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农户”模式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并在烟叶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安邱市作为山东省重点烟叶基地,烟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以来,烟叶生产发展迅速。但随着烟叶产业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安邱市产业化经营应该按什么模式发展,以及如何去发展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以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为背景,以烟叶产业化经营中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合同制下烟农与公司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深入剖析了现行“公司+烟农”经营模式在提高烟叶质量、产量及合同约束脆弱性的缺陷。根据烟叶生产的专用性、技术员在烟叶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在分析安邱市烟草公司总体状况及技术员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以技术员为基础的“公司+技术员+烟农”新型经营模式,并阐述了该经营模式的关系联接、运行机制、烟叶技术员的职责。新模式维护了公司、烟农的利益,克服了老模式的缺陷,促进了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结合安邱市土地资源、烟叶产业化政策和制度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竞争态势矩阵(CPM),与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就该模式对烟叶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力、政策、执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肯定了新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需进一步优化与改进的方向。最后,为保障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 研究思路1.2.2 研究方法1.3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内容1.4 研究的框架2 文献综述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文献综述2.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2.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2.2 烟叶产业化的相关文献2.2.1 适度规模经济与烟叶产业化2.2.2 烟叶产业化经营中利益机制分析2.2.3 制度变迁与烟叶产业化经营3 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状况分析3.1 安邱市烟叶生产状况分析3.1.1 安邱市烟叶种植面积变化3.1.2 安邱市烟叶收购量和等级的变化情况3.1.3 安邱市烟叶单产量的变化情况3.1.4 安邱市烟叶种植规模分析3.2 安邱市烟叶发展面临的问题3.2.1 烟农素质低,阻碍烟叶产业化发展3.2.2 技术推广及考核机制不健全3.2.3 户籍化管理与技术服务不到位3.2.4 经营规模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3.2.5 品牌观念淡薄,制约产业化经营发展3.2.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烟叶种植布局、规模稳定3.2.7 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3.3 “公司+烟农”经营模式分析3.3.1 “公司+烟农”经营模式的优势3.3.2 入世后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3.3 “公司+烟农”经营模式局限性的博弈分析4 安邱市烟叶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改进4.1 安邱市烟草公司概况分析4.1.1 安邱市烟草公司组织结构分析4.1.2 安邱市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4.2 技术员进入烟叶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必要性4.2.1 有利于维护烟农的利益4.2.2 有利于维护公司的利益4.2.3 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率4.2.4 有利于发展种植大户,实行适度规模经营4.2.5 有利于创建烟叶品牌4.3 构建“公司+技术员+烟农”产业化经营模式4.3.1 “公司+技术员+烟农”的组织关系联接4.3.2 “公司+技术员+烟农”的运行机制4.3.3 技术员的职责5 “公司+技术员+烟农”经营模式的评价及实施建议5.1 对新模式促进烟叶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评价5.1.1 可行性评价5.1.2 适度规模种植的量—本—利评价5.2 新模式推进烟叶产业化经营的能力评价5.2.1 新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5.2.2 新模式推进烟叶产业化经营的评价指标体系5.3 新模式实施的对策与建议5.3.1 培养高素质的烟叶技术员队伍5.3.2 完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3.3 整合种植资源,合理调整布局,推进烟叶适度规模种植5.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3.5 建立烟叶生产质量跟踪系统5.3.6 严格执行烟叶收购标准,全面推行集约式烟叶收购办法5.3.7 转变政府在烟叶生产中的职能6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烟叶产业化论文; 经营模式论文; 安邱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