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接触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桩-土接触面,粗糙度,大型直剪试验,力学特性
不同接触面论文文献综述
蒋劲羽,方琴[1](2016)在《不同桩侧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桩的承载机理来看,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是桩侧阻力发挥的必要条件,而影响相对位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桩表面的粗糙度,在不同的粗糙度下,桩-土接触面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力学特性。本文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剪切应力增长速度越来越小,最后趋于平缓,且粗糙度的变化,对曲线形态的影响不大;存在一临界粗糙度,当粗糙度小于临界粗糙度时,剪切应力的峰值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反之,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杨伟,张美琳,郭东升,曹明,张树光[2](2015)在《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叁维建模与传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内热量传递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推导了多孔介质内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新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接触面厚度不同对煤岩体传热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下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3 mm和4 mm的煤岩体低温壁面上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中下部自然对流强;煤岩体壁面附近自然对流强,中央区域自然对流弱;煤岩体高低温壁面附近导热占主导;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3mm和4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杨伟,郭东升,张树光[3](2014)在《煤岩体接触面不同倾角的传热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煤岩体接触面倾角不同时的传热规律,对6种不同倾角组合的煤岩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不同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多孔介质稳态传热模型,考虑煤岩体y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黏性阻力系数和内部阻力系数,运用传热学,流体力学,多孔介质对流传热等相关理论,并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采用控制体积法对煤岩体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场可知,随着倾角的增加,高温边界下部导热增强,煤岩体中央对流换热开始占主要作用,低温边界上部导热减弱;通过流场可知,岩石区域中央处流场的对流作用最弱(Ф=0.000 1),靠近边界条件处对流作用最强(Ф=0.001 3),随着倾角的增加,对流作用减弱。流动状态在接触面有突变,温度场和流线相互对应。(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袁国政,陈霞,白创,树学峰[4](2014)在《BGA封装倒装焊点不同接触面跌落失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由跌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BGA(球栅阵列)封装自由跌落到不同材质基板后的可靠性,对比分析焊点裂纹产生、扩展直至断裂的机理。对失效封装芯片进行了染色处理,观察BGA封装中焊点的失效位置和焊点内部裂纹的形貌。结果表明,不同接触面上焊球裂纹都经历稳态-扩展-失效的过程,石质接触面上裂纹出现最早,裂纹扩展最快,失效最快,钢质接触面次之,最后是木质接触面。木质接触面的焊点失效模式主要是焊盘失效;钢质和石质接触面的焊点的失效模式以金属间化合物失效为主。比例风险模型(PHM)估计得到的寿命值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能有效预测焊点自由跌落条件下的寿命。(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4年05期)
冯龙龙,包腾飞,李晓晨[5](2014)在《ABAQUS程序在某混合坝不同坝型接触面渗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合坝坝体边界较复杂致使边界条件施加困难,从而增加渗流计算难度的问题,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提供的用户子程序,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对某混合坝不同坝型接触面进行渗流计算时,采用Fortran子程序对其施加孔压边界条件并进行渗流场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坝的防渗安全满足要求,进而证明提出利用二次开发施加边界条件可行。(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陈立云,陈华,赵静[6](2013)在《后牙烤瓷桥两种不同龈底形态桥体对接触面黏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固定桥修复后牙缺失两种不同形态桥体对接触区黏膜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上单个后牙缺失、适合做双端固定桥修复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船底式和改良鞍式桥体制作双端烤瓷固定桥,试粘固3个月后复诊,取下修复体,观察桥底牙龈黏膜红肿、炎症情况,并讯问患者戴用修复体后的口腔舒适程度。结果船底式桥体接触区黏膜炎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鞍式桥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患者戴用一段时间后,均无明显异物感。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牙缺失,采用船底式优于改良鞍式桥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3年04期)
杜强,杜航,刘文白,张珍[7](2013)在《不同应力下土与结构物接触面力学性状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主研发的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试验仪进行室内土单元试验,分别在土体只受自重应力、土体受大小不同的竖向应力、结构物不同粗糙度、结构物不同位移速率等4种不同的工况下使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应用颗粒流离散元程序——PFC2D对土与结构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接触面的土体变形及剪应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在土与结构物的接触面上,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剪切带,说明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并不只局限于接触面,而对接触面以上一定厚度内的土体也有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约为10倍的粒径。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土体会呈现出剪胀及应变软化现象,土体所受剪应力会出现应力峰值。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土的应力峰值也会升高。结构物的粗糙程度对土体剪应力的变化影响不大。结构物位移速率越大,土体剪应力变化越快。(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胡艳丽,何山[8](2012)在《滩涂地区土与不同结构材料接触面摩擦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混凝土和钢两种不同结构材料,构成土—混凝土和土—钢两种复合体,采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土体,通过改进直剪仪研究土与不同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擦性能及其时效性,并对两种不同结构材料进行沥青涂层,研究沥青涂层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应力越大摩阻力越大,摩阻力与法向应力呈近似直线关系。一般情况下,土与混凝土和钢两种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阻力比纯土要低,粉质粘土—钢接触面的摩阻力比粉质粘土—混凝土高,粉土—混凝土接触面的摩阻力高于粉土—钢的摩阻力。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摩阻力降低幅值由负转正,且越来越大。粉质粘土与混凝土和钢两种结构材料接触面的摩阻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而粉土与其结构材料接触面摩阻力的时效性不明显。沥青涂层对接触面摩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法向应力较小时,沥青涂层会降低摩阻力,法向应力较大时,沥青涂层反而会增加摩阻力。接触面的摩擦性能与土的类型、法向应力、结构材料、沥青涂层等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张吉顺,华斌[9](2011)在《土与不同桩侧表面粗糙度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济大学研制的大型多功能界面剪切仪,对上海地区黏性土与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混凝土接触面之间相互作用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此模拟钻孔灌注桩桩侧不同粗糙度条件下侧摩阻力的发挥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接触面相互作用时切向位移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参数,发现粗糙度对于接触面上的力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1年03期)
彭凯,朱俊高,伍小玉,张丹[10](2011)在《不同泥皮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粗粒土与结构面分别在夹膨润土泥皮、粘土泥皮以及无泥皮条件下的大型单剪试验,揭示了不同泥皮情况下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泥皮种类对粗粒土与结构面的强度有重要影响,夹有膨润土泥皮时,粗粒土与结构面的剪切强度显着减小,最大减幅可达45%,而夹有粘土泥皮时其最大减幅只有10%,远小于膨润土泥皮;试验测定的夹有膨润土泥皮时的摩擦角仅为夹有粘土泥皮时的60%左右。剪切破坏时,同一高度处,切向位移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同样的法向应力及高度处,夹有膨润土泥皮时的切向位移小于夹有粘土时的切向位移,而法向位移相对要大些。此外,无泥皮低法向应力下,出现明显的剪胀现象,而泥皮条件下均表现为剪缩。(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不同接触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内热量传递情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推导了多孔介质内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新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接触面厚度不同对煤岩体传热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下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3 mm和4 mm的煤岩体低温壁面上部导热作用最强;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的煤岩体高温壁面中下部自然对流强;煤岩体壁面附近自然对流强,中央区域自然对流弱;煤岩体高低温壁面附近导热占主导;接触面厚度为2 mm和5 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3mm和4mm煤岩体热量传递情况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接触面论文参考文献
[1].蒋劲羽,方琴.不同桩侧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杨伟,张美琳,郭东升,曹明,张树光.不同接触面厚度煤岩体叁维建模与传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杨伟,郭东升,张树光.煤岩体接触面不同倾角的传热影响[J].煤炭学报.2014
[4].袁国政,陈霞,白创,树学峰.BGA封装倒装焊点不同接触面跌落失效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
[5].冯龙龙,包腾飞,李晓晨.ABAQUS程序在某混合坝不同坝型接触面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4
[6].陈立云,陈华,赵静.后牙烤瓷桥两种不同龈底形态桥体对接触面黏膜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3
[7].杜强,杜航,刘文白,张珍.不同应力下土与结构物接触面力学性状的数值模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胡艳丽,何山.滩涂地区土与不同结构材料接触面摩擦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2
[9].张吉顺,华斌.土与不同桩侧表面粗糙度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1
[10].彭凯,朱俊高,伍小玉,张丹.不同泥皮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