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置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结构,资本效率,经济增长,中介效应
配置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习明明,彭镇华[1](2019)在《金融结构、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中介效应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金融结构通过资本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且利用我国31省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金融市场化改革或金融结构优化升级会显着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金融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显着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来实现的;(3)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市场化改革或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才能显着促进经济增长。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发展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6-28)
张学谦[2](2019)在《研究生教育公平的一个解释:机会平等、配置有效与增长均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研究生教育公平作为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首要德性,如何界定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测量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这关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功推进,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关乎国家竞争力全面提升。鉴于此,本研究:根据正义理论、生产理论与博弈理论等相关公平理论,构建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逻辑起点;搜集研究生教育资料、数据,测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公平程度——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价值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构建。(1)研究生教育平等,实质是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机会不平等可归因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偏倚或歧视。(2)研究生教育有效,是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其存在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叁个主要来源。(3)研究生教育均衡,出现在研究生教育“产出”的需求等于供给之时,研究生教育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都是合意的——对此“产品”“支出”或“收入”都感到满意。(4)研究生教育公平,是平等、有效及均衡叁者和谐统一的关系状态,机会平等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配置有效是公平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实现手段,增长均衡则为使命和目标;原则体系,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与补偿原则分别为第一、第二与第叁原则。第二,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招生维度”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森的贫困指数。(2)研究结果,专业学位不平等程度高于学术学位,全日制不平等程度与非全日制相近,自然科学不平等较人文社科更严重。(3)结论分析,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较小,偏倚是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同等学力群体报考机会缺失为机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其次是只招收推免生这一特定群体形成的教育特权。第叁,研究生教育配置有效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SE-DEA、Malmquist指数。(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综合效率较高、生产率有所下降,自然科学综合配置有效、生产率略有上升,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综合配置高效、生产率持续上升。(3)结论分析,综合有效为资源投入不足驱动的“假性有效”、综合无效是由产出不足及投入冗余共同制约的“纯粹无效”,生产率上升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提高与规模收益递增驱动的“周期性、内涵式与外延式综合上升”,生产率下降则是技术退步、纯技术效率下降引致的“周期性、常态式综合下降”。第四,研究生教育增长均衡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均衡程度较低、上升幅度明显,自然科学失衡状况严重、改善效果有限,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不均衡程度高、下降幅度较小。(3)结论分析,培养的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两类产出对收入有显着影响;不均衡效应与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均呈现显着负相关性,经费支出与技术变化对不均衡效应影响强度最大。第五,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1)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策略:避免偏倚招生,增设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院校;消除歧视观念,规范编制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2)提高研究生教育配置效率的对策:强化产出导向,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度扩张;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研究生教育治理管理能力。(3)实现研究生教育均衡增长的建议:重视社会服务,保障研究生教育卓越产出供给;加强经费投入,缩小研究生教育科研水平差距。(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召华,王昕[3](2019)在《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果检验——来自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讨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区域及城市异质性视角,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了高铁建设如何通过改变城市可达性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高铁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可达性促使了二、叁产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分区域及城市规模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尽管高铁建设对大、中、小城市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路径不同。(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金莲[4](2019)在《我国法律解释权主体的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享有法律解释权的主体非常宽泛,立法、司法、行政等部门都享有法律解释权,但是如果由立法机关解释法律有违解释学的原理,违背权力制约的原则不利于司法独立;如果法院与检察院都享有法律解释权,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诉讼标准,极易导致当事人无法可依,不利于法院作出独立的判决。若行政机关享有法律的解释权很容易会扩张其权力,不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正因为此,法律解释权这个问题成为了诸多学者热议的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9期)
金立鑫[5](2019)在《广义语法形态理论的解释力——对普通话语序类型与论元配置类型的描写与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可以从广义语法形态角度来讨论,通过广义语法形态来展示汉语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区别性特征,拒绝"名包动"(super-noun)理论。通过广义语法形态可以观察到汉语在论元配置模式上存在主宾格与施通格并存的现象,由此解决"王冕死了父亲""台上坐着主席团"等一系列难以判定主宾语的历史难题。通过广义语法形态还可以观察到汉语的VO-OV混合语序类型。文章解释了汉语的"把"字句、歧义结构、兼语结构以及某些结构无法进行被动化操作以及必须进行被动化操作等结构背后的动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周迪,李倩[6](2018)在《我国R&D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实证检验及空间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以及两大阵营间基尼系数方法,分别从"等级"和"水平"角度构建区域资源配置"马太效应"实证检验分析框架,并从空间视角解释其机理,以我国R&D资源为例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区域R&D资源配置呈现明显的"等级马太效应"现象,其中,R&D人员配置还存在高低水平阵营差距逐渐增大的"水平马太效应"现象;(2)"马太效应"高低水平阵营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水平阵营成员主要位于沿海地区,低水平阵营成员主要位于西部地区。这种空间格局不仅不利于高低水平阵营间邻近溢出效应的发挥,相反,高水平阵营的集聚效应会扩大两大阵营间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R&D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现象。(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19期)
王金龙,邹波[7](2018)在《大陆及台湾地区抽象法律解释权配置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象法律解释权的配置是各个法域都需要处理的问题。中国大陆地区将抽象法律解释权配置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台湾地区则将其配置给"司法院"大法官。两者安排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通常的制度安排均不相同,但都是因袭历史因素、因应现实需求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公民与法(综合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翔[8](2018)在《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权力"分立"或"混合"的形式主义理解,无法解释和规范我国国家权力的配置。我国宪法对民主集中制规定方式从"一律"到"原则"的改变,为国家权力配置的宪法原则开放了新的解释可能性,邓小平、彭真等"宪法工程师"将权力配置的实质标准确定为"权力行使的正确性"。此种功能主义的权力配置原则,强调国家效能和治理能力,要求将各种国家任务的相应职权配置给在组织、结构、程序、人员上具有功能优势的机关,而不再僵化地拘泥于权力的"分""合"问题。我国现行宪法隐含此种功能主义的权力配置原理,其例证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和组织的加强、国家主席的恢复设置和外交权扩展等具体制度变迁。在"功能——机关"的维度,功能主义的权力配置原则可以概括为两项规范教义:第一,以机关结构决定职权归属;第二,因应职权需要调整机关结构。这一规范性原理可以实质性填充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有助于解决有关我国国家机构的众多实践争议,我国国家机构的宪法释义学也可据此基础展开。(本文来源于《中外法学》期刊2018年02期)
钱坤,张翔[9](2018)在《从议行合一到合理分工: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历史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议行合一"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的重要原则,一度也是我国的主流学说,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描述,最早提出了在职权、组织与人员叁个维度上的"议行合一",但其重点在于批判资产阶级议会制。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反官僚"立场,但在列宁思想指导下的苏俄(联)的苏维埃制与"议行合一"的构想有明显断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制、边区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变化,到1954年宪法时已经表现出国家权力的实质分化。而1982年宪法基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以及其他经验,提出了国家权力配置的新原则即"彭真叁原则",探索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理解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脉络,可以从历史维度为我国现行宪法下的国家机构的宪法解释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芳芳[10](2017)在《威慑理论视角下贪贿犯罪罚金刑的配置及其实践——基于《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九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贪贿犯罪作为贪利性犯罪,本质上不能脱离"贪利性"。《刑法修正案[九]》将罚金刑引入贪贿犯罪,填补了贪贿犯罪一直以来罚金刑缺位的刑罚断层。罚金刑是威慑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贪贿犯罪罚金刑的立法框架下,罚金刑对贪贿犯罪的威慑效能有限,除受限于立法外,司法对接也存在诸多障碍因素。立足威慑理论,罚金刑最佳的威慑效应要求立法和司法均适应威慑理论机制,即在立法层面,修正贪贿犯罪罚金刑的适用标准;在司法层面,从罚金刑的适用到执行坚持理性司法。(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7年07期)
配置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研究生教育公平作为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首要德性,如何界定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测量研究生教育公平、如何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这关乎研究生教育改革成功推进,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关乎国家竞争力全面提升。鉴于此,本研究:根据正义理论、生产理论与博弈理论等相关公平理论,构建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逻辑起点;搜集研究生教育资料、数据,测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公平程度——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价值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论构建。(1)研究生教育平等,实质是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机会不平等可归因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偏倚或歧视。(2)研究生教育有效,是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其存在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叁个主要来源。(3)研究生教育均衡,出现在研究生教育“产出”的需求等于供给之时,研究生教育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都是合意的——对此“产品”“支出”或“收入”都感到满意。(4)研究生教育公平,是平等、有效及均衡叁者和谐统一的关系状态,机会平等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配置有效是公平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实现手段,增长均衡则为使命和目标;原则体系,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与补偿原则分别为第一、第二与第叁原则。第二,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招生维度”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森的贫困指数。(2)研究结果,专业学位不平等程度高于学术学位,全日制不平等程度与非全日制相近,自然科学不平等较人文社科更严重。(3)结论分析,歧视对机会不平等贡献较小,偏倚是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同等学力群体报考机会缺失为机会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其次是只招收推免生这一特定群体形成的教育特权。第叁,研究生教育配置有效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SE-DEA、Malmquist指数。(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综合效率较高、生产率有所下降,自然科学综合配置有效、生产率略有上升,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综合配置高效、生产率持续上升。(3)结论分析,综合有效为资源投入不足驱动的“假性有效”、综合无效是由产出不足及投入冗余共同制约的“纯粹无效”,生产率上升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提高与规模收益递增驱动的“周期性、内涵式与外延式综合上升”,生产率下降则是技术退步、纯技术效率下降引致的“周期性、常态式综合下降”。第四,研究生教育增长均衡实证分析。(1)研究设计,建立“叁学科领域”分析框架,样本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方法是随机前沿分析。(2)研究结果,人文社科均衡程度较低、上升幅度明显,自然科学失衡状况严重、改善效果有限,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整体不均衡程度高、下降幅度较小。(3)结论分析,培养的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两类产出对收入有显着影响;不均衡效应与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均呈现显着负相关性,经费支出与技术变化对不均衡效应影响强度最大。第五,促进研究生教育公平的对策与建议。(1)研究生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策略:避免偏倚招生,增设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院校;消除歧视观念,规范编制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2)提高研究生教育配置效率的对策:强化产出导向,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度扩张;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研究生教育治理管理能力。(3)实现研究生教育均衡增长的建议:重视社会服务,保障研究生教育卓越产出供给;加强经费投入,缩小研究生教育科研水平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置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习明明,彭镇华.金融结构、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中介效应解释[C].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2].张学谦.研究生教育公平的一个解释:机会平等、配置有效与增长均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召华,王昕.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果检验——来自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解释[J].软科学.2019
[4].李金莲.我国法律解释权主体的配置[J].法制与社会.2019
[5].金立鑫.广义语法形态理论的解释力——对普通话语序类型与论元配置类型的描写与解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周迪,李倩.我国R&D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实证检验及空间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7].王金龙,邹波.大陆及台湾地区抽象法律解释权配置比较研究[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8
[8].张翔.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J].中外法学.2018
[9].钱坤,张翔.从议行合一到合理分工: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历史解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
[10].李芳芳.威慑理论视角下贪贿犯罪罚金刑的配置及其实践——基于《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十九条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