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细胞遗传学及分子标记微卫星的研究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细胞遗传学及分子标记微卫星的研究

论文题目: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细胞遗传学及分子标记微卫星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遗传学

作者: 邹方东

导师: 张义正

关键词: 林麝,核型,微卫星,克隆,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种群管理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麝是我国极其重要的资源动物,资源量和麝香产量约占全世界70%以上。由于野外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不断破坏,我国麝类数量急剧减少、现存麝类已面临濒危。2002年11月,麝科所有种都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麝的珍贵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但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麝的生态学、分类学、组织学、生理学以及麝香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麝的遗传学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核型、染色体G-带带型、林麝微卫星DNA的分离和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野生和圈养林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以林麝(M. berezovskii)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首先建立了适合林麝淋巴细胞增殖的培养体系,即在RPMI 1640综合培养基中加入等量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伴刀豆球蛋白ConA,38℃培养。利用此法培养的细胞用于制备染色体,确定林麝核型是2N=58,且全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本研究还首次应用染色体G-带技术,对林麝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核型中,最长的一条染色体是X染色体,最短的是Y染色体。 由于微卫星标记方法的可靠性和特异性,本研究首先构建了3个林麝(M.berezovski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即(AC)_n文库、(AAG)_n文库和(GATA)_n文库,每个文库含有上万个转化子。(AC)_n文库中的阳性克隆率约为75%。测序结果表明,阳性克隆含有(AC)_n重复序列的比例高达98%,约有10%的阳性克隆重复

论文目录:

图形目录

表格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与G-带带型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试剂

2.3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

2.4 染色体的制备

2.5 G-带的显示

3 结果

3.1 林麝核型

3.2 林麝染色体类型

3.3 林麝染色体G-带带型

4 讨论

4.1 关于林麝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

4.2 关于林麝染色体着丝粒类型

4.3 关于染色体G-带带型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菌株和质粒

2.2.1 菌株

2.2.2 质粒

2.3 试剂

2.4 引物合成

2.5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

2.5.1 DNA提取

2.5.2 基因组DNA的酶切及与人工接头的连接

2.5.3 大小特异性的接头—酶切DNA片段的回收

2.5.4 微卫星序列的富集

2.5.5 磁珠富集微卫星产物的PCR扩增及回收

2.5.6 PCR扩增的富集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及转化

2.5.7 微卫星富集工作文库的构建及PCR阳性克隆筛选

2.5.8 序列测定

3 结果

3.1 林麝基因组富集文库的构建

3.2 微卫星DNA的PCR筛选

3.3 微卫星DNA的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微卫星的分离方法

4.2 关于林麝微卫星序列的特征

5 小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微卫星多态性研究及其在圈养种群管理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来源

2.2 DNA提取

2.2.1 毛囊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肌肉DNA的提取

2.3 林麝微卫星引物的设计及PCR条件优化

2.3.1 微卫星引物设计

2.3.2 PCR条件优化

2.4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2.4.1 PCR扩增

2.4.2 扩增产物的电泳

2.4.3 图象分析及数据统计

2.5 圈养林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2.6 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种属通用性检测

2.6.1 梅花鹿(C.nippon)DNA的提取

2.6.2 林麝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马麝及梅花鹿基因组的PCR扩增

2.6.3 马麝及梅花鹿基因组PCR扩增产物的回收、连接、转化、鉴定及测序

2.7 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与林麝基因组的斑点杂交

2.7.1 多态性微卫星座位的地高辛标记(Dig labeling)

2.7.2 地高辛标记探针与林麝基因组的斑点杂交

3 结果

3.1 毛囊基因组DNA的制备

3.2 林麝微卫星PCR反应条件优化

3.2.1 复性温度对微卫星扩增的影响

3.2.2 Mg~(2+)离子浓度对微卫星扩增的影响

3.3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3.3.1 林麝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大小及其数量

3.3.2 林麝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3.3.3 野生林麝8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标

3.3.4 米亚罗野生林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4 圈养林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3.4.1 都江堰金凤山及马尔康圈养林麝微卫星等位基因大小及数量

3.4.2 都江堰金凤山及马尔康圈养林麝微卫星基因型和基因频率

3.4.3 圈养林麝遗传多样性

3.5 林麝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种属通用性检测

3.5.1 在马麝中的检测结果

3.5.2 在梅花鹿中的检测结果

3.6 林麝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与基因组的斑点杂交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毛囊DNA的提取

4.2 关于等位基因丢失与Hardy-Weinberg平衡

4.3 关于林麝微卫星的多态性

4.4 关于林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4.4.1 林麝等位基因数量

4.4.2 林麝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4.4.3 林麝杂合度的分析

4.5 关于林麝遗传多样性保护对策分析

4.6 拯救野麝,为时未晚

5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圈养濒危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 常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1.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2 微卫星(Microsatellite)

2.1 微卫星的突变与进化机制

2.2 微卫星的功能

2.2.1 染色质的组织作用

2.2.2 DNA代谢过程的调控

2.2.3 基因表达调控

2.3 微卫星的分离方法

3 微卫星在濒危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3.1 濒危哺乳动物微卫星分离情况

3.2 在圈养濒危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4 麝科动物与微卫星标记研究的紧迫性

4.1 麝的保护与利用矛盾

4.2 麝科动物的研究概况

4.2.1 分类学研究

4.2.2 其他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的主要论文

出版的专著

获得的奖励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养殖种群死亡原因及其生命生理特征研究[D]. 刘春燕.华东师范大学2008
  • [2].我国麝类动物养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林海.北京林业大学2012
  • [3].林麝食源植物的营养学特征及食物选择主导因子的研究[D]. 王文霞.北京林业大学2016
  • [4].圈养林麝遗传多样性及泌香性能关联标记的分析研究[D]. 赵莎莎.浙江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圈养林麝遗传多样性及泌香性能关联标记的分析研究[D]. 赵莎莎.浙江大学2009
  • [2].虎(Panthera tigris)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及其在圈养种群管理中的应用[D]. 徐艳春.东北林业大学2001
  • [3].微卫星在基因组上的分布与功能及其计算方法初步研究[D]. 郭文久.四川农业大学2004
  • [4].陕西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恢复生态学研究[D]. 胡忠军.华东师范大学2005
  • [5].微卫星遗传标记在家蚕中的应用研究[D]. 李木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6].獐保护遗传学及其繁殖行为研究[D]. 胡杰.浙江大学2006
  • [7].黑麂保护遗传学研究[D]. 吴海龙.浙江大学2006
  • [8].陕西凤县林麝栖息地景观生态格局及生态恢复研究[D]. 王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9].华南虎保护遗传学研究[D]. 张志和.浙江大学2006
  • [10].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养殖种群死亡原因及其生命生理特征研究[D]. 刘春燕.华东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  ;  ;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细胞遗传学及分子标记微卫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