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

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

论文摘要

“审美化”的现象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实际上已经遍及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整个思维都带上了“审美化”的特征,他们开始用一种感性的眼光来认识和对待自我以及周围的世界,这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现代审美主义思潮。审美问题和文学艺术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深入了解审美主义问题必须透过在艺术审美内部的视角而给予关注,把关注点聚焦在艺术审美的内在构成上。本文基于跨学科研究方法,将文学创作和理论形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审美主义在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文学中的种种复杂表征和流变现象。 审美主义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大体经历了萌发、生成、扩张三个阶段。 浪漫主义文学第一次展示了自我情感的领域,肯定了个体某些感性本质的合理性,它在文学史上首次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作出了具有明确意识的审美反思和审美批判,其美学旨趣和价值取向构成了审美主义思想毋庸置疑的最初精神源泉。不过由于处在萌发阶段,浪漫主义文学主要还停留在回避现实的乌托邦王国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世俗生存本身。 从此岸生存和内在本能出发,正视和反抗现实人生的悲剧正是现代审美主义生成和成熟的标志,这在唯美主义文学“生活模仿艺术”观,纪德所强调的生命体验和劳伦斯性爱论中得到了充分而又集中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审美主义问题错综复杂,人们往往处在感性与理性、灵和肉的激烈冲突之中。 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被称作“垮掉一代”的青年们在其文学创作中刻画了通过吸毒、纵欲、酗酒寻找极端生命体验的人们,从而把人的感性冲动推向了顶峰,感性在这里已经和感官、欲望不分彼此地纠缠在一起了。这个阶段的人们更多追求的是肉身的放纵和感官的刺激,完全挣脱了理性、精神和道德的束缚,因此暴露出许多审美主义潜藏的危机。 在西方文学不同阶段审美主义症候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审美主义的内在困境。首先,审美主义是建立在人们对世界和自我认识的两分模式基础上的,为此人们很难摆脱灵和肉、感性与理性等种种矛盾和冲突;审美主义在反抗理性的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依旧没有逃脱主体性带给现代人的危机,要想走出审美主义的困境必须首先走出主体性的困境,和他人以及世界建立某种联系;此外,审美主义对感性的极端推崇更是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弊端,感觉的不可靠性、虚幻性、相对性、多样性和变化性难以承担最终的价值判断,造成了普遍的虚无主义,特别是感性和感官、欲望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是审美主义和消费社会产生某种联系的内在因素。 本文以审美主义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学中的流变为主要线索展开论述。第一章概述了现代审美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第二章至第四章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审美主义在文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表征;通过上述分析,最后一章则重点阐释审美主义表现出来的种种困境,并尝试寻找新的出路。 面对中国当前纷繁复杂的审美文化和文学现象,和西方审美主义文学的共同之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现代转型与审美主义的出现
  • 第一节 审美主义及其特征
  • 第二节 审美主义与现代性
  • 第三节 审美主义的思想背景
  • 第二章 审美主义的萌发:情感的诉求和灵性的超越
  • 第一节 “返魅”和“诗化”
  • 第二节 回归自然与解放人性
  • 第三节 张扬感性与表现自我
  • 第三章 审美主义的生成:人生的体验与本能的寻觅
  • 第一节 “艺术而艺术”与“生活模仿艺术”
  • 第二节 瞬时生命与体验之旅
  • 第三节 性美的遗忘与重生
  • 第四章 审美主义的扩张:快感的冲锋和身体的放纵
  • 第一节 “在路上”与“嚎叫”:感觉的狂欢
  • 第二节 此岸的信仰与感性的支点
  • 第三节 文明的没落与身体的颓败
  • 第五章 审美主义的内在危机及其超越
  • 第一节 感性与理性的分裂:矛盾的焦点
  • 第二节 个人主义:审美人难逃的牢笼
  • 第三节 价值虚无:感性至上论的终点
  • 结语
  • 附录1(个案研究之一)
  • 附录2(模式研究之一)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并肩守护 等待春暖 伊顿纪德向教育人致敬[J]. 人民教育 2020(05)
    • [2].并肩守护 等待春暖 伊顿纪德向教育人致敬[J]. 人民教育 2020(06)
    • [3].劳联董事长纪德力被评为全民“创业先锋”[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5(12)
    • [4].由心灵之光折射的激情——读安德烈·纪德的散文《沙漠》[J]. 辽河 2019(12)
    • [5].并肩守护 等待春暖 伊顿纪德向教育人致敬[J]. 上海教育 2020(08)
    • [6].并肩守护 等待春暖 伊顿纪德向教育人致敬[J]. 上海教育 2020(07)
    • [7].安德烈·纪德[J]. 广州文艺 2020(05)
    • [8].纪德内心的“度”[J]. 文教资料 2011(23)
    • [9].“灵”与“肉”的挣扎——从《田园交响曲》中看纪德的两难处境[J]. 北方文学 2016(17)
    • [10].心有沉香,不争亦争[J]. 课外语文 2017(05)
    • [11].从《人间食粮》到《新食粮》看纪德思想的变化与矛盾[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12)
    • [12].纪德笔下的吃喝风及其他[J]. 四川文学 2012(11)
    • [13].纪德笔下的吃喝风[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2(12)
    • [14].从《窄门》到《梵蒂冈地窖》看纪德对基督教问题的批判性思考[J]. 欧美文学论丛 2010(00)
    • [15].走近全国“发现双创之星”纪德力[J]. 中国就业 2015(12)
    • [16].纪德力 建起全国第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专业村”[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6(10)
    • [17].碧园书[J]. 飞天 2016(02)
    • [18].人生三题[J]. 医药保健杂志 2008(02)
    • [19].纪德笔下的吃喝风及其他[J]. 唯实 2012(11)
    • [20].全欲生活:论纪德生活观的意义与问题[J]. 法国研究 2012(04)
    • [21].解读纪德、纪德主义[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1)
    • [22].纪德归来[J]. 中国图书评论 2010(10)
    • [23].纪德的“南方”迷恋解读[J]. 外语教学 2019(04)
    • [24].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27)
    • [25].走好成长每一步[J]. 中国服饰 2020(05)
    • [26].纪德书信选[J]. 世界文学 2019(04)
    • [27].当纪德进入中国[J]. 读书 2008(03)
    • [28].多重视角的表述张力和叙事手法的双重变奏——试析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的叙事艺术[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8)
    • [29].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J]. 语文月刊 2011(08)
    • [30].论纪德同性恋作品的写作意图[J]. 青年文学家 2017(36)

    标签:;  ;  ;  ;  

    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