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增敏效应的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与研究

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增敏效应的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与研究

论文摘要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分析与生物技术研究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将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材料(如酶、抗体等)与物理化学换能器有机组装而成。在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过程中,生物敏感元件的固定方法和固载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新型的复合纳米材料用于酶和免疫传感界面的构建以及固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氨基端基有机硅纳米球功能化的普鲁士蓝为媒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在介体型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过程中,电子媒介体易从电极表面渗漏到测试底液中,造成电化学信号不稳定,从而影响测定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媒介体-普鲁士蓝(PB),被有机硅纳米球保护起来,形成有机硅纳米球功能化的普鲁士蓝(OSiFPB),通过增加PB的分子量和包埋的方法来防止其渗漏。该材料兼具PB的电化学性质,呈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特性。以此为电化学探针,来跟踪指示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界面的电化学特征以及葡萄糖催化反应的进程。并结合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生物亲和性好等优点的正电荷纳米金(PGNs),构建了PGNs/OSiFPB复合膜修饰葡萄糖氧化酶(GOD)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PGNs的引入不仅使GOD牢固的固定在电极表面,并且还可以很好的保持酶的生物活性。同时也起到了纳米导线的作用,加快OSiFPB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的速率。该传感器具有稳定性佳、灵敏度高的优点,实现了对葡萄糖快速、灵敏的测定。2.基于合金功能化的硅纳米纤维和凝集素-糖蛋白为复合固载基质的拟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解决媒介体渗漏的方法有效,但是合成步骤较繁琐。为了简化试验程序,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氨基化的北四甲酸(PTC-NH2),直接覆盖在PB的表面,形成结构镶嵌、稳定性好的有机-无机氧化还原复合膜(PTC-NH2/PB).同时,合成了一种全新的纳米复合物---金铂合金功能化的硅纳米纤维(GP-SNFs)为电极增敏材料,并组装在表面含有丰富氨基官能团的PTC-NH2表面。然后通过GP-SNFs强的表面作用力将半刀豆球蛋白A (Con A)捕获在电极表面,最后,结合凝集素-糖蛋白高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电极上。该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等特点。该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PTC-NH2/PB复合膜氧化还原活性强,导电性好,且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等优点,是一种极佳的电极修饰材料;二是由于GP-SNFs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蛋白酶的负载量,同时为酶的固定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保持酶的生物活性,所以提高了生物传感器的响应性能;三是从酶的固定方法考虑。采明了凝集素-糖蛋白特异性识别的方法对GOD进行固载,形成一层定向有序复合膜,这种固定方法更好地维持了酶的三维空间结构,使酶分子较好的保持原有的构型。3.基于铂纳米颗粒负载的碳纳米管和糖蛋白-凝集素特异作用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基于直接电催化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无需引入电子媒介体,故无需考虑其渗漏对样品造成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氧化还原蛋白和酶的反应活性中心深埋在分子内部,难以和电极表面进行直接电子传输。合成了一种导电性优良的纳米铂负载碳纳米管的杂化材料(Ptnano-CNTs),扮演“分子导线”的角色,并结合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和凝集素-糖蛋白特异性吸附作用将GOD固定在电极表面,成功地实现了GOD的直接电子传输。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物质的协同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在保持良好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活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氧化还原蛋白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交换速度,从而制备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高稳定性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4.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子转移为媒介的无试剂电流型CA 15-3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在传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中,大多需引用电子媒介体作为组装和检测进程中的跟踪试剂,但是其存在造成步骤繁琐、污染样品和信号不稳定等缺点。基于此,利用GOD自身电子转移产生的氧化还原峰为电化学探针,来实现直接对CA 15-3抗原分子的定量检测,设计了一种真止无试剂无媒介型的免疫传感器。将碳纳米管用有机硅纳米球分散,制得壳聚糖纳米球包覆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CNTs-OrgSi@CS)为电极基底。同时,采用铂纳米簇(Pt NCs)来增加界面的导电性,由于其粒径和酶的大小很接近,更能接近酶的氧化还原中心,极大地提高了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速率,增加响应的灵敏度。在Pt NCs/CNTs-OrgSi@CS纳米复合膜的协同作用下,GOD产生了一对对称性好、可逆性强、电流值大的氧化还原峰。然后,将CA 15-3抗体通过Pt NCs连接在GOD的表面.我们以这对氧化还原峰为跟踪电信号,来考察不同浓度的抗原捕获上去的电流值的变化,进而米实现对抗原的定量检测。另外,使用GOD为封闭剂,封闭免疫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并同时利用GOD的生物催化放大作用放大响应电流信号,进一步提高免疫传感器灵敏度的新方法。经实验研究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切实可行,与常规的方法相比,该免疫生物传感器更灵敏、稳定、清洁、绿色。5.基于"Click”化学和磁性金纳米壳协同作用的超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致力于酶固定方法的研究。"click"化学,其反应具有较高立体选择效和高控制性,常用于有机或医药合成试验中。本研究中将‘’click"化学作为酶的固载技术,并用于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合成了磁性金纳米壳(Au@Fe3O4)为修饰电极的增敏材料,并嫁接在新型的碳材料石墨烯表面,然后和离子液体-壳聚糖溶液混合(ILs-CS-Gra-Au@Fe3O4)。借助“click"化学,在Cu(Ⅰ)的催化作用下,将叠氮化的ILs-CS-Gra-Au@Fe3O4和炔基化的GOD进行"click"反应,构建了高灵敏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click”化学,实现了对酶蛋白的成功固载。此方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很好的保持酶的生物活性并增加酶的固载量和牢固性,成功的实现了酶自身的直接电子转移过程。较之传统的固定方法而言,该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寿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通过这种方法所构建的传感器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1.2 电化学酶传感器
  • 1.3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1.3.1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1.3.2 金属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2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3.3 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1.3.4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1.3.5 纳米材料应用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发展趋势
  • 1.4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 1.4.1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
  • 1.4.2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 1.5 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于氨基端基有机硅纳米球功能化的普鲁士蓝为媒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有机硅纳米球功能化的普鲁士蓝纳米复合物(OSiFPB)的制备
  • 2.2.3 酶电极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OSiFPB的XPS和TEM表征
  • 2.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2.3.3 pH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3.4 传感器的对葡萄糖的循环伏安响应
  • 2.3.5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计时电流响应
  • 2.3.6 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2.3.7 干扰测试
  • 2.4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合金功能化的硅纳米纤维和凝集素-糖蛋白为复合固载基质的拟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GP-SNFs的合成方法
  • 3.2.3 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过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GP-SNFs的性质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
  • 3.3.3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征
  • 3.3.4 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循环伏安响应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3.3.6 电化学响应的比较
  • 3.3.7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
  • 3.3.8 传感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 3.3.9 干扰性检测
  • 3.4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铂纳米颗粒负载的碳纳米管和糖蛋白-凝集素特异作用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Ptnano-CNTs-CS的合成
  • 4.2.3 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tnano-CNTs-CS复合物的表征
  • 4.3.2 (Con A/GOD)n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 4.3.3 pH对GOD直接电子转移的影响
  • 4.3.4 对葡萄糖的催化活性的研究
  • 4.3.5 不同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响应的比较
  • 4.3.6 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
  • 4.3.7 精密度和稳定性
  • 4.3.8 干扰试验
  • 4.4 结论
  • 第五章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子转移为媒介的无试剂电流型CA 15-3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5.2.3 实验过程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修饰电极的SEM和XPS表征
  • 5.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 5.3.3 传感器的性能
  • 5.3.4 选择性
  • 5.3.5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5.3.6 准确度和临床应用
  • 5.4 结论
  • 第六章 基于"Click"化学和磁性金纳米壳协同作用的超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仪器与试剂
  • 3O4)的制备过程'>6.2.2 磁性金纳米壳(Au@Fe3O4)的制备过程
  • 6.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6.3.2 缓冲液酸度的选择
  • 6.3.3 不同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 6.3.4 响应性能
  • 6.3.5 重现性和稳定性
  • 6.3.6 干扰实验
  • 6.3.7 米氏常数的测定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述纳米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5)
    • [2].我国纳米材料发展问题与前景展望[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5)
    • [3].法国对纳米材料实施申报制度[J]. 中国粉体工业 2013(02)
    • [4].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纳米材料分类新标准[J]. 中国粉体工业 2010(05)
    • [5].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 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1(04)
    • [6].我国正式实施七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2)
    • [7].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电子工业革命[J]. 中国粉体工业 2013(01)
    • [8].工程纳米材料毒理学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评价[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9].介孔纳米材料在抗衰化妆品中的应用[J]. 新型工业化 2019(10)
    • [10].纳米材料对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扩散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5)
    • [11].基于纳米材料改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20(03)
    • [12].“纳米材料”专题序言[J]. 材料工程 2020(04)
    • [13].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纺织品的研究及发展现状[J]. 纺织导报 2020(04)
    • [14].纳米材料导论课程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原则实践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2)
    • [15].多功能空心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05)
    • [16].光热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17].多孔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7)
    • [18].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制备碳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0(12)
    • [19].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05)
    • [20].基于2D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电化学传感[J]. 化工科技 2020(03)
    • [21].碳基纳米材料: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访中国石化新能源研究所所长荣峻峰[J]. 中国石化 2020(07)
    • [22].一维钴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及磁学应用[J]. 稀有金属 2020(07)
    • [23].纳米材料定义与分类[J]. 轻金属 2020(05)
    • [24].基于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时间分辨成像[J]. 发光学报 2020(09)
    • [25].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20(10)
    • [26].丛枝菌根真菌对环境纳米材料的响应及减毒效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5)
    • [27].纳米材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0(04)
    • [28].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应用[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20(04)
    • [29].光功能纳米材料与肿瘤光学治疗展望[J]. 发光学报 2020(11)
    • [30].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2)

    标签:;  ;  ;  ;  

    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增敏效应的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筑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