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指南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指南

一、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简章(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1](2020)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改善教师队伍素质,进而提升本国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有效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共识。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体检仪”与“指挥棒”,无论是为教师教育质量设置底线,还是指明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的教育重镇,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与安大略省对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视分不开,探究安大略省关于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得失,能够为我国构建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定的启发与思考。通过对教师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监测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同时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依据,建构起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及其实践进行了考察。除去绪论与余论,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安大略省教师教育及其质量观进行了历史追溯,研究发现: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及其质量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聚焦的重点也不一样:英法殖民统治时期,强调以宗教伦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公立学校教育的兴起,使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和世俗化趋势不断加强,伴随着这一趋势的是对以科学知识为重点的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视,教师教育制度化时期开启;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大略教师教育也进入了大学化的发展阶段。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成及其实践运行。研究发现,在新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安大略省建构起相对完善、特征鲜明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包括:专业化的监测机构、标准化的监测内容以及运用定量化的监测方法与工具。第三部分对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硕[2](2017)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关注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就是关注小学体育的发展。因此,在教师教育领域,以国家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最低标准为原则,通过研究形成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雏形,以此来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本研究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传统“项目划分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这种模式与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理念、不同学段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未来施教对象、教材等方面存在着错位现象,本研究提出“学段划分模式”的新构想。该模式将解决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形式演变中的断层现象,同时为推动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和促进各学段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本科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是解决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的最佳途径。三、深入访谈更加符合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需求的研究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后,学生应具备适合小学体育教育特点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体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四、小学体育教师将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设计者、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激励与评价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沟通与合作者、学校体育工作的反思与发展者五种角色,。他们需要掌握小学生发展知识、体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四类知识总计21个条目的内容,并要具备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能力、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能力、课余训练和比赛方面的能力,各项能力均包括五个维度,总计60个条目内容。五、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组成。总学分在140-170之间。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技能,专业能力培养实践。建议课程比例按照“公共基础课程25.4%+学科专业课程42.7%+教师教育课程32%”来设计,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最低必修36学分、教师教育课程最低学分45学分(其中最低必修3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最低学分为60学分(其中最低必修42学分)。六、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雏形,将可作为正在进行或有意进行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单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参考。七、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表述不准确、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教育课程缺失严重。八、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要从招生、职前教育、入职、职后培训等多个方面共同抓起。

苗耘[3](2017)在《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好大学”排名的发布和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发布,排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从最初为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择校指导,发展到今天被高校、政府、用人单位以及捐赠者等多方主体广泛关注和应用,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已有研究虽然已经对学生、教师、高校、政府以及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在行为过程中“是否应用排名”、“如何应用排名”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多应用主体的应用行为、原因/目的、应用产生的影响以及应用过程中排名所体现价值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较少。为全面了解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原因/目的、产生的影响等现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分析,本研究选择对1994-2014年间发表的130篇学术性文献进行质性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大学排名被考生和家长、高校、政府和拨款机构以及其他应用主体等广泛应用于学生的择校,高校的内部管理、公共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府的高等教育改革、经费分配,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招聘等17个类别的50种具体应用行为中。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可分为主体应用的目的和排名本身的原因二个类别10种具体原因/目的。从应用主体来看,提升高校名次、高校竞争资源、提升机构或个人的声誉和地位、获取高等教育信息和数据、改善高等教育质量是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主要目的。从排名本身来看,排名指标的导向性、广泛的影响力、简单易获取的特征、能够提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排名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应用主体需求的内在特征。各主体应用排名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有争议的影响等三个类别10种具体影响。其中,排名应用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高校根本任务和初始教育目标的偏离,以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排名应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以及排名方法的改善等方面。排名应用有争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招生与择校、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高校排名名次的影响等方面。在上述样本文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还依据哲学价值理论,结合媒体报道、政策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文献,对50种具体应用行为的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案例分析,将其分为合理应用为主、合理应用与滥用并存、滥用为主和误用为主等多种价值类型。结果显示,不管是从不同价值类型的应用行为的数量本身来看、还是考虑在样本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后不同价值类型行为的比例,合理应用为主的行为所占的比例均最高,说明大学排名在各主体的应用行为中所发挥的价值总体上是较为积极的。但仍有部分应用主体或将大学排名错误地当做追求目标,或放大大学排名的信息工具价值,对大学排名进行误用和滥用。

黄斯密[4](2016)在《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由此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合作办学数量的增多,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其中如何完善政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一直是比较受大众关注的问题。浙江省作为我国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是我国较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了政府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政府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单一,国外名校所占比例不高,行政干预过多、办学自主权得不到充分体现,监管力度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府制度建设有所缺失,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以及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和探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尽快完善地方性管理法规;第二、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第三、引导合作办学主体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第四、建立健全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希望能对进一步规范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引导其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陈希[5](2016)在《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重点在于研究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的相关问题,包括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等,归纳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特点,分析探讨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以期为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议。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澳大利亚国内几种博士类型的培养模式、各院校专业博士设置情况以及与美英两国专业博士项目对比,体现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法和历史法来梳理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阶段情况,争取多方位展现其发展脉络和规律。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缘由,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并界定核心概念。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澳大利亚专业博士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三代专业博士教育培养模式;第三部分是关于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现状的论述,主要包括专业博士教育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专业博士项目与美、英两国的对比,以及澳大利亚专业博士在各大学发展的情况;第四部分总结了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博士项目数量增多,专业领域拓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与职场联系更加紧密等方面;第五部分主要总结了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即学位地位不稳定、国家政策多有变化、学位寿命不一、雇主支持不足等;第六部分结合中国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情况得出一定启示,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胡荣,姜小鹰[6](2015)在《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的发展史与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的发展史,目前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办学层次、高等教育现状,培养的护士专业级别与职责,护士人力资源缺口与护理教育国际化等,为我国的护理学者、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探索护理教育国际化合作与赴澳进修学习提供借鉴与参考。

周长恩[7](2015)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以及我国加入WTO,福建省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福建省正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社会亟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技能型人才,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道路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的不二之选。本研究以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研究分析福建省54所高职院校,有关它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专门机构设置、合作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方面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界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等三个核心概念,探究了福建省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分析了福建省高职高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阐述了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流与合作的动因和阻碍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借鉴了发达国家,主要是以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办学模式和经验,最后从政府、院校和民间组织、利用先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帮助弱势院校、利用职教集团优势,提高合作效率、建立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层面,提出了发展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六条有效对策。

王家力[8](2015)在《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在训练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练员的能力、素质和执教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国际体育竞争力。因此,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练员教育体系。我国经历了50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对独立的教练员教育体系,但由于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方面,梳理了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历程,深入地剖析当前我国教练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外教练员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回顾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我国教练员教育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以岗位培训为核心,导致了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二元结构。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存在基层化和精英化之间重视程度的较大差异;在教练员学历教育方面,存在学历层次多元化与职业途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二、通过对我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教练员教育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存在组织机构权责不清、培训等级划分的局限性、培训内容更新慢、培训方式亟待改进、培训经费来源单一、考核方式的片面性、缺乏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继续教育管理的缺失等问题;在学历教育方面存在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招生方式单一、学制缺乏弹性、职业方向课程开发不足、忽视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片面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脱节等问题。从整体上讲,我国教练员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在教练员非学历教育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教练员的需求;在教练员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职业性不突出,与教练员的职业规格和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三、通过对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六国教练员教育现状评析,发现:发达国家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表现在政府相关部门仅提供宏观指导,体育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等具体实施、不断地完善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性、多元化的培训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完善的教练员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发达国家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特点表现在各层次的教练员学历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招生方式的多样化、学位制度具有层次性和弹性、课程体现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考核方式的全面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等方面。四、从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教练员教育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到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经验和启示:教练员教育的平等性和开放性、重视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突出发展教练员的职业能力、教练员教育的网络化、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融合和共通、继续教育与教练员资格再认证“挂钩”。五、在立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经验,从外部强化和内部自觉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教练员教育体系的对策:制定教练员职业标准,逐步实施教练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构建职前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一体化为核心,从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专业人才、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支持。

张娟娟[9](2015)在《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之后,河南省高校逐步开始全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慢,仍有诸多短板存在,影响了河南省和高校的国际化建设,以及全面型、复核型人才的培养进程。为保证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河南省各高校亟待减少和优化管理中存在的短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调查和归纳法,从外事管理的宏观视角出发,将河南省121所高校将河南省高校按学科分类,挑选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为代表进行举例分析,在总结各类高校管理特色基础上,总结并探究他们在外事管理工作中有怎样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理念和对策。本研究以大量文献资料和数据为支撑,对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发展概况进行梳理,介绍了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及其职能,并分别对河南省高校外事活动的开展、外籍人员的引进、外事制度的管理和外事档案的保存等四方面的管理工作历程进行分析。同时将河南省各类高校的外事管理工作进行分类比较,更直观地描述河南省高校在外事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目前,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短板主要有:一是外事活动方面,整体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专业结构失衡和生源相对紧缺;二是外籍人员方面,外籍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留学生学历层次较低;三是外事制度方面,存在缺失和混用现象;四是外事档案方面,思想上不重视,人才非专业化和管理方法单一等等。针对这些短板,提出外事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坚持人本管理、优化管理、教育创新和团队管理等理念和相应的优化路径:一要拓宽合作渠道,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办学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学科;二要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展多元教学模式,创新课程管理体制;三要增强法治观念,创建特色制度;牢固人本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四要转变管理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业务培训;引进先进技术等。科学的外事管理工作可以加速河南省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为河南省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因而开展此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应娥[10](2015)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开始扩张。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人们更加关注高等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党领袖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公平问题;澳大利亚的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主义成为了澳大利亚的基本国策;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也十分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开始对不同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更加重视。事实上,在八十年代之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已经开始关注高等教育弱势群体入学机会均等问题。1969年的《土着学习拨款计划》就是对该问题关注的最好体现。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究竟何谓高等教育弱势群体,没有统一的认识。1990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了名为《机会公平——全民高等教育》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分为了六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土着学生、女性学生、残疾学生、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及非英语语言背景的学生。此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社会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弱势群体就有了统一的界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高等教育政策保护高等教育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旨在促进家庭社会经济条件较低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参与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贡献计划》之助学贷款政策和《高等教育参与和合作计划》;旨在促进土着学生入学机会和教育参与的《土着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习帮助计划》;促进残疾学生高等教育参与的《高等教育残疾支持计划》等。本文首先分析制定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实施的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相关政策。进而从不同学生申请大学的数量,学生被大学录取的数量及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同群体的学生数量来分析联邦政府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最后通过对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招生实践和数据的剖析,揭示澳大利亚高校如何实施联邦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并分析政策实施效果。通过对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不同群体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都市地区学生比农村地区学生拥有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生低。但同时笔者也发现,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弱势群体学生申请大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且增幅比其他群体相对较高;不同群体的学生录取率差异在不断缩小,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高等教育参与在不断提高,最终说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实施的保障入学机会均等的政策收到了成效。

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简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简章(论文提纲范文)

(1)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教师教育质量的“体检仪”和“指挥棒”
        (三)我国教师教育质量需要有效监测
        (四)安大略省教师教育值得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教育质量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三、概念界定
        (一)教师教育
        (二)质量、教师质量与教师教育质量
        (三)监测、质量监测与教师教育质量监测
    四、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一)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分析框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源起:以宗教伦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
    二、制度化:以科学知识为重点的师范教育质量
    三、安大略省教师教育的大学化发展
第二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理念
    一、新自由主义与安大略省教师教育改革
    二、新自由主义指导下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教师教育治理模式的分析
第三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主体的多元性与专业化
    一、政府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职责
    二、社会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作用
    三、大学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职能
第四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内容的全面性与标准化
    一、职前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
    二、职前教师教育招生录取质量标准
    三、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标准
    四、职前教师教育结果质量标准
第五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方法与结果分析的定量化趋势
    一、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二、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一、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理念
    二、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的多元性与专业化
    三、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内容的标准化
    四、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与分析的定量化趋势
余论:作为教师教育治理术的质量监测及其限度
参考文献
    1.中文文献
    2.英文文献
    3.网络资源
附录
    附录1 安大略省教师教育机构内部质量评估组织结构
    附录2 教师教育方案专业认证中知识、技能的预期目标
    附录3 布鲁克大学教师学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视角、定位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定位
    三、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的整体思路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四、研究假设与研究任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任务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才培养
        (二)培养方案
        (三)职前教育
        (四)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
    二、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一)国外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二) 我国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三、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二)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四、小结及启示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 数理统计法
        (四)逻辑分析法
第四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一)国家政策、法规当航标
        (二)专业标准为依据
    二、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高等教育分流理论
        (三)教师教育理论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观点剖析○2
        (一)我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二)传统“项目划分模式”下的几个矛盾现状
        (三)“学段划分模式”新构想
        (四)两种不同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的比较
        (五)“学段划分模式”的实践价值
        (六)结语
第五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需求研究
    一、研究设计的依据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三、研究的结果
        (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二)学习者群访谈结果归纳
        (三)学校专家群访谈结果归纳
        (四)教育专家群访谈结果归纳
    四、启示与思考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目的、危机与机遇
        (二)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三)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
        (四)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方案的阶段性特征
    五、小结
第六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一、理论部分
        (一)培养目标的概念
        (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等概念的层次与关系
        (三)培养目标的要素
    二、调查部分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四)讨论
第七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理论部分
        (一)研究的立足点
        (二)本部分研究的整体思路设计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四)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理论
    二、调查部分
        (一)研究目标
        (二)结果与分析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四)研究所思考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八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一、关于专业名称的探索
    二、关于招生与学制的探索
        (一) 招生
        (二) 学制
    三、关于教学保障条件的探索
        (一)制度保障
        (二)师资队伍
        (三)实践教学条件
    四、探索性地形成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第九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的案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三)课程体系
    三、小结
第十部分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一)招生
        (二)培养
        (三)入职
        (四)职后培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件 2:访谈提纲
    附件 3:函询问卷
    附件 4:调查问卷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国家性排名的出现
        1.1.2 大学排名的国际化
        1.1.3 大学排名产生的争议和影响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大学排名
        1.2.2 应用与价值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及其分类的研究
        1.3.2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及其分类的研究
        1.3.3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及其分类的研究
        1.3.4 关于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价值评估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路线与方法
        2.1.1 研究路线
        2.1.2 研究方法
    2.2 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2.1 内容分析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2.2 问卷调查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3 样本文献内容的筛选与编码
        2.3.1 内容分析材料的筛选
        2.3.2 编码框架的确定
        2.3.3 正式编码与验证
    2.4 有关样本文献中应用行为分类及其重要程度的分析方法
        2.4.1 应用行为分类
        2.4.2 重要程度赋权
第3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及其分类
    3.1 考生和家长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1.1 考生和家长的视角
        3.1.2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3.1.3 排名名次与招生结果之间相关性分析的视角
    3.2 高校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2.1 内部管理(不含招生以及学费和奖学金政策)
        3.2.2 招生以及学费和奖学金政策
        3.2.3 公共关系(不含与排名机构的关系)
        3.2.4 与排名机构的关系
        3.2.5 战略规划
        3.2.6 人才培养
        3.2.7 科学研究
    3.3 政府和拨款机构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3.1 重点建设与重大改革
        3.3.2 质量保障与评价
        3.3.3 拨款和经费分配
        3.3.4 留学与移民政策
        3.3.5 政党间的政治博弈
    3.4 其他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行为
        3.4.1 企业
        3.4.2 校友和捐赠者
        3.4.3 高等教育相关组织
        3.4.4 公众和媒体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的原因/目的及其分类
    4.1 从应用主体看排名被应用的目的
        4.1.1 提升高校名次
        4.1.2 高校竞争资源
        4.1.3 提升声誉或地位
        4.1.4 获取信息和数据
        4.1.5 提高和改善高等教育质量
    4.2 从排名本身看排名被应用的原因
        4.2.1 排名指标的导向性
        4.2.2 排名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4.2.3 排名填补信息空白
        4.2.4 排名简单易获取
        4.2.5 排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4.3 从应用主体和排名本身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原因/目的
        4.3.1 从应用主体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目的
        4.3.2 从排名本身看排名被批评和抵制的原因
    4.4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产生的影响及其分类
    5.1 消极影响
        5.1.1 高校内部管理的挑战
        5.1.2 高校根本任务和价值的偏离
        5.1.3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
    5.2 积极影响
        5.2.1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5.2.2 高校外部关系的改善
        5.2.3 排名方法的完善
    5.3 有争议的影响
        5.3.1 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5.3.2 对招生与择校的影响
        5.3.3 对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
        5.3.4 对高校排名名次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对各主体应用大学排名行为的价值评估及其案例分析
    6.1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
        6.1.1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标准
        6.1.2 对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的价值评估结果
        6.1.3 对价值评估结果的深度分析
    6.2 不同价值类型应用行为的案例分析
        6.2.1 合理应用为主行为的案例分析
        6.2.2 误用和滥用为主行为的案例分析
        6.2.3 非直接应用行为的案例分析
    6.3 关于应用主体合理应用大学排名的讨论
第7章 对大学排名应用的反思——排名的视角
    7.1 排名机构对大学排名的预期应用与实际应用的比较
        7.1.1 超出排名机构预期的应用行为
        7.1.2 基本符合排名机构预期的应用行为
        7.1.3 USNWR排名的预期应用与实际应用的案例比较
    7.2 对完善和改进大学排名方法的反思——欧洲多维排名的案例
        7.2.1 大学排名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7.2.2 排名的目的与设计理念
        7.2.3 排名的指标体系
        7.2.4 排名的数据获取方式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2.5 排名的结果展示与预期应用
    7.3 对大学排名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建议
        7.3.1 对排名机构的建议
        7.3.2 对排名国际组织的建议
第8章 结束语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与局限性
        8.2.1 创新点
        8.2.2 局限性
    8.3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排名机构对大学排名预期应用的调查问卷
缩略语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外合作办学概述
    2.1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
        2.1.1 中外合作办学的含义、类型
        2.1.2 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2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第3章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和特点
        3.1.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3.1.2 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国家和地区分布多元化
        3.1.3 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以本专科为主
    3.2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实施情况
        3.2.1 地方配套出台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相关规章制度
        3.2.2 政府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过程
        3.2.3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对浙江省教育发展的成就
    3.3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
        3.3.2 学科专业设置较为单一
        3.3.3 国外名校所占比例不高
        3.3.4 行政干预过多,办学自主权得不到充分体现
        3.3.5 监管力度不足
第4章 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法制建设方面: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4.2 制度建设方面
        4.2.1 学科专业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有待加强
        4.2.2 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机制尚未建立
        4.2.3 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
        4.2.4 执行传统的招生指标政策
    4.3 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4.3.1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4.3.2 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模式落后
    4.4 平台建设方面
        4.4.1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4.4.2 缺乏透明的社会评价体系
第5章 完善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建议
    5.1 尽快完善地方性管理法规
        5.1.1 及时更新地方性管理法规
        5.1.2 制定符合地方办学特色的法规对策
        5.1.3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对策
    5.2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能力建设
        5.2.1 研究制定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指导办法
        5.2.2 积极探索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机制
        5.2.3 鼓励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并对其进行独立管理
    5.3 引导合作办学主体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5.3.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激励与竞争机制
        5.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5.3.3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建设工作
    5.4 建立健全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5.4.1 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入口”和“出口”的审核监管力度
        5.4.2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
        5.4.3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工作
        5.4.4 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多主体监管体系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核心概念界定
        1. 哲学博士
        2. 专业博士
        3. 专业博士教育
一、澳大利亚专业博士产生的背景
    (一) 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 政府政策的转向
    (三) 高等教育普及化
    (四) 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起
    (五) 其他国家专业博士发展的影响
二、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 第一代专业博士教育:学术主导的“课程+论文”培养模式
    (二) 第二代专业博士教育:职业导向的“P/W/U三方协作”培养模式
    (三) 第三代专业博士教育:研究性与职业性并重的“以实践者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三、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的现状
    (一) 培养模式
        1. 培养目标
        2. 入学要求
        3. 培养方式
        4. 质量评价
    (二) 澳大利亚博士项目与美、英两国的比较
        1. 培养目标的比较
        2. 学习方式和年限的比较
        3. 培养方式的比较
        4. 质量评价
    (三) 澳大利亚各大学专业博士的发展状况
四、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 专业数量增多、领域拓展
    (二)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
    (三) 与职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五、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 地位偏低
    (二) 国家政策不稳定
    (三) 学位寿命不一
    (四) 雇主支持不足
六、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 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二) 构建体系化的培养方案
    (三) 保障高校培养的自主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
致谢

(6)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的发展史与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的发展史[1]
2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现状
    2.1护理教育层次
    2.2高等护理教育情况
    2.3护理人员专业级别
    2.4护士人力资源缺口与护理教育国际化趋势
3借鉴与启示

(7)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依附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开放系统理论
    四、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章 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第一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第二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国外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
    第一节 美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新加坡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 德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
    第四节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
    第五节 国外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推进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对策
    第一节 履行政府职能,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节 加强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第三节 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
    第四节 借助先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平台,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第五节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率
    第六节 建立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教练员教育研究综述
        二 国外教练员教育研究综述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研究进程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进程
        三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教练员和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
        二 教练员教育
第二章 我国教练员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
    第一节 教练员教育的初步探索时期(1949—1956年)
        一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形式的探索
        二 教练员学历教育形式的探索
    第二节 教练员教育的初步创立时期(1957—1965年)
        一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形式的初步确立
        二 教练员学历教育形式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教练员教育的停滞与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6年)
        一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形式的延续与转变
        二 教练员学历教育形式的转变
    第四节 教练员教育的恢复与调整时期(1977—1985年)
        一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形式的恢复与拓展
        二 教练员学历教育形式的恢复与扩展
    第五节 教练员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时期(1986年—)
        一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 教练员学历教育层次的多元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评析
    第一节 我国内地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我国内地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我国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台湾地区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台湾地区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台湾地区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四节 我国教练员教育特点与不足
        一 我国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特点与不足
        二 我国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特点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现状评析
    第一节 英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英国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英国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德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德国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德国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加拿大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加拿大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加拿大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四节 美国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美国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美国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五节 日本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日本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日本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六节 澳大利亚教练员教育的现状
        一 澳大利亚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现状
        二 澳大利亚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现状
    第七节 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特点
        一 国外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特点
        二 国外教练员学历教育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教练员教育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教练员非学历教育的比较
        一 培训组织机构的比较
        二 培训等级划分的比较
        三 培训内容的比较
        四 培训方式的比较
        五 培训经费来源的比较
        六 培训考核方式的比较
        七 教练员资格认证的比较
        八 教练员继续教育的比较
    第二节 国内外教练员学历教育的比较
        一 培养目标的比较
        二 招生方式的比较
        三 学位制度的比较
        四 课程内容的比较
        五 学习方式的比较
        六 考核方式的比较
        七 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比较
    第三节 国外教练员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一 教练员教育的平等性和开放性
        二 重视教练员的职业道德
        三 教育内容突出发展教练员的职业能力
        四 教练员教育的网络化
        五 教练员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融合和共通
        六 继续教育与教练员资格再认证“挂钩”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教练员教育的外部强化
        一 制定教练员职业标准
        二 构建教练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管理机构
        三 加快教练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
    第二节 教练员教育的内部自觉
        一 构建教练员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一体化模式
        二 推进教练员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三 完善教练员教育的规章制度
        四 加强教练员讲师的培养
        五 建立教练员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六 建立教练员教育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9)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发展概况
    2.1 河南省高校的历史演进
    2.2 外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2.3 外事活动的开展
        2.3.1 国际合作办学
        2.3.2 国际学术交流
    2.4 外籍人员的引进
        2.4.1 外籍教师的聘用
        2.4.2 留学人员的引进
    2.5 外事制度的管理
    2.6 外事档案的保存
    2.7 基本特征
3 河南省内各类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经验比较
    3.1 综合类大学——以郑州大学为例
    3.2 理工类高校——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3.3 师范类高校——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3.4 财经类高校——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3.5 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总结
4 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4.1 外事活动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4.1.1 整体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1.2 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有待提高
        4.1.3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结构失衡
        4.1.4 中外合作办学生源相对紧缺
    4.2 外籍人员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4.2.1 外籍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专业技能较低
        4.2.2 留学生学历层次较低,教学难度较大
    4.3 外事制度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4.3.1 外事管理制度的缺失
        4.3.2 外事管理制度的混用
    4.4 外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4.4.1 思想上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
        4.4.2 人才非专业化,业务技能不熟练
        4.4.3 方法传统单一,管理时效性不高
5 优化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理念及路径选择
    5.1 外事管理工作需要坚持的基本理念
        5.1.1 人本管理理念
        5.1.2 优化管理理念
        5.1.3 教育创新理念
        5.1.4 团队管理理念
    5.2 优化外事管理工作的路径
        5.2.1 优化外事活动管理办法
        5.2.1.1 建立多元的合作渠道
        5.2.1.2 重视高校的学科建设
        5.2.1.3 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
        5.2.1.4 适当地调整费用标准
        5.2.2 优化外事人员管理机制
        5.2.2.1 改革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5.2.2.2 发展多元教学模式,创新课程管理体制
        5.2.3 优化外事制度管理规定
        5.2.3.1 增强法制观念,创建特色制度
        5.2.3.2 牢固人本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5.2.4 优化档案管理模式
        5.2.4.1 转变管理思想,强化责任意识
        5.2.4.2 加强业务培训,明确责任分工
        5.2.4.3 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资源数据库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六 概念界定
第一章 制定澳大利亚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的基础
    第一节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
        一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系
        二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管理系统
        三 澳大利亚大学招生制度
    第二节 制定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的社会基础
        一 政治基础
        二 经济基础
        三 文化基础
        四 人口构成基础
        五 现实需求
    第三节 制定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 多元文化主义
        二 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相关政策
    第一节 澳大利亚联邦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保障综合政策
        一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贡献计划》中助学贷款项目
        二 高等教育参与和合作计划(HEPPP)
    第二节 土着教育政策
        一 《土着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习帮助计划》
        二 《1989土着教育(补充援助)法案》、《2000土着教育(目标援助)法案》
    第三节《澳大利亚学校国家女性教育政策》
        一 《澳大利亚学校国家女性教育政策》制定背景
        二 政策文本
        三 政策的实施
        四 政策回顾
    第四节 《高等教育残疾支持计划》
        一 政策文本
        二 政策实施
        三 理念分析
        四 政策特点
第三章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效果分析
    第一节 依据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一 学生申请及录取通知的角度分析
        二 新生
        三 在校生
    第二节 土着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析
        一 学生申请及录取的角度分析
        二 新生及在校生
    第三节 从性别角度分析政策效果
        一 申请
        二 录取
    第四节 残疾人高等教育参与分析
第四章 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均等政策实施分析——以八校联盟为例
    第一节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发展规划文本分析
    第二节 招生实践分析
    第三节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数据分析
        一 申请和录取
        二 本科新生及在校生
第五章 澳大利亚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特点
    一 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二 政府多部门齐抓共管 强力保障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三 政策目标清晰
    四 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入学机会均等
    五 政策实施给予高校自主权
    六 注重提高学生的高等教育参与意识及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简章(论文参考文献)

  • [1]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D]. 王超.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2]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 王硕.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7)
  • [3]基于文献的大学排名应用行为研究[D]. 苗耘.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4]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研究[D]. 黄斯密.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9)
  • [5]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研究[D]. 陈希. 华中师范大学, 2016(10)
  • [6]澳大利亚护理教育的发展史与现状[J]. 胡荣,姜小鹰. 中华护理教育, 2015(11)
  • [7]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 周长恩.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2)
  • [8]我国教练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对策研究[D]. 王家力.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9]河南省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优化研究[D]. 张娟娟.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10]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D]. 施应娥.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护理专业招生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