肿瘤者经23~117月的随访发现肿瘤转移。结论副神经节瘤好发于腹膜后,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易多发,易复发,恶性发病率高。24小时尿儿茶酚胺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增强CT检查敏感性高,可作为一线的定位诊断检查。MIBG检查有定性和定位诊断作用,特别在多发肿瘤、复发肿瘤、肿瘤转移灶的诊断上优于CT、MRI检查。手术是唯一可获治愈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病理学检查不能作为良恶性诊断依据,长时间密切随访是必要的。

论文目录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尿儿茶酚胺标本留取方法的改进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7)
    • [2].两种提取方法在尿儿茶酚胺测定中的应用比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11)
    • [3].老年OSAHS患者、单纯肥胖患者与健康者尿儿茶酚胺水平与OSAHS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14)
    • [4].毛细管电泳检测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及在诊断嗜铬细胞瘤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05)
    • [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32年经验的总结[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20)
    • [6].肾外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7].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137例手术疗效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7(08)
    • [8].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2型1例报告[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01)
    • [9].腹膜后静止型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诊治[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8(06)
    • [10].嗜铬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04)
    • [11].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0例报告)[J]. 现代实用医学 2010(10)
    • [12].罕见病因所致的异位ACTH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北京医学 2017(04)
    • [13].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05)
    • [14].腹膜后副神经节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安徽医学 2010(09)
    • [15].漏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一例[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04)
    • [16].尿儿茶酚胺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15(05)
    • [17].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尿儿茶酚胺水平变化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12)
    • [18].尿儿茶酚胺代谢物在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8(09)
    • [19].嗜铬细胞瘤23例临床特征分析[J]. 内科 2010(03)
    • [20].妊娠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10)
    • [21].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08)
    • [22].心得安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9)
    • [23].尿儿茶酚胺浓度评价β-阻滞剂治疗血管迷走性昏厥疗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6)
    • [24].嗜铬细胞瘤伴心血管损害的临床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01)
    • [25].腹膜后巨大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04)
    • [26].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一例[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2)
    • [27].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10)
    • [28].腹膜覆盖胃组织误诊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J]. 实用医药杂志 2012(11)
    • [29].复杂嗜铬细胞瘤115例诊治经验总结[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09(05)
    • [30].嗜铬细胞瘤25例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2)

    标签:;  ;  ;  

    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