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症候要素的初步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症候要素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已明确定义为一项综合征,其证候、证型具有多样性;中医在心力衰竭辨证方面较多研究只集中在证型分类方面,而缺乏对证候的分析及分布规律的总结。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心脾相关”理论在心力衰竭临床辨治中取得很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力求在大量心力衰竭临床信息中,挖掘心力衰竭临床证候的内部特征,研究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情况下的地位与作用,初步揭示心脾相关理论在临床运用的科学性、可行性,并为临床辨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全过程中涉及的辨证辨病要素,着重研究心脾相关病理因素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情况下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按照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在2006年8月~2007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及门诊病人217例,选用已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信息采集量表,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采集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四诊信息。构建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类型及信息数据库,提取各证候要素及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指标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病性要素提取心力衰竭症状的因子分析选用主成分提取法(Principal components),前十八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8.422%,可以较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纳食减少、苍白无华、懒言在第一因子有较大的载荷,舌苔白、舌质淡在第二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舌底脉络迂曲青紫、舌体胖、痰白、夜间多尿在第三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咳嗽有痰、脉弦、脉滑、舌苔腻在第四因子有较大的载荷,形体肥胖在第五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水肿、小便少在第六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气短息弱在第七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形体消瘦在第八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气喘、脉促在第九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俯仰转侧不利在第十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失眠在第十一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舌苔腻在第十二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倦怠乏力在第十三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暗在第十四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头晕、心悸在第十五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胸闷在第十六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失眠在第十七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腹胀在第十八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将上述十八个因子所得的29个症状归为两类,一类是心力衰竭所导致的特异性症状,另一类是心力衰竭过程中伴发的症状,将上述两类症状分别聚类:辨病证候:气喘、水肿、倦怠乏力聚为一类,心悸、颈部青筋暴露聚为一类。辨病证候:气短息弱、胸闷、纳食减少、头晕、失眠聚为第一类,懒言、形体消瘦、小便少、腹胀、俯仰转侧不利、脉促聚为第二类,咳嗽有痰、痰白聚为第三类,面白无华、舌底脉络迂曲青紫、舌体胖、形体肥胖、夜间多尿为第四类。脉滑、舌苔腻、舌苔白、舌质淡、舌质暗为第五类。2.病位要素提取对217例病例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分为4型较为清晰合适,在气虚痰浊为主要病性要素的证型中多与心脾肺相关;而表现为阳虚水泛的证型,则与肾相关;表现为气阴两虚的证型中,心肝相关的症状则较明显。纵观各证型,即使病性要素不尽相同,但心与脾始终关系密切。3.心力衰竭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证候就病性而言,气虚证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权重是一致的,贯穿心力衰竭发展的全过程;阴虚证在心功能Ⅱ级患者中权重较大;阳虚证在心功能Ⅳ级患者症状中占主要权重;痰证主要症状在心功能Ⅲ级表现明显;血瘀证在心功能各级分布呈递增趋势。就病位而言,心力衰竭发生的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心脾两脏的相关症状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中的权重均较大。心功能Ⅱ级患者中肺系症状分布较多;在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中,脾系症状相对明显;发展至后期,由心及肾,表现心肾亏虚。研究结论一、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性证候要素实证以痰证、瘀证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二、慢性心力衰竭病位要素表现为不同证型中脏腑相关:1.在气虚痰浊为主要病性要素的证型中,多与心脾肺相关:2.表现为阳虚水泛的证型中,则为心脾肾相关;3.表现为气阴两虚的证型中,心脾肝相关的症状则较明显。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心气阴两虚,伴随血瘀证候;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由阴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心阳气虚、心肾阳虚、阳虚水泛、阴阳两虚等证候。四、根据邓铁涛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结合本课题研究,认识到心衰中医证候符合“五脏相关,痰瘀相关”的证候特点,为临床辩证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五、从本科题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心力衰竭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作为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古代文献对心衰中医证候的认识
  • 第二节 现代文献对心衰中医证候的认识
  • 第三节 心脾相关理论与心力衰竭
  • 第四节 证候要素研究现状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预测指标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19)
    • [2].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1)
    • [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性治疗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2)
    • [4].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2)
    • [5].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02)
    • [6].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1)
    • [7].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8)
    • [8].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价值[J]. 名医 2020(03)
    • [9].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分析与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7)
    • [10].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性治疗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9)
    • [11].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5)
    • [12].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3)
    • [1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3)
    • [14].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的探讨与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9)
    • [15].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
    • [16].康复训练在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改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16)
    • [17].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4)
    • [18].新活素治疗重症心力衰竭38例[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03)
    • [19].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9)
    • [20].缓和医疗参与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0(18)
    • [21].衰弱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6)
    • [22].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19(03)
    • [23].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02)
    • [24].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07)
    • [25].和肽素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4)
    • [26].中医药在诊治心力衰竭中的地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5)
    • [27].心力衰竭诊疗中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01)
    • [2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03)
    • [29].全球心力衰竭现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01)
    • [30].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18(05)

    标签:;  ;  ;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症候要素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