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工商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部,农工商部,官制改革
农工商部论文文献综述
丁健[1](2011)在《清末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原因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商部设立后,不仅与传统六部矛盾重重,而且与新设的外务部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关系,一时在职权运作上陷入窘境,这与商部创设时的保商恤商宗旨相悖。于是舆论开始呼吁改革商部,而清廷因找不到合适解决的办法,一拖再拖。后来,由于实施宪政,进行中央官制改革,商部的改组顺理成章,把工部并入其中,正名为农工商部。(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1年04期)
苑朋欣[2](2011)在《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茶业的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积极倡导振兴茶业,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改良政策和措施,使茶业的振兴在清末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印度、锡兰和日本茶业崛起导致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衰败和由此带来的利权丧失以及国内植茶业的衰落,是农工商部振兴茶业的动因;清末新政及当时社会舆论的推动,则为茶业振兴提供了条件和前提。而在农工商部主持下,茶业的振兴取得了可观成效,主要表现为茶叶贸易有所增长,茶业经济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苑朋欣[3](2010)在《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林业的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振兴林业,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改良和发展林业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在清末封建统治难以继续下去的背景下,为挽救林业的困境和危机、抵制利权外溢、改善生态环境,由社会舆论倡导,清末新政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清末林业的振兴成效可观,主要表现为:不少地区造林有了较大成效,出现了新的林业经营方式,林业科技教育也有了一定进步。(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苑朋欣[4](2008)在《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棉业的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棉业改良,制定和采取了一些较为现实的改良措施,使清末棉花生产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当时机器纺织业的兴起、市场需求的扩大、国际竞争的压力、清廷农业政策及改良棉业舆论,是推动棉业改良的前提条件。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棉业改良取得的可观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棉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及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黄小茹[5](2008)在《清末农事活动的行政支撑和社会参与——以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的汇集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于清末最后六年间中国近代第一场物种和耕作技术的大汇集,是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为尝试改良农业所进行的一种政府行为。这场汇集背后的存在和运作着一个行政支撑和社会参与,不同的支撑元素和参与者因与政治局势和新旧知识、价值观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不同的积极性和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王奎[6](2007)在《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近代农会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来专门负责振兴工商业经济。商部在振兴工商业经济的同时,还在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会组织就是商部改良传统农业的一个主要措施,商部的这一措施,一方面推动、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基层社会开始诞生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自治组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襄樊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王奎[7](2007)在《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清末新政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对此后中国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变革方面,商部的创设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近代工业化的全面启动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政治史和现代化的角度,围绕商部创设的背景、历程以及社会绩效来探讨商部创设对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其局限性。分析制度创新与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商部的创设是清末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清政府自身需求的共同结果;商部机构的制度安排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也有先天的不足和缺陷;商部成立后的行政行为,系统的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全文共分六个部分,概要如下:第一章:近代以来,在西方势力的侵入和中西贸易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失序和制度的失位。西方工业文明的输入、政府财政的窘迫导致重商思潮兴起。而这些正是商部诞生的历史基础和背景。第二章:商部的主要官员有尚书、侍郎、丞参、郎中、员外郎等,其职掌均有定制。顾问官则是一个新的设置。地方管理中主要依靠经过改造后的商务议员。中央机构主要是四司一厅,另设有直辖机构如律学馆、官报、商标注册局、实业学堂等。从机构设置到官制和职掌都反映了新机构的特点。而从商部到督抚到府县、从商部到商务局到商会、从商部到驻外使臣和商务随员正是商部职权运作、实现的叁条主要途径。商部的社会绩效如何都与此职权运作的叁条途径有着莫大的关系。第叁章: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清政府内部矛盾和政治改革诉求的人为结果。从机构变革的角度看,改组后的农工商部具有现代科层制和专业化的制度设计,且管理体系也更为完善。从实际效果看,随着官员队伍的膨胀、经费的困窘,最终严重影响了农工商部的正常运转。同时,农工商部地位的下降也反映了此时清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向。第四章:在商部和农工商部的主导下,在商部到农工商部的短暂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近代经济法规体系逐渐建立起来;鼓励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创业奖赏制度确立;专利制度、商标保护制度和商务考察制度等近代经济管理手段和方式被广泛运用;治理经济环境、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注重实业教育和重视保护华侨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渐确立和实施,以及对近代意义的公司、局、厂的提倡和规范管理等都促进了中国社会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已经启动。第五章:商部和农工商部对农会组织的重视和劝导,使农会组织在全国广泛的设立,并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内部体系。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导下、在农会组织的参入下,随着农事教育的兴起和农业学堂的广泛创办,以及农事实验场的创设,并以此为平台进行的品种引进和改良、新技术的推广、农业科技的普及等,都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发生近代化的转型。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结语:“双向服务型专职职能机构”是对商部农工商部角色的定位。它标志着政府职能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商部的诞生使中国“基本形成了一种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上下呼应的早期现代化潮流”。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规模、影响都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化已经真正启动,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同时也促使社会观念和商人的社会角色进一步发生了转变。这些都为此后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体制局限性以及商部农工商部本身的制度缺陷,严重制约了商部农工商部制度创新的绩效发挥。综上所述,商部农工商部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得以真正开始启动。但由于清政府政权性质和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商部农工商部的制度创新无法突破传统体制的桎梏,说明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仅有体制内的制度创新是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王奎[8](2006)在《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农业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时期,晚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致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改良。在商部和农工商部的主导下,从农政机构建设,农业政策法规制定,农会组织的倡办,农事试验场和农事学堂的建立以及农产品的改良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客观上也促进了清末农业向近代转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06年03期)
刘建军,泮君玲[9](2006)在《商部——农工商部与传统农业的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冲击下的清末中国,无论是从近代化还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由传统农业迈向近代农业都是时代所趋,大势使然。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持、倡导下,清政府采取了切中时脉的改良措施,包括设立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农牧垦殖公司以及鼓励种植商品作物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韦斌[10](2006)在《清末商部(农工商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重农抑商,历代王朝从未设立过专门管理工商业的中央机构。清末新政期间,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统管全国工商业,这是中国国家机构沿革史上的一大创举,是晚清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机构随之调整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906年,清政府改组商部,成立农工商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商部(农工商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分析商部成立前夕的社会背景,阐述商部成立的客观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商思潮兴盛,成立一个振兴工商业的中央机构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此时清政府财政窘迫、入不敷出,清统治者将目光转向工商业,希图开辟新的利源,成立管理工商业的商部成为应时之举。第二部分,详述商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商部转化为农工商部的深层次原因。商部设有四司一厅,职责明确、各司其职。为厘清商部与其他各部的职权,清末筹备立宪时期,商部转化为农工商部。农工商部对于改进工作效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为推行振兴工商政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第叁部分,阐述了商部(农工商部)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综汇商部(农工商部)振兴工商的工作成效。第四部分,评价商部(农工商部)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商部(农工商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商部(农工商部)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或来自清统治上层的干涉,或囿于自身封建思想、官僚作风的影响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清末振兴工商的实效。商部(农工商部)随着清政府的覆亡而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但发展工商业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民国初年,孙中山组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业部,管理全国工商业的中央机构得以延续。(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6-06-03)
农工商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积极倡导振兴茶业,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改良政策和措施,使茶业的振兴在清末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印度、锡兰和日本茶业崛起导致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衰败和由此带来的利权丧失以及国内植茶业的衰落,是农工商部振兴茶业的动因;清末新政及当时社会舆论的推动,则为茶业振兴提供了条件和前提。而在农工商部主持下,茶业的振兴取得了可观成效,主要表现为茶叶贸易有所增长,茶业经济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工商部论文参考文献
[1].丁健.清末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原因考述[J].兰州学刊.2011
[2].苑朋欣.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茶业的振兴[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苑朋欣.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林业的振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苑朋欣.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棉业的改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黄小茹.清末农事活动的行政支撑和社会参与——以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的汇集活动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近代农会组织[J].襄樊学院学报.2007
[7].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8].王奎.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农业改良[J].中国农史.2006
[9].刘建军,泮君玲.商部——农工商部与传统农业的改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0].韦斌.清末商部(农工商部)研究[D].新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