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18届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经过3周8个分站的角逐后,于2010年8月25日--29日在宁波北仑举行总决赛,进入总决赛的六支队伍代表着世界女排的最高水平,中国女排最终以2胜3负的成绩列居第4名。中国女排曾是一支在国际排坛有着辉煌战绩的世界强队,但是随着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现如今中国女排全攻全守和快速多变的优势已不在,进攻技术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别从发球、扣球和拦网等进攻技术对2010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其他各国女排比赛录像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女排进攻现状,通过比较找出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进攻技术方面的差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和扣球高度与国外女排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平均年龄各队中最小,平均拦网高度各队中最高,与国外女排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2、中国女排与其他各国女排在发球方式的运用上均以跳飘球为主,其次是站立式飘球,大力跳发球运用的较少,只有中国、美国和波兰女排的个别队员采用。中国女排跳飘球和站立式飘球效果一般,大力跳发球效果较好,但失误较多;中国女排发球技、战术具备一定实力,但发挥不够稳定,个别场次或局次出现失误较多或攻击力不强的现象,这主要与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3、中国女排和其他各国女排在进攻打法上都是强攻运用的最多,其次是快攻,后排进攻较少。中国女排快攻运用数量比国外女排多,继续保持着快速多变的技战术特点;国外女排后排进攻数量较多,立体进攻战术运用的较好。中国女排强攻被拦死率高且失误较多,强攻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女排快攻运用较多,被拦死和失误较少,但得分情况一般,不及巴西、美国和意大利队,较日本队和波兰队好;中国女排还没有将后排进攻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后排进攻少且得分率低,与国外各队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4、中国女排一攻质量不及国外女排,一攻强攻得分率低且失误率高,与意大利、波兰、美国和巴西女排还有较大差距;一攻快攻较波兰、美国队好,不及巴西、意大利和日本队;一攻后攻运用数量少且得分率低,不及其他各国女排。防反方面,中国女排防反强攻与国外女排水平相当;防反快攻得分率较高,被拦死率和失误率较低,总体水平比国外女排好;防反后攻得分率低,被拦死率高,与国外各队均有较大差距,其中日本女排的防反后攻能力最好,运用数量多,得分率高且没有被拦死球。5、中国女排在与不同对手的比赛中拦网效果不够稳定。与日本、波兰队比赛时效果较好;与身材高大、弹跳高、扣球力量大的美国、巴西、意大利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拦对手的高点大力强攻、高点快攻、后排进攻时,易被打手出界,有时候根本拦不到球,被对方超手进攻。6、中国女排进攻点的分配传统老套,主要依赖主、副攻位置的进攻,对接应位置重视不够,进攻数量太少;美国、巴西、意大利队都很重视接应运动员的进攻作用,接应位置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进攻点,进攻数量甚至超过了主攻手,副攻位置的进攻也得到了提升;日本和波兰队进攻点的分配以主攻为主,接应其次,而副攻位置的进攻不太多。7、针对结论,对中国女排提出以下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应学习国外强队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科学训练,预防伤病;提高发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提高发战术球的能力,在比赛中根据不同对手制定相应的发球策略;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队员的自信心和控制、调整情绪波动的能力;完善进攻结构,加强后排进攻的训练与运用,提高强攻及调整进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由人及进攻队员的接发球能力,从而提高一攻质量;加强针对高大运动员进攻拦网的研究与训练,提高拦后排进攻和拦对方调整进攻的能力;重视接应运动员的进攻作用,保证进攻点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