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任小平
导师: 廖伯寿,翁跃进
关键词: 花生,青枯病,分子标记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植物油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花生生产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青枯病是花生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我国常年有40万hm~2以上的病地面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一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国内外在花生抗青枯病育种中已取得一定进展,抗病品种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防治作用。但是,我国的青枯病区普遍是花生低产区,抗青枯病品种在抗性水平、抗性稳定性、产量潜力及品质性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其原因与已有育种研究中所选用抗病亲本的遗传基础狭窄有关,同时现有抗性鉴定与筛选技术主要依靠田间试验,受环境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使近十多年来抗病育种进展缓慢。因此,有必要提高青枯病育种中亲本选配的针对性,丰富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同时建立青枯病抗性筛选的新方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了AFLP多态性分析,明确了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分化和多样性,同时利用抗、感品种杂交获得的近交重组系群体(RIL)通过抗性鉴定和DNA多态性分析,在国内外首次获得了与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AFLP标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建立了24份不同类型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仅用6对引物即可有效区分这些种质材料(P1M62、P4M55、P8M52、P9M51、P5M48和P2M47),为抗病种质的分子鉴别奠定了基础。 2、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我国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抗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发现龙生型与珍珠豆型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类型间的系统差异,筛选到两个遗传差异较大的珍珠豆型高抗种质“远杂9102”和“89-15048”,可以作为抗青枯病育种的核心亲本。 3、利用“中花5号×远杂9102”杂交组合的RILs分离群体,以BSA分析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获得了与花生青枯病抗性基因连锁的两个分子标记“P1M58”和“P3M59”。根据群体抗性鉴定结果,结合AFLP分析数据并经两点测验,明确这两个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交换值分别为13.58%和8.64%,换算后,两个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93cM和8.73cM。 4、用10个抗青枯病花生种质对上述两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7个抗病种质中检测到标记P3M59,5个抗病种质检测到标记P1M58,初步明确了两个标记在多数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鉴定和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1.2 花生青枯病及其防治概述
1.1.3 抗青枯病种质收集与鉴定
1.1.4 花生青枯病的抗性遗传
1.1.5 花生青枯病的抗性机制
1.1.6 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现状
1.1.7 花生抗青枯病育种存在的问题
1.1.8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花生抗青枯病的遗传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抗青枯病花生材料
2.1.2 试剂及仪器
2.1.3 方法
2.2 实验设计
2.2.1 花生种质抗性鉴定
2.2.2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AFLP分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鉴定
2.4.2 抗青枯病花生种质的AFLP分析
第三章 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群体构建材料
3.1.2 方法
3.2 实验设计
3.2.1 亲本材料一致性的检验
3.2.2 重组近交系抗性的鉴定
3.2.3 筛选显示亲本间多态性的AFLP引物
3.2.4 抗池和感池的构建及抗感池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3.2.5 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亲本材料的一致性
3.4.2 亲本材料的抗性
3.4.3 重组近交系的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
3.4.4 筛选AFLP多态性引物
3.4.5 抗池和感池的构建及抗感池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3.4.6 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
第四章 花生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的验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关于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5.1.1 花生抗青枯病种质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5.1.2 花生抗青枯病育种亲本的选择
5.2 关于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
5.2.1 AFLP标记及其在花生上的应用潜力
5.2.2 AFLP标记的转化与应用
5.2.3 关于重组近交系的构建
5.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9-05
相关论文
- [1].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耐盐基因转化花生的研究[D]. 曹军.汕头大学2004
- [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的研究[D]. 邹湘辉.汕头大学2004
- [3].不同花生品种(系)的几个生理生化特性与品质、产量的关系初探[D]. 张敏.广西大学2005
- [4].花生种质资源的SSR分析及微卫星DNA的分离[D]. 贺梁琼.广西大学2005
- [5].番茄抗青枯病生理机制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 冯壮志.浙江大学2005
- [6].西瓜品种和育种材料的DNA指纹分析与分子鉴定[D]. 刘立功.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7].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 张建成.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筛选和川渝地区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D]. 夏友霖.西南大学2006
- [9].花生再生系统的建立[D]. 何红卫.华南师范大学2002
- [10].花生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D]. 雷永.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