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与非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病房住院行胸部增强CT患者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着重分析了:1、高血压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关联性;2、头臂干根部至左颈总动脉根部的距离、左颈总动脉根部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距离及冠状动脉开口至头臂干根部的距离等相关形态因素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关联性。旨在分析高血压及主动脉弓上三分支的相关形态因素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是否相关,并为其今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1.数据测量:1)病例组的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在我院行胸主动脉CTA的106例患者。2)对照组的选择:同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住院,诊断为锁骨下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肺错构瘤,肺癌,肺炎,肺结核等且行胸部增强CT检查的病人共486人,随机抽取其中106例。3)抽样方法:依照病例和对照的选择标准,病例组选择在规定时段符合标准的所有病例;对照组为同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诊断为锁骨下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肺错构瘤,肺癌等且行胸部增强CT检查的病人486人随机抽取其中106例。2.数据统计:采用SPSS 11.5及Stata 7.0软件,相关危险因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相关临床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用两样本T检验,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完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06例,结果发现:(1)病例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比例的差异P=0.0000<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性,OR=11.98。(2)病例组与对照组头臂动脉根部至左颈总动脉根部距离的差异P=0.33,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但是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比例的差异P=0.0001<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性,OR=9.93。(3)病例组与对照组左颈总动脉根部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距离的差异P=0.57,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4)病例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开口至头臂动脉根部的距离的差异P=0.44,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1)高血压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是减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的有效措施。(2)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的病人需警惕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3)左颈总动脉根部据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无相关。(4)冠状动脉开口至头臂动脉的距离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生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