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导体电子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

分子导体电子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单分子科学的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分子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测量通过单个分子或分子簇的电流成为可能,于是利用分子独特的电学性质来制备分子器件成为分子电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目前研究分子伏一安特性的理论方法中,由于分子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能常数由半经验方法给出,从而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无法在定量上解释实验结果。因此,发展一套理论方法从而在定量上研究分子的电子输运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是基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第一性原理计算的TranSIESTA-C程序包来研究分子导体电子输运特性。重点探讨了有机物聚苯二硫低聚物分子的输运性质、C14环团簇输运性质、混合碳链电子输运特性。本工作将有利于未来纳米电子学器件的设计。第一章介绍了分子导体的发展概况、人们探索分子导体的实验方法以及当前研究分子导体的主要理论方法,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部分。在介绍什么是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第一性原理方法Hartree-Fork近似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最后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把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子导体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所采用的计算程序。第三章,本章节采用第一性原理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预言设计具有分子开关特性分子导体器件。我们计算了聚苯二硫低聚物([PP(2)D])随旋转不同角度的I-V曲线,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聚苯二硫低聚物([PP(2)D])表面旋转角度,体系具有很强分子开关效应。第四章,本章节用第一性原理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聚苯二硫低聚物([PP(n)D])置于两个Al(100)电极之间的输运性质。计算聚苯二硫低聚物([PP(n)D])(n=1-6)平衡电导和I-V曲线。结果表明在这样的两极体系平衡电导同样遵循半经验指数衰减规律。当电压U从0.6V升到1.2V,负微分电阻出现。并通过不同电压下的透射谱来阐明体系I-V曲线特性。第五章,本章节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以及TranSIESTA-C程序包研究了C14环分子导体输运性质。计算结果发现,C14环分子导体输运性质表现为金属导体行为。通过分析体系的透射谱,发现体系是由最低占据态(LUMO)导电,体系为n型导体。研究了门电压对C14环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加入不同正门电压平衡电导只是发生微小的变化,逐渐增加。而加入不同负门电压时平衡电导发生振荡。同时计算了C14环吸附其他原子对C14环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吸附电子受体原子杂质,电子透射受到抑制。第六章,本章节用第一性原理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混合碳链置于两个Al(100)电极之间的输运性质。我们计算了IV族原子硅取代一维纯碳链中不同位置碳原子,以及硅取代不同长度的碳链时的输运性质,同时比较了其他非IV族原子N、P、S分别取代C7碳链中不同碳原子的输运性质。结果表明,对于混合碳链同样存在平衡电导的奇偶振荡,并且随着取代的位置不同,也会有奇偶振荡现象。硅原子取代碳原子后对体系的透射谱、不同门电压下的平衡电导及电流-电压(IV)曲线性质的影响,文中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分子电子学的发展
  • 1.2 分子导体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理论计算方法
  • 2.1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计算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2.2.1 引言
  • 2.2.2 Thomas-Fermi 模型
  • 2.2.3 Hohenberg-Kohn 定理
  • 2.2.4 Kohn-Sham 的方程
  • 2.2.5 局域密度近似(LDA)
  • 2.2.6 自洽求解一般过程
  • 2.3 非平衡格林函数法
  • 2.3.1 平衡格林函数
  • 2.3.2 非平衡格林函数
  • 2.3.2.1 非平衡格林函数的定义
  • 2.3.3 非平衡格林函数的 Dyson 方程
  • 2.3.4 Keldysh 方程
  • 2.4 Landauer-Büttiker 公式
  • 2.5 分子导体中的电流公式
  • 2.6 两个重要方程
  • 2.7 相关计算程序简介
  • 第三章 分子开关设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型与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总结
  • 第四章 聚苯二硫低聚物的电子输运特性:第一性原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与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平衡态输运性质
  • 4.3.2 非平衡态输运性质
  • 4.4 总结
  • 第五章 C14 环电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型与计算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平衡输运性质
  • 5.3.2 非平衡特性I-V 曲线
  • 5.3.3 门电压对C14 环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 5.3.4 吸附其他原子对C14 环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 5.4 总结
  • 第六章 混合碳链的电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6.1 引言
  • 6.2 模型与计算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零偏压情况
  • 6.3.2 门电压对体系输运特性影响
  • 6.3.3 碳硅链I-V 曲线特性
  • 6.4 总结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7.1 文章主要内容总结
  • 7.2 有机物聚苯二硫低聚物分子的电子输运特性
  • 7.3 研究C14环分子导体输运性质
  • 7.4 混合链的输运性质
  • 7.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贝塞尔函数修正的异型长导体阻抗计算实用方法[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9(06)
    • [2].等传输容量铜、铝导体海缆技术经济性比较[J]. 中国电力 2020(07)
    • [3].利用枕形导体做静电感应实验的正与误[J]. 物理教师 2020(09)
    • [4].中压紧凑型绝缘管型母线导体技术经济效益评估[J]. 广东电力 2018(06)
    • [5].中压开关柜中硬导体的选用计算[J]. 电气技术 2013(04)
    • [6].任意非空心旋转导体的自感系数[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08)
    • [7].质子-电子混合导体透氢膜[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03)
    • [8].电流连续的细导体段模型的磁场及电感[J]. 物理学报 2020(03)
    • [9].基于有限元法的多导体分布电容自动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 高电压技术 2020(04)
    • [10].防雷系统中含倾斜导体的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J]. 电瓷避雷器 2012(02)
    • [11].雷电在水平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03)
    • [12].瓦形与圆形导体结构和成本之对比[J]. 电线电缆 2015(06)
    • [13].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模型分析与拓展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11)
    • [14].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电场中的导体”为例[J]. 教学考试 2020(31)
    • [15].电磁感中两个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各种类型总结[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8(04)
    • [16].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快速焊接方法[J]. 电线电缆 2016(06)
    • [17].一种大截面铝芯分割导体的设计与制作[J]. 电线电缆 2015(01)
    • [18].中国西电建成全自动化导体涂装线[J]. 材料保护 2015(02)
    • [19].“导体单棒”模型分析与应对策略[J].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2(01)
    • [20].铝合金导体的推广势在必行[J]. 现代焊接 2014(08)
    • [21].透析磁场中导体棒的收尾运动[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2(01)
    • [22].电磁感应中涉及导体棒的题型[J].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3(01)
    • [23].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的四个关键[J]. 初中生之友 2008(Z3)
    • [24].非闭合导体中感应电流的理论分析与实验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2)
    • [25].对导体静电感应的一个误解[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26].剖析一组“导体棒+导轨”模型[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三) 2016(05)
    • [27].《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 2015(13)
    • [28].导体棒问题的归类例析[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1(04)
    • [29].高频多导体串扰的简化三维全波算法及其有效性评估[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09)
    • [30].关于纳米圆柱形导体电容问题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标签:;  ;  ;  ;  ;  

    分子导体电子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