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10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儿童哮喘治疗评价中应用价值,旨在找出儿童哮喘的最佳监测指标。 方法 应用Master Screen系列肺功能测定系统,对不同病期哮喘患儿(发作期34例,缓解期23例,正常对照16例)进行IOS检测;同时应用BEP-2000全自动酶标仪对发作期23例,缓解期20例,对照组16例进行sICAM-1、sVCAM-1水平检测。 结果 IOS测试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R5、R 5—R 20、X5、Fres、Zrs差异皆有显著性(q=5.84~15.96,P均<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Fres Zrs有显著性差异(q=10.18,6.80,P均<0.01,R5、R5-R20、Rp仍有统计学差异(q=3.04~3.42,P<0。05发作期Fres、R 5—R 20异常率达100%,R 20异常率最低(18%),表明哮喘发作期以周围气道阻塞为主。发作期血清sICAM-1、sVCAM-1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q=6.23~26.15,p<0.01,而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q=16.86,12.46,p<0.01),表明缓解期仍存在气道炎症。发作期sICAM-1、sVCAM-1与R5-R20呈正相关(r=0.45~1,P<0.01),表明R5—R 20可间接反映气道炎症状态。 结论 1OS和sICAM-1、sVCAM-1之间有良好相关性,均可作为哮喘的监测指标。对儿童哮喘,尤其是幼儿哮喘,IOS作为监测指标优于sICAM-1及sVCAM-1

论文目录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指标与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发作期及缓解期IOS测定
  • 3.2 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比较
  • 3.3 发作期sICAM-1、sVCAM-1和IOS间相关分析
  • 4 讨论
  • 4.1 IOS对儿童哮喘的监测作用
  • 4.2 sICAM-1、sVCAM-1对儿童哮喘的监测作用
  • 4.3 sICAM-1、sVCAM-1和IOS的相关性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综述 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哮喘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肺癌中表达及与转移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0)
    • [2].低分子肝素对电烧伤大鼠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03)
    • [3].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对糖尿病病情判断的价值[J]. 江苏医药 2011(03)
    •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水平[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08)
    • [5].有丝分裂抑制因子、Ki-67、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及存活素蛋白的表达在水泡状胎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6(08)
    • [6].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水平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7)
    • [7].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促进人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11)
    • [8].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水平与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02)
    • [9].粘着斑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J]. 医用生物力学 2011(02)
    • [10].调节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活血化瘀中药的多靶点筛选[J]. 天津中医药 2009(06)
    • [11].纳米金对内皮细胞黏附和增殖行为的调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8)
    • [1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第3、8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 2010(04)
    • [13].活血注射液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3)
    • [14].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调控机制[J]. 医学综述 2008(07)
    • [15].罗格列酮抑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3)
    • [16].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17)
    • [17].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增加内皮细胞黏附[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01)
    • [18].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与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2)
    • [19].JAK2/STAT3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在TA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16(02)
    • [20].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化对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J]. 生理学报 2016(01)
    • [21].P-选择素、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08(04)
    • [22].层流剪切应力对高脂环境下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J]. 山东医药 2016(16)
    • [23].PI3K信号通路介导apelin-13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研究(英文)[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12)
    • [24].抑制结肠癌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抗体的初步研究[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8(04)
    • [2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增强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9(03)
    • [26].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黏附连接改变及其机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07)
    • [27].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6)
    • [28].ox-LDL对PLGF作用内皮细胞释放NO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9(02)
    • [29].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PECAM-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 2008(22)
    • [30].组织因子和活化的血小板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1)

    标签:;  ;  ;  ;  ;  ;  

    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