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翁浪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构造变形及控矿规律研究

从江翁浪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构造变形及控矿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典型剖面研究、室内观察分析测试所取得的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翁浪金矿的岩石变形特征、金和其他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该金矿的构造控矿模式,得出了如下几点认识:1、翁浪金矿矿体产出特征主要为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等,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金矿体产出的具体构造部位在青白口系下江群甲路组一、二段间的层间滑动带中。野外构造剖面测量分析表明,甲路组地层中顺层剪切作用强烈,加之受岩石物性差别的影响,剪切带中构造分带现象非常明显,金矿体即产于变形相对较为强烈的应变集中(窄)带上。2、根据野外对矿区和典型剖面上的一系列构造透镜体、S-C构造和室内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旋转斑晶、S-C组构所反映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对金矿体起控制作用的顾层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为逆冲型剪切。3、根据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大量显微镜下分析表明,翁浪金矿的韧性变形特征明显。镜下所见韧性变形组构典型,如构造透镜体、S-C构造等,反映该金矿的岩石变形特征主要以韧性为主。4、对该金矿典型剖面样品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体积因子分析和元素质量迁移规律的研究表明,从简单变形带(围岩)迁入复杂透镜体带(矿体)和叠加透镜体带(矿体)的常量元素主要包括P2O5、Fe2O3、MgO、Na2O、CaO,微量元素则主要为亲硫元素Au、Cu、As、Bi、Pb、Zn、Tl、In和亲铁元素Mo。从复杂变形带和叠加透镜体带向简单变形带迁出常量元素主要有SiO2、MnO、K2O、FeO、TiO2,微量元素则是Nb、Hf、Sr等元素。5、根据翁浪金矿矿体产出特征、构造控矿和元素迁移规律的研究,建立了黔东南地区类似于翁浪金矿的构造控矿模型,即矿体受多层顺层剪切所形成的强应变带控制的多层控矿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地质调查简史与调查程度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任务
  • 1.6 完成工作量
  • 1.7 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变质岩
  • 2.5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 第三章 矿床地质概况
  • 3.1 地层
  • 3.2 构造
  • 3.3 岩浆岩
  • 3.4 变质作用
  • 3.5 矿体产出特征
  • 3.6 矿石特征
  • 3.7 围岩蚀变
  • 3.8 金的赋存形式
  • 第四章 岩石变形特征研究
  • 4.1 宏观变形特征分析
  • 4.1.1 顺层剪切
  • 4.1.2 变形分带
  • 4.2 微观变形特征
  • 4.3 运动学特征
  • 4.3.1 判别原理
  • 4.3.2 前人认识
  • 4.3.3 宏观特征
  • 4.3.4 微观运动学标志
  • 第五章 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5.1 常量元素分析
  • 5.1.1 常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 5.1.2 常量元素的质量迁移规律
  • 5.1.3 常量元素的体积变化规律
  • 5.2 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 5.2.1 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5.2.2 微量元素聚类分析
  • 5.2.3 微量元素迁移规律
  • 5.3 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 第六章 构造控矿规律讨论
  • 6.1 宏观上矿体赋存部位
  • 6.1.1 典型剖面分析
  • 6.1.2 赋存规律分析
  • 6.2 微观上矿体赋存部位
  • 6.2.1 电子探针定向测定
  • 6.2.2 手标本分析
  • 6.3 黔东南地区类似于翁浪金矿的构造控矿模型
  • 6.4 金富集机制分析
  • 6.4.1 动力变形机制影响
  • 6.4.2 元素在成矿中的迁移能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从江翁浪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构造变形及控矿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