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

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

论文题目: 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生物学

作者: 张海滨

导师: 张国范

关键词: 海湾扇贝,有效繁殖群体数,近交衰退,生长,存活,基础群体,遗传改良,现实遗传力,选择育种,双列杂交,杂种优势,配合力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海湾扇贝自 1982 年引入我国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海区重要的养殖贝类。其作为雌雄同体型生物,在自然情况下,既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一方面自交可增加纯合基因型的出现频率,从而增加隐性有害基因表现的机会,导致近交衰退;另一方面自交也可以作为品种纯化的有效手段,而在动植物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不同有效繁殖群体数对子代的影响,研究了作为雌雄同体型动物的海湾扇贝的近交生物学效应。同时,也利用其可自交的特点,选择优良个体进行连续自交培育了 F1、F2、F3代自交系;比较了自交系间的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并估计了配合力等参数。另外,通过不同遗传背景的养殖群体间的混交,建立了海湾扇贝的育种基础群体,并对其进行选择实验,估计了现实遗传力。还进行了海湾扇贝加拿大群体和墨西哥湾扇贝的杂交实验,分析了 F1的杂种优势及母体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 采用不同有效繁殖群体数的海湾扇贝进行繁殖,研究了近交对海湾扇贝 F1、F2 的生长、存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 6 个梯度,分别采用 1、2、10、30、50 个亲贝进行繁殖,并以常规生产为对照组。在子一代,实验各组第 1 天的 D 形幼虫壳长并没有显著差别(P>0.05)。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差别越来越明显,表现为自交组的生长和存活均低于其他各组, 而 Ne=2、10、30、50 及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养成期间,自交组个体壳长、壳高、壳宽及总重的生长,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另外,越冬期间,自交组的存活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在子二代,近交衰退不仅存在于 Ne=1 组,而且也存在于 Ne=2 组。这两组的生长和存活都明显低于其他各组(Ne=10, 30, 50, control),而后者之间没有显著区别。同时,Ne=1 组的近交衰退明显高于 Ne=2 组。由此可见,低的有效繁殖群体数(Ne),增加了近交的可能性,能够对子代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苗种生产中维持较高的 Ne 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由于海湾扇贝较高的产生配子的能力(单个亲贝就能够产生大量的配子),也可能导致近交水平的增加,因此推荐从不同的养成地点选择亲贝进行苗种培育。 i<WP=7>张海滨 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2. 采用两个海湾扇贝的群体进行混合交配,建立了基础群体。经过一年的养殖,以壳长为指标对所建立的基础群体进行选择,从 1300 个体中选择壳长最大的 10%个体(选择强度为 1.755)进行繁殖,并随机从基础群体中选择相同数量的个体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幼虫阶段选择组的生长和存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现实遗传力为 0.52±0.24。由于在稚贝期间,对照组的养殖密度相对较低,在养成阶段开始时(第 100 天),对照组的平均壳长大于选择组。随着密度调整一致后,在养成阶段(第 100 天至 160 天)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时,选择组在这一阶段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说明,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海湾扇贝,建立遗传多样性高的基础群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育种,是一种较有潜力的海湾扇贝种质改良的方法。 3. 进行了海湾扇贝加拿大群体和墨西哥湾群体的杂交实验,对杂种一代及对照群体的生长和存活进行了比较。四个子代群体的第一天的 D 形幼虫的壳长没有显著区别(94.27μm,93.78μm, 93.48μm, 93.58μm)。在第 10 天,两个杂交组(CM, MC)的壳长(155.35μm,156.14μm)显著大于两个对照群体(141.97μm, 146.20μm),且 MC 的生长速度大于 CM。同时,存活率的杂种优势明显大于生长的杂种优势。在幼虫阶段,卵源和交配方式对壳长和存活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杂种优势不仅存在于幼虫阶段,而且在稚贝及成体阶段一直存在。在第 170 天,CM 的个体明显大于其它三个组合,虽然 MC 的壳长和壳高也大于两个对照群体(MM,CC),但差异不显著。 4.从海湾扇贝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建立了 F1、F2、F3 自交系,并研究各家系在幼虫及养成阶段的生物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家系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变异,因而进行家系的选择和培育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三代的自交选育,已经得到一些生长速度快且存活率高的家系。 5. 本研究中利用起源于F2自交系的三个杂交家系为材料,进行了3×3双列杂交,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同时计算了各家系间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海湾扇贝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1×40杂种优势最为明显,而且随着幼虫的生长,杂种优势值呈增加趋势。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般配合力高的组合,特殊配合力也高,杂种优势也明显。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近交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1.1.1 野生群体的近交生物学效应

1.1.2 养殖群体近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1.1.3 有效繁殖群体数的概念及应用

1.1.4 海湾扇贝有效繁殖群体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原理与应用

1.2.1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1.2.2 选择育种常用概念及遗传参数的估计

1.2.3 海洋贝类的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机理及应用

1.3.1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假说

1.3.2 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1.3.3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1.3.4 海洋贝类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家系选育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1.4.1 家系选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4.2 优良杂交组合的筛选--配合力分析

1.4.3 家系选育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1.4.4 海洋贝类家系选育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 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第一节 不同有效繁殖群体数对海湾扇贝 F1 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有效繁殖群体数对海湾扇贝F2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育种基础群体的建立及遗传参数的估计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海湾扇贝加拿大群体和墨西哥湾群体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比较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海湾扇贝优良家系的选育

第一节 橘红色海湾扇贝家系的建立及生长表现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海湾扇贝子二代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和存活比较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海湾扇贝子三代自交系的生长发育比较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海湾扇贝家系早期配合力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五节 小 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完成的文章

致 谢

发布时间: 2005-04-18

参考文献

  • [1].中国海湾扇贝产业结构、特征和绩效研究[D]. 于千钧.中国海洋大学2014
  • [2].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D]. 毛俊霞.中国海洋大学2015
  • [3].扇贝耐热性状候选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杨传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
  • [4].海湾扇贝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结构分析[D]. 李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
  • [5].海湾扇贝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结构、表达和多态性分析[D]. 包永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6].扇贝补体相关分子的结构及功能研究[D]. 王雷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 [7].海湾扇贝的选择和杂交育种[D]. 张守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 [8].扇贝补体样成分的基因及其功能研究[D]. 张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
  • [9].海湾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李宏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10].双壳贝类幼虫变态诱导及其机理研究[D]. 张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

相关论文

  • [1].海湾扇贝的选择和杂交育种[D]. 张守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 [2].鲍与扇贝遗传育种中的分子标记研究[D]. 万俊芬.中国海洋大学2003
  • [3].海湾扇贝群体遗传学和扇贝科分子系统演化的研究[D]. 刘保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
  • [4].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特蛎Crassostre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孔晓瑜.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研究[D]. 王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6].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皱纹盘鲍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刘贤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8].海湾扇贝遗传图谱构建及壳色基因、生长相关QTL的定位研究[D]. 秦艳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标签:;  ;  ;  ;  ;  ;  ;  ;  ;  ;  ;  ;  

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