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冯阳

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冯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V-V型复合动词,他他—手段型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的制约条件

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冯阳[1](2019)在《有关日语词汇性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制约条件的考察——以“他他——手段型复合动词”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存在大量由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对于词汇型复合动词的前后两项动词的制约条件,分别有"他动性调和原则"和"主语一致的原则",但仍然存在两条原则无法说明的问题。该文以"他他—手段型复合动词"为对象,按照实现动作结果的具体手段是事物性的还是动作性的,将组合成该类复合动词的单纯动词分成叁类,并以此论述制约其成为前项动词还是后项动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何哲[2](2018)在《论日语复合动词的词汇性与句法性特征——以“~出る”“~出す”“始まる”“~始める”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结构层面看,日语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和句法性特征因词而异。如果是前后项动词对等结构的语素,则词汇性特征增强,如"~出る"等;如果后项动词是从属结构的后缀,则句法性特征增强,如"~始める"等。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词汇性与句法性双重特点的复合动词,如"~出す"。这种现象不仅凸显静态的形态差异,也隐含着动态的语用区别。阐明这些差异和区别对于诠释深层语言机制具有明显的说服力和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乐燕子,王红[3](2016)在《试析日语词汇式复合动词的搭配特征——以语义结构诸制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他动性调和原则和主语一致原则是日语词汇式复合动词搭配规则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也是常被学者们引用和批判的法则。很多相关研究均以二原则为标准来分析特定的词汇式复合动词,对其不足提出批判,并确立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但纵观这些具有批判性的个案研究,其所确立的搭配规律其实均与语义结构的制约规则有一定关联。本文着眼于常被学者们忽视的语义结构制约规则,将词汇式复合动词根据语义结构分为六类,分别阐述了词汇式复合动词搭配上语义结构的制约规则。(本文来源于《跨语言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岳倩倩[4](2015)在《对日语词汇性复合动词的考察——以《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册》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日语教学中极为关键的资源,教材对于各类词汇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状况,本文尝试将教材和复合动词的习得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以《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曹大峰主编)为文本,对其中的词汇性复合动词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探究这套教材在复合动词习得方面的布局安排,以期对教学者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04期)

郑娴[5](2014)在《日语成对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词汇语法性考究——以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存在由成对自他动词为后项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以语法性后项要素及与其对应的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共有15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即使是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也有部分表示词汇性意义。本文以此类复合动词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如何辨别此类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及语法性进行阐述,考察每组成对自他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特征和使用规则。通过4点标准分别对15组复合动词进行测试,确认每组复合动词的词汇语法性质。可以看出后项动词为自他成对的复合动词在词汇性和语法性上有一致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4期)

姜峭帆[6](2014)在《谈谈日语V-V复合动词中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关系——以词汇性复合动词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词汇中,动词的复合能力很强,因此产生出数量庞大的复合动词。根据日语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在《例解国语词典》中收录的复合动词就有1817个,占动词总数的四成左右。因此,熟练地掌握日语复合动词是学好日语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先行研究的总结,以「词汇性复合动词」为主,谈谈日语V-V复合动词中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05期)

吉红[7](2013)在《基于语料库的高职日语词汇教学改革探索——以复合动词「―だ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语料库对日语复合动词「―だす」的语义进行分析,并对表示"开始"语义的类义词「―だす」和「―始める」进行了比较,以期对高职日语词汇教学改革作出新探索。认为,在高职日语词汇教学中亦可利用现今语言研究中盛行的语料库,使学生全面把握日语词汇的意义,并将其与类义词进行区分使用,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研究素养和问题意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3年12期)

柳小花[8](2013)在《日语词汇性与语法性复合动词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区分词汇性和语法性复合动词,对前后两项动词在意思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后项动词一致的两个复合动词有可能分属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和语法性复合动词。两类复合动词的区分可按照替换和归类的方法进行。后项动词归属于作为语法性复合动词构成要素的30个词、并且当前后两项动词分别替换到含有复合动词的句子中时,句子意思依然成立的复合动词是词汇性复合动词;反之是语法性复合动词。同时,以这30个词为后项动词的复合动词有可能是词汇性复合动词。(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李曼[9](2012)在《关于日汉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意义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国语言中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日语中存在许多动词和动词结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它能表现出单一动词无法表达的效果,使描述栩栩如生。另一方面在中文里也有许多“动词+动词”形式构成的复合动词。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有着各自特性的中日复合动词进行对比研究是有意义的,而且其研究成果也会有益于外语教育。本文试图从复合动词的前项和后项动词的意义关系角度出发,对中日两种语言中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动词间的主要意义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后,以《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中的词汇式复合动词及其中文译文为对象对中日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意义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分为3章进行了考察。第1章为先行研究,介绍了日语复合动词的体系研究、意义研究和与其它语言的对比研究以及中文复合动词的研究现状,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立场。第2章在复合动词意义关系的相关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归纳了中日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主要意义关系。把日文复合动词的主要意义关系分为10类(Ⅱ并列关系1类、Ⅱ右侧主要部4类、Ⅲ补文关系5类)。中文复合动词的主要意义关系分为8类(A并列式2类、B偏正式3类、C动补式3类)。第3章先从《挪威的森林》中抽出了1081个(总计词数)词汇式复合动词,其中区别词数为400个。接下来把这400个词全部翻译成中文,然后按照第二章中总结的意义关系对抽出的日文复合动词及其中文译词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中日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意义关系进行考察。考察的主要结果为,中日复合动词能对应的词(日文复合动词的译词在中文中也呈复合动词形式)为308个,占抽出400词的77%。不同意义关系的日语复合动词能与中文复合动词对应的比例呈很大差异。日文复合动词呈Ⅲ—④「方向」意义关系时中日复合动词对应比例最高,占这一意义关系的90.6%。日文复合动词呈Ⅱ—①「手段·原因」意义关系时对应比例也比较高,但日文复合动词呈Ⅱ—②「样态」和Ⅱ—③「继起」意义关系时,其对应率比较低。另外,当中日复合动词中有相似意义关系存在时,两者既有日文复合动词呈Ⅲ—④「方向」意义关系与中文复合动词呈C—②「趋向补语」意义关系这样相对应的情况,也有日文复合动词呈Ⅱ-①「手段」意义关系而中文复合动词绝大部分都不是B-①「手段·方式」意义关系这样不太对应的情况。中日复合动词不能对应时,中文译文呈现多样的构造。(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张威,王怡[10](2011)在《日语复合动词基础词汇和学习词汇的范围设定与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对中日两国不同类型的日语教材实施关于复合动词使用状况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结合使用BCCWJ语料数据库对复合动词调查的检索结果,对日语复合动词的使用分布和词条数量做了多方位考证,并在对日语复合动词使用状况的全貌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使用频率划定了复合动词基础词汇的大致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对中日两国不同类型日语教材导入复合动词时的词汇量、导入形式以及使用分布状况的比较,将日语教学复合动词学习项目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四点:1)教学目标的盲目性;2)学习词汇定位的不准确性;3)教学指导方法的不科学性;4)教材选用CV的随意性。同时指出:问题的症结应该归结为"缺乏对第二语言习得日语教学特性的正确认识与足够重视,基本上沿承了日本国语教学中"自然习得"的传统观念和方法。最后,本文对日语教学中复合动词学习词汇的范围设定和词条提取方法的初步构想做了概括性阐述。(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结构层面看,日语复合动词的词汇性和句法性特征因词而异。如果是前后项动词对等结构的语素,则词汇性特征增强,如"~出る"等;如果后项动词是从属结构的后缀,则句法性特征增强,如"~始める"等。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具有词汇性与句法性双重特点的复合动词,如"~出す"。这种现象不仅凸显静态的形态差异,也隐含着动态的语用区别。阐明这些差异和区别对于诠释深层语言机制具有明显的说服力和启发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冯阳.有关日语词汇性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制约条件的考察——以“他他——手段型复合动词”为对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何哲.论日语复合动词的词汇性与句法性特征——以“~出る”“~出す”“始まる”“~始める”等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3].乐燕子,王红.试析日语词汇式复合动词的搭配特征——以语义结构诸制约为中心[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

[4].岳倩倩.对日语词汇性复合动词的考察——以《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册》为对象[J].亚太教育.2015

[5].郑娴.日语成对自他动词构成的复合动词词汇语法性考究——以语法性后项要素构成的复合动词为中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6].姜峭帆.谈谈日语V-V复合动词中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关系——以词汇性复合动词为主[J].青年文学家.2014

[7].吉红.基于语料库的高职日语词汇教学改革探索——以复合动词「―だす」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

[8].柳小花.日语词汇性与语法性复合动词的差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李曼.关于日汉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意义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0].张威,王怡.日语复合动词基础词汇和学习词汇的范围设定与构想[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

标签:;  ;  ;  

词汇性复合动词论文-冯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